草潭鎮

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轄鎮

草潭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東接楊柑鎮,南接港門鎮,西、北臨北部灣;距湛江市區88公里,距遂溪縣城69公里。草潭是海洋大鎮。鎮委鎮政府注意發揮海洋資源優勢,採取有力措施,加大開發利用力度,使海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全鎮經濟的穩步增長。

遂溪縣草潭鎮羅屋村委會轄區內的十二條自然村,總戶數1079戶。按照歷史沿革,道路分界及網格內的自認村村民相互之間認同感和兼容性,劃分為十二個網格.主要農作物有:火龍果,甘蔗,等。

遂溪縣草潭鎮姓毛村委會位於草潭鎮北邊,距離鎮區約7公里,轄區共有一條自然村,一個村民小組,合計約161戶、人口890人,中共黨員15名,村委會幹部3人、候備幹部3人,全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番薯、火龍果務工為主要經濟收入。

遂溪縣草潭鎮北灶尾村委會轄區共有一條自然村,一個村民小組,合計約217戶、1183人,中共黨員29名,村委會幹部2人、候備幹部2人,全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番薯、火龍果務工為主要經濟收入。

截至2020年11月1日,草潭鎮常住人口為47238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草潭鎮
草潭鎮
草潭鎮位於東經109°8′,北緯21°3′。草潭鎮總面積97平方公里。下轄19個村委會。

地形地貌

地處雷州半島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呈扁擔形,土地平曠,東高西低,海拔5.7~25米之間。

歷史沿革


草潭鎮
草潭鎮
1951年屬第七區,1952年屬第十二區,1957年設草潭鄉,1958年先後屬紅星和下六公社,1959年設草潭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建鎮。2003年下六鎮併入。

自然資源


多為沙泥土,共有耕地15877畝。海岸線23.5公里,可開發利用養殖的海灘近1萬畝,海洋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海水產品有珍珠、對蝦、江瑤柱花蟹海蜇等。已開發利用海灘塗3420畝,主要養殖對蝦、沙蟲、和江瑤柱。

經濟


2000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8億元(漁業總產值1.6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9.6%),工業總產值0.23億元。
2008年全鎮完成生產總值54315萬元,比2007年增長1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048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81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449萬元。財稅收入256萬元,增長20.8%,是進入21世紀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國稅收入75萬元,地稅收入1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696元,增長6%。全鎮居民存款餘額2.71億元,增長12.2%。

農業

2008年全鎮實現農業產值54646萬元,增長8.26%,其中種植業產值9838萬元,增長7.8%;漁業產值41304萬元,增長10.59%;畜牧業產值3613萬元,增長8.75%。

工業

2008年,該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工業取得了較大發展。利用“山洽會”在湛江召開的有利契機,廣泛宣傳該鎮沿海資源優勢:風能發電、水產品加工、休閑旅遊開發等項目都得到很好的推介。積極爭取和引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總投資達1500多萬元,2008年引進新項目8個,總投資3050萬元,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工業經濟呈良好的發展態勢。

海洋產業

加強漁業管理,隨著海洋漁業資源和生產資料價格的變化,進一步調整漁業結構。2008年,該鎮淘汰報廢漁船8艘,發放補助金52.6萬元。舉辦轉產轉業漁民培訓班4期共250人次,大力發展海洋養殖業,加強灘塗管理,新批灘塗養殖戶80戶共25120畝,全鎮海水養殖面積增加到52000多畝。據統計,2008年該鎮漁業產量達到7.3萬噸,漁業產值41304萬元,其中養殖業產值為16530萬元。

第三產業

加快發展信息化、金融服務和連鎖經營等現代服務業,大力支持以生猛海鮮為特色的餐飲業發展,形成飲食一條街,積極培育文化、海洋觀光等消費熱點。全鎮各個農貿市場繁榮,新開設1間連鎖購物中心,建立1個鎮級信息中心和19個村(居)級信息體驗站。
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制度
2008年農村公共衛生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認真落實安居工程,投入資金155.6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4戶。打24口深層水井,解決14295名農村飲用苦鹹水群眾的飲水難問題。基本完成鎮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完成40條村莊規劃編製。五保戶、特困戶和單親家庭等弱勢群體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發放低保金74.4萬元。投入資金83萬元,擴建鎮敬老院1間和建立村級敬老院2間。支持全倒戶災后重建房屋71戶共32.7萬元。全鎮56747人參加2009年度的醫療保險,參合覆蓋率達到95.98%;有2581人次住院補償金額共270萬多元,解決了因病致貧的問題。弘揚扶危濟困精神,動員全鎮幹部、群眾、學生積極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7萬多元。落實糧食綜合直補、柴油補貼和能繁母豬補貼資金共2292.4萬元。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
2008年,由於受“黑格比”颱風影響,該鎮的基礎設施受損非常嚴重,碼頭、堤圍、道路等很多都受到嚴重損壞,在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關心支持下,大多已開始修復和重建,投資39萬元的開發區堤圍路面已鋪設完工並通過驗收,曲寮圍投入資金300多萬元,修建了臨時堤圍200米;漁港碼頭已完成修復方案的設計,修復工程很快就可全面展開;埠頭仔橋已完成橋面的鋪設;第一期投資700多萬的舊廟海圍加固工程開始動工。一級漁港上報基礎資料和前期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全鎮共投入430萬元,建設麻羅垌路段、釵仔村委會至茅山村路段、外坡村、甜娘村、柴埠村的硬底化鄉道巷道15公里,較好地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

代表人物


歷史人物

羅氏兄弟,羅屋村人。兄羅鼎,弟羅海。幼時家貧,無錢求學,勞作之餘常到村中私塾偷聽,久而久之,遂能背誦《四書》、《五經》,且通曉其義。公元1865年(清同治四年)羅鼎中秀才,29歲考取拔貢,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舉。公元1889年(光緒十五年)羅海中舉。中舉后,羅鼎初任羅州詩訓,後任遂溪知縣;羅海任遂溪縣教諭。羅鼎著作甚豐,羅海能詩善畫,精於書法,墨跡遍及遂溪、廣州灣一帶。

社會


基礎設施

漁港內築起順岸防浪堤350米,擁有一座長347.9米,寬10米的“丁”字碼頭,可停泊漁船600多艘。集漁、商、貿於一體,產、供、銷於一身,是雷州半島北部灣畔有名的漁港,被列為省一級漁港。海運可至海南、廣西北海、越南等地。漁港的服務設施齊全,加工、保鮮、供銷維修等服務行業初具規模,2008年建有自來水塔13座,油庫13個,冰廠5間,急凍庫3間大型漁網廠2間,手工織網廠36間,機修廠13間,造船廠4間,生產資料供應點20個,海產品收購加工點30檔。

教育

教育事業較快發展,2008年全鎮中考升湛江二中學生3人、升縣一中學生83人,草潭中學和草潭中心小學獲得縣教學質量“優秀獎”,中小學校危房改造全部完工並驗收,投入資金530萬元新建校舍7300平方米。創建市級生態文明村2條,縣級3條。

計劃生育

狠抓計劃生育工作,共落實“四術”568例,出生率達11.58%,自然增長率6.68%,計劃生育率92.21%,認真貫徹執行廣東省殯改工作條例,殯改火化率為115.6%。
城鄉清潔工程繼續深入推進,逐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杜絕“臟、亂、差”現象反彈。每季度至少組織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效果明顯,2008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的安全生產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此外,婦女、共青團、民兵武裝、檔案、環境保護、統計等工作也取得較好成績。

發展規劃

2009年工作計劃
200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鎮生產總值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長6%,第二產業增長12%,第三產業增長1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以下。
一、壯大海洋經濟實力,推進工業強鎮戰略。
提高效益,走資源型工業化道路。該鎮瀕臨北部灣,海洋經濟是該鎮的支柱產業。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大力發展臨海型工業和水產品加工業,發揮海洋資源優勢,走新型工業的路子。重點抓好國電風力發電項目的跟蹤和前期推進工作,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和提升水產品加工業和種苗孵化,提高產業素質,營造特色工業優勢。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拓展招商模式和渠道,把握好該鎮的資源、交通、區位和人文優勢,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在建設好兩個工業園的基礎上,著重在風力發電、海產品加工、旅遊開發等項目方面積極爭取外來資金,增強做大該鎮的綜合實力。
支持企業發展。正確引導並大力支持企業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能力。鼓勵、引導和幫助企業積極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鼓勵企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推廣綠色生產和循環經濟,積極推動銀企合作互動,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幫助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二、優化農業布局,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優化農業布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每個村(居)委會要成立一個農(漁)業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抓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加大產業轉型力度。該鎮瀕臨北部灣漁場,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長23.5公里,淺海灘塗面積12萬多畝,海產品豐富,是北部灣地區聞名的漁業鎮。由於北部灣劃界和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捕撈業已受到嚴峻挑戰,進行產業轉移勢在必行。從捕撈業為主轉向以養殖業為主,加強灘塗管理,清理非法用海行為,對養殖專業戶進行調查摸底造冊,整合灘塗資源。至少成立3個漁業合作社,把養蝦、養螺、養蟹等專業戶進行分類指導和管理,引入高值養殖品種,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壯大海洋經濟實力,重鑄該鎮漁業輝煌。
推廣農業專業合作社。東港鑫業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該縣“四大”專業合作社模式之一,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經營,實踐證明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載體,發揮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們要抓住契機,完善管理,加強服務和指導,引導更多農民入社,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培育和壯大該鎮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在楊青寮、外坡村等有條件的村莊集約土地,擴大合作規模,引入更多社會資金,做大做強該鎮農業,促進該鎮農業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入。
草潭鎮
草潭鎮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下六蕃蒔”是遂溪三寶之一,曾獲湛江首屆旅遊產品稱號。經過多年積聚,“下六蕃蒔”品牌已名聲在外,但推廣力度不夠,其流通只限於官方或非市場渠道,發揮不出應有的品牌價值。要提高農民收入,就必須拓展“下六蕃蒔”品牌,一是要搞好總體規劃,對整個下六南洋圍土地調查摸底,做出統一規劃;二是引進農業龍頭公司,加大資金投入,優化新品種,進行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創新管理模式;三是改進包裝設計,要堅持精、美和便於攜帶原則,提高附加值。

文化


特產美食

海鮮美食二寶
廣東遂溪縣草潭漁港
廣東遂溪縣草潭漁港
湛江的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居全國首位,因而湛江被大海簇擁的鄉鎮特多,這遂溪縣草潭鎮便是其中之一,它由原草潭與下六兩鎮合併而成,人口達72000多人。
草潭鎮的海鮮實在多,東風螺、狗蝦特好味!
筆者或許是本來就特愛吃東風螺,很多地方的東風螺都吃過,不過這次在草潭鎮的吃的天然東風螺味道就不一樣,覺得特好吃!好吃在哪兒?一、特大。從上世紀80年代起,筆者逢有東風螺必吃,然而在草潭鎮吃的東風螺是最大的。二、肉特厚。感覺特別多肉,不同以往所吃的那樣。三、肉特脆特爽口。這脆這爽,連草潭鎮的漁民都說真不知用什麼來比喻好。草潭鎮的市民說:“如此大的東風螺的確不多。這東風螺生長期很慢,產量不高,因而現在市場上的東風螺一般情況下充其量也就只有拇指般大。正因為此,湛江的東風螺就是在湛江本地都不夠賣。加上湛江人又喜歡吃。這東風螺既有繁殖在深水中的也有繁殖在淺水中的。捕撈方式既有潛水的也有拉網的。為什麼這裡的東風螺既大又好吃?漁民們說是因為這裡無污染排放及污染企業,加上大家的環保意識都非常強,漁政部門的管得又特別嚴”。筆者也看到了這裡的海水很清,水面沒有垃圾。
另外,各式各樣的海蝦筆者吃得不少,但這可口的狗蝦,還是頭一回吃。本地人說“這海蝦肉質結實且嫩滑”。一盤狗蝦端上來沒一會兒大夥們就“剝”完了!市場上的狗蝦一般叫花蝦。這種蝦的生長期也很慢,產量也不高,因而漁民一般也不養殖。一般情況像這種狗蝦是很不容易吃到的。

人口民族


遂溪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草潭鎮常住人口為47238人。

政治


現任領導

徠2009年草潭鎮三套領導班子成員分工
李強:負責鎮委全面工作,鎮人大全面工作;
王友和:負責鎮政府全面工作,主管鎮財經工作;
劉永賢:分管黨群工作、政法工作以及信訪維穩工作,掛點麻公、下六村委會;
鍾馬生:分管規劃建設工作,掛點新建、羅屋、路塘村委會;
王柳:分管漁業生產工作,掛點草潭居委會和石九村委會工作;
龐亞生:分管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工作,掛點東港村委會和荔枝村委會以及下六圩居委會工作;
韓娣:分管武裝工作,掛點舊廟村委會和北拉村委會工作;
蔡軍:分管組織、老乾、紀委工作,掛點北灶尾村委會和南洪村委會工作;
龐土福:分管宣傳、工會、文化、統戰和精神文明工作掛點石楊、天德村委會工作;
張美玲:分管農業、林業、牧業、副業生產工作,掛點泉水、珍布村委會工作。
卜雄華:分管人大、人口與計生工作;
陳雲楓:分管辦公室、經濟、安全生產、漁港建設工作掛點釵仔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