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衡量通貨膨脹的標準之一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全部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相對數。工業品出廠價格由生產成本、利潤和稅金三部分組成,它是工業產品進入流通領域的最初價格。是商業企業、物資部門制定批發價格、零售價格和物資供應價格的基礎。包括工業企業售給本企業以外所有單位的各種產品和直接售給居民用於生活消費的產品。通過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能觀察出廠價格變動對工業總產值的影響。

PPI信息


2015年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3%,環比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2%,環比下降1.3%。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5.6%,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4.3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17.5%,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8.6%,加工工業價格下降3.1%。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3%,衣著價格上漲0.8%,一般日用品價格下降0.1%,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7%。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燃料動力類價格同比下降9.9%,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9.6%,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5.5%,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下降4.8%。
據測算,在1月份的-4.3%的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3.2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1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者價格環比變動情況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1.4%,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1.1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4.5%,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2.4%,加工工業價格下降0.7%。生活資料價格環比下降0.1%。其中,食品價格下降0.1%,衣著價格上漲0.2%,一般日用品價格下降0.1%,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2%。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燃料動力類價格環比下降2.8%,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2.0%,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下降1.8%,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下降1.2%。
2006年1月2013年2月中國PPI指數走勢圖(供參考)PPI:更正: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月 份當月同比增長累計
2013年03月份98.1-1.90%98.30
2013年02月份98.4-1.60%98.40
2013年01月份98.4-1.60%98.40
2012年12月份98.1-1.90%98.28
2012年11月份97.8-2.20%98.30
2012年10月份97.2-2.80%98.35
2012年09月份96.4-3.60%98.47
2012年08月份96.5-3.50%98.73
2012年07月份97.1-2.90%99.05
2012年06月份97.9-2.10 %99.38
2012年05月份98.6-1.40 %99.67
2012年04月份99.3-0.70 %99.94
2012年03月份99.7-0.30 %100.15
2012年02月份100.030.03 %100.38
2012年01月份100.730.73 %100.73
2011年12月份101.691.69 %106.05
2011年11月份102.722.72 %106.45
2011年10月份1055.00 %106.82
2011年09月份106.526.52 %107.02
2011年08月份107.257.25 %107.08
2011年07月份107.547.54 %107.06
2011年06月份107.127.12 %106.98
2011年05月份106.796.79 %106.95
2011年04月份106.826.82 %106.99
2011年03月份107.317.31 %107.05
2011年02月份107.237.23 %106.92
2011年01月份106.66.60 %106.60
2010年12月份105.935.93 %105.54
2010年11月份106.066.06 %105.51
2010年10月份105.045.04 %105.45
2010年09月份104.334.33 %105.50
2010年08月份104.324.32 %105.64
2010年07月份104.844.84 %105.83
2010年06月份106.416.41 %106.00
2010年05月份107.137.13 %105.91
2010年04月份106.816.81 %105.61
2010年03月份105.915.91 %105.21
2010年02月份105.395.39 %104.86
2010年01月份104.324.32 %104.32
2009年12月份101.71.70 %94.61
2009年11月份97.92-2.08 %93.96
2009年10月份94.15-5.85 %93.57
2009年09月份93.01-6.99 %93.50
2009年08月份92.14-7.86 %93.57
2009年07月份91.8-8.20 %93.77
2009年06月份92.2-7.80 %94.10
2009年05月份92.8-7.20 %94.48
2009年04月份93.4-6.60 %94.90
2009年03月份94-6.00 %95.39
2009年02月份95.53-4.47 %96.09
2009年01月份96.65-3.35 %96.65
2008年12月份98.86-1.14 %106.88
2008年11月份101.991.99 %107.60
2008年10月份106.596.59 %108.17
2008年09月份109.139.13 %108.34
2008年08月份110.0610.06 %108.24
2008年07月份110.0310.03 %107.98
2008年06月份108.848.84 %107.64
2008年05月份108.228.22 %107.40
2008年04月份108.128.12 %107.20
2008年03月份107.957.95 %106.89
2008年02月份106.626.62 %106.36
2008年01月份106.16.10 %106.10
2007年12月份105.435.43 %103.14
2007年11月份104.554.55 %102.93
2007年10月份103.23.20 %102.77
2007年09月份102.72.70 %102.72
2007年08月份102.62.60 %102.72
2007年07月份102.42.40 %102.74
2007年06月份102.492.49 %102.80
2007年05月份102.82.80 %102.86
2007年04月份102.92.90 %102.88
2007年03月份102.72.70 %102.87
2007年02月份102.62.60 %102.95
2007年01月份103.33.30 %103.30
2006年12月份103.13.10 %102.97
2006年11月份102.782.78 %102.96
2006年10月份102.92.90 %102.98
2006年09月份103.53.50 %102.98
2006年08月份103.43.40 %102.92
2006年07月份103.583.58 %102.85
2006年06月份103.523.52 %102.73
2006年05月份102.432.43 %102.57
2006年04月份101.871.87 %102.61
2006年03月份102.492.49 %102.85
2006年02月份103.013.01 %103.03
2006年01月份103.053.05 %103.05

PPI釋義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亦稱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製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產者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者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PPI的調查產品有4000多種(含規格品9500多種),覆蓋全部39個工業行業大類,涉及調查種類186個。
與PPI對應,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在美國,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資料搜集由美國勞工局負責,他們以問卷的方式向各大生產廠商搜集資料,搜集的基準月是每個月包含13日在內該星期的2300種商品的報價,再加權換算成百進位形態,為方便比較,基期定為1967年。發布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報告在當月末的兩周后發布。一般而言,當生產者物價指數增幅很大而且持續加速上升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採取加息對策阻止通貨膨脹快速上漲,則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範圍。在上游產品價格(PPI)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PPI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加大,而能源價格也經常出現意外波動,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體商品的價格變化情況,一般將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化剔除,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進一步觀察通貨膨脹率變化趨勢。
媒體注重PPI而經濟學家注重core PPI,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后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PPI短期內 會產生誤導作用。
如何計算,PPI主要著眼於工業、礦業、原料,半成品的價格,目前也加進了服務業,不過比重較小。美勞工部會在25000多企業做調查,得出產品價格,根據行業不同和在經濟中的比重,分配比例和權重。
PPI能夠反映生產者獲得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情況,推算預期CPI,從而估計通脹風險。
總之,PPI上升不是好事,如果生產者轉移成本,終端消費品價格上揚,通脹上漲。如果不轉移,企業利潤下降,經濟有下行風險。

PPI修正


月度的數據在發布的4個月後有一次修正。年度的修正在2月份發布,隨公布的1月份數據一起讓公眾得悉,可回溯到過去的五年。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測算價格變化的指標,該價格是製造商和批發商在生產的不同階段為商品支付的價格。這裡任何一點的通貨膨脹都可能最終被傳遞到零售業。畢竟,如果銷售商不得不為商品支付更多,那麼他們更樂於把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生產者物價指數並不僅僅是一個指數,它是一族指數,是生產的三個漸進過程的每一個階段的價格指數:原材料、中間品和產成品。佔據所有的頭條並對金融市場最有影響的是最後一個,即產成品的PPI。它代表著這些商品被運到批發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終狀態。在生產最後狀態的價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間品過程中遇到的價格壓力來決定。這就是為什麼觀察這所有的三個過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對匯率的影響
PPI的上升對外匯市場的交易者來說是一個好的信號。畢竟美元從通貨膨脹的略微上升中獲利。因為這也促使美國的短期利率升高。然而一個快速上升的通貨膨脹報告可能損害美元的價值,因為聯儲對此的積極反應會威脅到美國整體的增長。大體來說,伴隨著恰當緊縮的通貨膨脹的逐步上升,可能導致美元的升值。
2013年5月PPI同比下降2.9% 跌幅創8個月新低
通縮風險隱現
6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跌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創8個月新低。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PPI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點。從國內看,製造業持續疲軟,部分關鍵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且庫存再次攀升至非常高的水平,對生產者價格形成下行壓力;從外部看,近幾個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跌。過去3個月,摩根大通大宗商品指數總體水平下跌6.9%。
5月上、中、下游工業產品出廠價格同比降幅呈現由大到小態勢,彼此之間的差距也較上月繼續擴大。交行報告指出,5月採掘與原材料、原材料與加工工業、加工工業與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之間的差距分別擴大至3.9%、2.4%和2.8%。這意味著近期工業生產的上、中、下遊行業表現差異加大,中上遊行業景氣惡化較為明顯,而相對平穩的下遊行業未能有效支撐上遊行業的需求。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分析5月PPI時表示,數據表明總需求擴張依然不足,而供給端企業產能過剩的狀況還十分嚴峻,“去產能化”的過程一再超過人們的預期。如果PPI繼續下降的趨勢不改,則通縮將成為更加值得關注的問題。
海通證券 分析師姜超亦表示:通脹大幅回落,PPI已陷通縮,未來通脹壓力將顯著減弱,且由於近期央行政策持續偏緊,更需警惕通縮風險。
增長動能不足
中國鋁業 日前發布公告宣布,暫時關停電解鋁產能約38萬噸。近期,跟中國鋁業一樣宣布減產的還有雲南鋁業、鑫恆集團等多家鋁業公司。
中國第三大銅生產商金川集團高管5月24日表示,該公司已關閉年產能20萬噸的冶鍊設施。此舉可能使該公司今年精鍊銅產出減少逾16%。而在更早些時候,國內第四大銅生產商雲南銅業 宣布減產。鋼材行業也有同樣的趨勢,據統計,唐山鋼廠高爐開工率為91.03%,與上周調查相比,降1.92%。這一數據,也是去年11月至今以來連續7個多月的低點。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盈利前景堪憂是諸多行業主動調整的原因。中國銀行 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以前出現經濟過熱產能就會過剩,但只要過一段時間,投資恢復需求又將回升,產能過剩就逐漸消化。
“這種模式要循環的前提是經濟要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宗良說,由於中國已經到了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不大可能再保持以往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產能過剩遇到結構調整,產能過剩的轉化就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消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