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銳是漢語漢字,拼音是ruì,意思是鋒利,尖,勇往直前的氣勢。出自銳,芒也。——《說文》。段玉裁註:“芒者,草耑也。”

造字法


形聲:從釒、兌聲

英語翻譯


sharp, keen, acute, pointed

字源演變


銳,籀文“圖A形”=“圖B形”(廠,“礪”的省略)+“圖C形”(炎,煅燒)(刀,鋒刃)。篆文“圖E形”=“圖F形”(金,金屬)+“圖G形”(兌,兌變),強調鋒刃變利。造字本義:名詞,金屬燒鍛磨礪后的鋒刃。隸化后楷“圖H形”將篆文字形中的寫成,將篆文字形中的“圖I形”寫成“圖J形”。《漢字簡化方案》中的簡體楷書“銳”,依據類推簡化規則,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金”簡化成“釒”。
形聲字。 《說文》:“銳,芒也。從金,兌聲。籀文銳從廠剡。”段玉裁註:“芒者,草耑也。草耑必鑯,故引申為芒角字,今俗用鋒鋩字。”徐灝段注箋:“銳,古但作兌,說見兒部。《書·顧命》:‘一人冕執銳。’傳曰:‘銳,矛屬。’”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籀文銳從廠剡,本書刀部:‘剡,銳利也。’㓹從之,會意。”按:凡植物、器物銳利尖細的末端為銳,引申為銳利、細小之義。

基本釋義


銳 ruì ㄖㄨㄟˋ
● ● 鋒利,尖,與“鈍”相對:~利。~不可當。
● ● 感覺靈敏:敏~。
● ● 勇往直前的氣勢:~意進取。養精蓄~。
● ● 精良:精~。
● ● 驟,急劇:~減,~增。

詳細釋義


鋭 ruì
〈名〉
● ● (形聲。從金,兌聲。本義:芒)
2. 同本義 [awn]
銳,芒也。——《說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 ● 精銳的軍隊或士卒 [crack troops]
趙王出輕銳以寇其後, 秦數不利。——《戰國策
瑜等率輕銳繼其後。——《資治通鑒
● ● 銳氣,勇往直前的氣勢 [vigour]
武夫奮略,戰士講銳。——蔡邕《釋誨》
5. 力量,勁 [energy]。如:養精蓄銳
● ● 銳利的兵器 [sharp weapons]
夫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史記
將軍身披堅執銳。——《史記•陳涉世家》
● ●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芒也。從金兌聲。㓹,籒文銳從廠剡。以芮切
芒也。芒者、艸耑也。艸耑必鑯。故引申爲芒角字。今俗用鋒鋩字、古衹用夆芒。從金。兌聲。以芮切。十五部。
銳
銳

康熙字典

【唐韻】以芮切【集韻】【韻會】俞芮切【正韻】於芮切,?音叡。【說文】芒也。
又【書·顧命】一人冕執銳。【傳】銳,矛屬也。【釋文】銳,以稅反。
又【左傳·成二年】銳司徒免乎。【註】銳司徒,主銳兵者。【釋文】銳,悅歲反。
又【廣韻】利也。【史記·武安侯傳】魏其銳身爲救灌夫。【前漢·淮南王傳】於是王銳欲發。【註】王意欲發兵,如鋒刃之銳利。
又【劉向·說苑】哀公問取人。孔子對曰:毋取口銳。口銳者,多誕寡信。
又【左傳·哀十一年】子羽銳敏。【註】銳,精也。【桓十一年】我以銳師,宵加於鄖。【王褒·講德論】各采精銳,以貢忠誠。
又【正字通】今凡物鑯利曰銳。【前漢·天文志】下有三星銳,曰罰。【註】上小下大,故曰銳。【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爲融丘。【註】纖項者。【釋文】唯歲反。
又【釋山】銳而高嶠。【疏】銳,鑯也,言山形鑯峻而高者,名嶠。
又【正韻】細小也。【左傳·昭十六年】且吾以玉賈罪,不亦銳乎。【註】銳,細小也。【疏】銳是鋒鋩。【釋文】銳,悅歲反。
又姓。【姓苑】昇平申鮮里,有御史中丞銳管。
又【韻會】【正韻】?徒外切,音兌。矛屬。
又【集韻】都外切,音祋。義同。
又【五音集韻】弋雪切,音悅。【揚子·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集韻】籀作㓹。或作稅。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銳變、銳減、銳利、銳敏、銳器、銳志

相關成語

被堅執銳、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擐甲執銳、進銳退速、披堅執銳、蓄精養銳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銳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次濁以芮切/杜外切0juæi
全濁杜外切/弋稅切dʰuɑi
韻略俞芮切
增韻俞芮切
徒外切
中原去聲齊微次濁ɽui
中州去聲齊微而贅切
洪武全濁杜對切d‘uei
次濁於芮切ouei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di̯wad
先秦王力系統ʎǐwat
先秦董同龢系統djuæd
先秦周法高系統riwar
先秦李方桂系統ruadh
兩漢西漢
兩漢東漢
juad
juad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祭霽jiwɑd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祭霽jiwɑd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祭霽jiwæi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wɛi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jǐwɛi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juæi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iuæi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jiwäi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