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鎮

平川街道

平川鎮,位於武平縣城中南部平川河中遊河谷盆地。鎮中心位於東經116°05′48″,北緯25°05′50″。東南與城廂鄉接壤,西與東留鄉毗鄰,北與萬安鄉交界。為縣治所在地,是全縣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鎮政府設在環城路北段。平川鎮轄5個社區、5個行政村。有306省道過境。常住人口86386人(2020年)。

平川鎮鎮轄土地面積33.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9.3平方公里、耕地5852畝。

2014年平川鎮規模工業總產值16.6億元(包括園區45%);農業總產值1.9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包括園區45%,不包括房地產開發投資);鎮級公共財政收入411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萬元。

平川鎮的古迹有崇貞觀、梁山書院、三元福。

2015年3月,平川鎮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福建省武平縣平川鎮(圖1)
福建省武平縣平川鎮(圖1)
平川鎮歷史悠久。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設南安鎮,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與武平鎮(今中山鎮)合併為武平場。宋淳化五年(994年)武平由場升縣后,縣治從武所(今中山鎮)遷此。紹興初(1131~1137年)築土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改築磚城。明、清稱在城裡,民國稱縣城區、城廂鎮。蘇維埃時期為城廂區。
歷為縣治。民國設城關鎮,1958年改衛星公社,1960年更名城關公社,1988年析建平川鎮。

行政區劃


平川鎮下轄5個社區(河東、河西、南門、東城、西城)、5個行政村(七坊、紅東、西廂、興南、城南),鎮政府位於城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平川鎮位於東經116°05′48″,北緯25°05′50″。東南與城廂鄉接壤,西與東留鄉毗鄰,北與萬安鄉交界。

地形地貌

平川鎮地勢西北略高,海拔270米—274米之間,地勢較為平坦,地形開闊。西山嶂主峰海拔1129.2米。

氣候

平川鎮年平均氣溫為20.3℃,霜期85~100天。春季平均氣溫19.5℃,夏季平均氣溫26.6℃,秋季平均氣溫26.7℃,冬季平均氣溫10.8℃。春季平均降水量207毫米,夏季平均降水量220.1毫米,秋季平均降水量79毫米,冬季平均降水量52毫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平川鎮內有平川河流過。
平川河隸屬梅江水系,中山河幹流,源於山坑尾、當風嶺,經白蓮塘、魚溪尾、萬安,匯石逕嶺水於螃蟹壠,入田心古山,匯牛軛嶺、雲磜水合流至城區化龍溪,南流至麻姑墩,出三江口入中山河。流域面積為194.4平方公里,河道長29.9公里,落差550米。

植物資源

平川鎮植物種類繁多,國家級保護珍稀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梁野山),水杉,花櫚木紅豆樹半楓荷、青鉤栲、台灣蘇鐵、凹葉厚林。福建省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蘇鐵,野葛。

經濟


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5848萬元,其中農業產值3300萬元,與1988年相比,分別增長17.21倍、6.59倍。
2014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6.6億元(包括園區45%),同2013年比增13.07%;農業總產值1.96億元,同2013年比增2.8%;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包括園區45%,不包括房地產開發投資),同2013年比增25%;鎮級公共財政收入4118萬元,同2013年比增14.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萬元,同2013年比增13.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萬元,同2013年比增10.5%。

第一產業

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佔24.89%,林業佔8.23%,牧業佔45.79%,漁業佔21.09%,與1988年相比,種植業產值比重下降30.75%,林業產值比重下降1.03%,牧業產值比重上升21.06%,漁業產值比重上升10.72%。
2014年發放良種補貼9.56萬元,農資綜合補貼55.4萬元,受惠農戶2942戶。全鎮糧食播種總面積4912畝,總產2003噸,產值440多萬元。種植各類蔬菜瓜果面積(複種)1986畝,總產量3752噸,總產值2251餘萬元。
糧食生產
鎮內種植水稻為主,旱地種植甘薯、玉米等雜糧。1993年開始,因城市建設的需要,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糧食總產量也隨之減少。嗣後,由於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擴大蔬菜、瓜果種植,調減糧食種植面積229.8公頃,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0.2公頃,糧食總產量4629噸,分別比1999年減少15.02%和15.31%。
經濟作物
平川鎮傳統經濟作物品種有油菜、木薯、蕉芋、蔬菜、甘蔗、茶葉、荸薺,果樹有柑橘、梨、桃、李、柿、枇杷等。1990~1993年,大規模開發山地,發展茶果。紅東、西廂2個行政村被劃為水果基地,全鎮種植果樹86.4公頃,茶葉2.6公頃,新建開發3.33公頃—6.67公頃的水果基地5個,6.67公頃—33.33公頃的基地2個。1994年以後,逐步調整蔬菜、水果品種結構和發展食用菌生產。2000年,全鎮有茶園10.67公頃,產茶28噸;果園125.06公頃,產果692噸,其中柑橘24.13公頃,油柰31公頃,柿34.67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13.47公頃,產菜8199噸;西瓜種植面積1.33公頃,產瓜42噸;食用菌總產125噸,其中香菇107噸。
林業生產
1988年後,進一步完善多種形式的林業生產責任制。2000年全鎮造林更新面積28.12公頃,封山育林96.73公頃,生產木材420立方米,毛竹1萬根,產油桐籽5噸,油菜籽1噸,松脂60噸,山蒼籽10噸,筍乾1噸。
畜牧水產
1990年,七坊村民從福建省省仙游縣引進純種黑白花乳牛2頭,恢復乳牛飼養。1991年,開始鮮乳供應。1994年,鴻發萬頭養豬場、礤角專業蛋鴨養殖場、七坊養雞基地、紅東、興南養魚基地、立昌特種水產養殖場相繼建辦,引進縣外資金200萬元。1997年開始,先後創辦七坊鵪鶉養殖場,興南果子狸養殖場。2000年,全鎮有各類養殖場7個,生豬存欄24572頭,養牛112頭(其中乳牛8頭),羊129頭,家禽28.56萬隻兔2.27萬隻,肉類總產量2541噸,禽蛋478噸,蜜蜂50箱,產蜂蜜1噸;養殖水面258公頃其中礤角水庫4.67公頃,水產品產量300噸;與1988年相比,生豬存欄數增加4.3倍,牛存欄數增加22頭,家禽飼養數增加12.9倍,養殖水面增加15.26公頃,肉類產量增加6.6倍,禽蛋產量增加10.2倍。

第二產業

1988年,平川鎮建有平川鎮膠合板廠、膠木製品廠、嘉川木製有限公司、川洲木製廠等企業。嗣後個體企業逐年增多。1996年3月,設立青雲山工貿小區,開發平整土地65公頃。益農肥料廠、祥輝石板材廠、昌盛塑料製品廠、順德傢具城、恆輝紙巾廠、客家醇酒廠、金港聯不鏽鋼有限公司相繼在工貿小區落戶。2000年,全鎮有企業1807家,從業人員7214人,工業企業產值10548萬元,個體私營企業產值占工業企業產值的91.39%。有印刷、美術工藝、建築、運輸、商業、飲食、建材、傢具、糧油加工、副食品加工、服務行業、裝飾裝潢等。養龍酒等產品銷往省內外,年產值均超百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1家。
武平工業園區是省級工業園,距縣城中心1公里,規劃面積4.9平方公里。區內已建成16棟12.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4棟3.7萬平方米職工宿舍。主要發展電子、機械製造、輕紡等產業,有新洲林化、宇田汽配、瑞晶機械等30多家企業入園。
2014年規模工業總產值16.6億元(包括園區45%)。

第三產業

1988年後,平川鎮市場更加開放,農戶上市農副產品大量增加。2000年,城區有5個專業市場,1025個商業網點,個體經濟佔76.68%,墟日均人流量1.6萬人次,日最高成交額達150萬元。年成交額1.2億元,佔全縣集市交易額的59%。社會商品零售額1.51億元,分別比1988年增長50%和67.3%。
2014年,全鎮新增和新上限額以上商貿企業7家,實現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銷售額 28.7億元,比增71.8%。同時,商貿重大項目紮實推進,閩粵贛邊農副產品市場正式投入運營,升級改造了東南市場和西門市場,新開工建設了新天地購物廣場、龍洲商貿城(二期),引進了新華都購物廣場、瑞錦購物廣場、新唐香樓、曼哈頓城市酒店等項目,二手車交易市場、建材家居交易城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有效推進。同時不斷加大培育發展中遠上城、聯發中央公園、東方新城、龍洲商貿城、新天地購物廣場等新的商業圈。

人口


福建省武平縣平川鎮(圖2)
福建省武平縣平川鎮(圖2)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6565
18708
17857
家庭戶戶數10644
家庭戶總人口(總)35555
家庭戶男17986
家庭戶女17569
0-14歲(總)8111
0-14歲男4405
0-14歲女3706
15-64歲(總)26282
15-64歲男13369
15-64歲女12913
65歲及以上(總)2172
65歲及以上男934
65歲及以上女12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9589
平川鎮人口大多為漢族,少數民族很少,只有極少畲族人居住其中。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川街道常住人口86386人。

交通


城區4座跨平川河大橋。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交通樞紐。1998年,縣公交公司新建東門公交車站,先後開通縣城至中山、萬安、城廂東雲、東崗等鄉、村的公交專線。2000年,每天有通往廈門、福州、泉州、永安、龍岩、長汀上杭,廣東省的廣州、深圳、梅州,江西省的會昌、尋烏等縣市及縣內各鄉(鎮)的客班車,鎮境內公路25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城區學校有武平一中、武平二中、職業中專、實驗小學、實驗幼兒園、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以及各類成人學校。
1988年,鎮屬小學4所,在校生2037人,幼兒園(班)1個,在園幼兒230人,教職工146人。
1992年,全鎮上下掀起集資辦學熱潮,社會集資120.45萬元,村財政籌集104.44萬元,新建擴建校舍面積2570平方米。添置大量教學儀器和圖書。
1993年,教育“六項督導”各項指標均達優級。1994年開始,創辦私立託兒所、幼兒園並得到較快發展。1995年,擴大辦學規模,新建“平川中學”,校園佔地面積15432平方米,秋季開始招生。
2000年,境內學校佔地面積23.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63萬平方米其中鎮屬學校佔地面積3.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9萬平方米。城區有完中2所,有鎮屬初級中學1所,職高1所,在校生5651人,小學6所(其中鎮屬小學4所),在校生4408人,幼兒園(班)2所,(其中縣實驗幼兒園1所),私立託兒所、幼兒園23個。在園幼兒1119人,城區各中小學教職工848人。

文化事業

城區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影劇院、新華書店、廣播電台、電視轉播台等設施。1988年後,縣外省外的歌舞團雜技團常來本縣演出,農民的文化觀念逐漸更新,每逢民間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日,廣泛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1992年,鎮設老年活動室,村村設圖書閱覽室。2000年,鎮文化宣傳中心改建,佔地面積12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城區文化娛樂設施配套齊全。

醫療衛生

城區醫療衛生機構有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麻風病防治所、縣衛生防疫站、縣藥品檢驗所、城關衛生院各1所。1988年,開展兒童計劃免疫保償制。1989年,試行孕產婦系列保健保償。2000年,有衛生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432人,床位682床村衛生所15個,全鎮98%人口飲用安全衛生水,其中89%人口飲用自來水。

所獲榮譽


2015年3月,平川鎮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