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葉榕

桑科榕屬植物

變葉榕(學名:Ficus variolosa)是桑科榕屬的植物。分佈在越南、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貴州、雲南、湖南、廣東、江西、廣西、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1,800米的地區,多生在溪邊林下潮濕處,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變葉榕(拉丁學名:Ficus variolosa Lindl.ex Benth.)蕁麻目榕屬灌木或小喬木徠。別名:斑榕(《浙江》)、牛奶仔、奶汁柴、椿雲仔、常綠天仙果(《福建》)、山榕、芷葛、中乳樹、細葉中乳木(《廣東》)、去常木(《海南》)、金不換等。

榕屬灌木或小喬木,光滑,高可達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節間短。葉薄革質,葉片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鈍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側脈與中脈略成直角展出;托葉長三角形,榕果成對或單生葉腋,球形,表面有瘤體,頂部苞片臍狀突起,基生苞片卵狀三角形,基部微合生,癭花子房球形,花柱短,側生;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內壁,子房腎形,花柱側生,細長。瘦果表面有瘤體。12月至翌年6月開花。

形態特徵


變葉榕
變葉榕
灌木或小喬木,光滑,高3-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節間短。葉薄革質,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鈍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側脈7-11(-15)對,與中脈略成直角展出;葉柄長6-10毫米;托葉長三角形,長約8毫米。榕果成對或單生葉腋,球形,直徑10-12毫米,表面有瘤體,頂部苞片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卵狀三角形,基部微合生,總梗長8-12毫米;癭花子房球形,花柱短,側生;雌花生另一植株榕果內壁,花被片3-4,子房腎形,花柱側生,細長。瘦果表面有瘤體。花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長環境


變葉榕
變葉榕
生於平原或低海拔的山地、丘陵及疏林中。

分佈範圍


產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及沿海島嶼)、廣西、湖南、貴州、雲南東南部及南部。常生於溪邊林下潮濕處。越南、寮國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莖清熱利尿,葉敷跌打損傷,根亦入葯,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麻袋(據《浙江植物志》)。
藥材來源:為桑科植物變葉榕的根。
採收儲徠藏: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味微苦;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催乳。主風濕痹痛;胃痛;癤腫;跌打損傷;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浸酒擦。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溫。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能。用於風濕性關節痛。腰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暑發痧、催乳、癤腫及跌打損傷。
藥用性狀:根圓柱形,長短不等,直徑0.8-2cm。表面深棕色,有橫向皮孔,栓皮易脫落,露出淡紅棕色的皮部。質硬,斷麵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棕色,具細密同心環紋。氣微,味淡。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治:治療風濕性關節痛、腰痛、胃脘疼痛。性味歸經:苦、辛,微溫。入胃、肝二經。用法:內服,煎湯。莖皮纖維可作人造棉、麻袋。

栽培技術


變葉榕2002年上海市園林科研所由浙江山上引入一株野生變葉榕,露天種植於所內。通過近10年的馴化以及觀察,發現其能適應上海的氣候條件,冬季落葉,不需要任何防寒措施就可以安然過冬。春季發出的新葉為金黃色,夏季逐漸轉變為墨綠色,秋季結出紫紅色的果實,數量眾多。榕屬植物多盆栽於室內,或者種植於溫室內,春季觀葉,秋季觀果。能露天過冬的榕屬植物,在上海並不多見。變葉榕的引種種植成功填補了榕樹植物在上海露天應用的空白。
變葉榕葉片、葉柄、枝條等含有乳白色的液汁,扦插成活率低,上海市園林科研所開展了離體繁育研究,並中試成功,為規模化繁育、推廣變葉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繁殖方法


變葉榕莖段的消毒:當年生變葉榕的莖段,放入適量的洗潔精溶液浸泡2分鐘,用流水沖洗0.5小時后,瀝干後放入冰箱4℃低溫冷藏0-48小時,取出后在超凈台浸入滴加有1滴吐溫-80,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溶液內浸泡消毒10-12分鐘,然後用無菌水充分浸洗3次,於無菌濾紙上切去頭尾並切成帶一腋芽的莖段,轉入過濾滅菌的1%抗壞血酸溶液中浸泡0-60分鐘,用無菌水充分浸洗3次后得到消毒完的外植體材料。
叢生芽的誘導:將上一步得到的外植體材料按生長極性接種到WPM基本培養基中進行培養,該培養基添加有不超過2.0毫克/升的ZT、不超過5.0毫克/升的6-BA、不超過1.0克/升的的CH、不超過5.0克/升的PVP、30克/升的蔗糖、9.0克/升的瓊脂,pH值為5.8-6.0,接好外植體的培養基置先於黑暗中培養1天,培養溫度為21-25℃。
不定芽的增殖:將上一步誘導獲得的不定芽叢切成2-3個不定芽的芽塊,接種到WPM培養基中進行培養,該培養基添加有不超過5.0毫克/升的6-BA、不超過1.0毫克/升的CH、不超過5.0克/升的PVP、30克/升的蔗糖、9.0克/升的瓊脂,pH值為5.8-6.0,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1-25℃,光照時間為14小時/天,光照強度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
再生植株的生根培養:切取葉片嫩綠、生長旺盛且葉片3-4枚的不定芽,插入12.5-100%濃度的WPM培養基中生根培養,該培養基中添加有不超過2.0毫克/升的NAA、不超過5.0克/升的AC、20克/升的蔗糖、8.0克/升的瓊脂,pH值為5.8-6.0,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1-25℃,光照時間為14小時/天,光照強度30-40微摩爾/(平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