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航琛

民國著名實業家

劉航琛,男,1896年出生於四川瀘縣,1975年9月去世,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民國著名實業家。

1923徠年,劉航琛畢業後任四川瀘縣中學校長。1927年,劉航琛被任命為重慶銅務局事務所所長。1935年,劉航琛任國民黨重慶行營財務處副處長,翌年任四川省財政廳長。

1975年9月,劉航琛因病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劉航琛出生在四川省瀘縣的一個中藥業世家,舉家信奉天主教,取教義中“我愛人人,人人愛我”之意,喚藥鋪為愛人堂。
1916年,劉航琛考上北京大學理科預科,三年預科結束后,轉入北大經濟系。
1923年,劉航琛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

工作經歷

1923年,劉航琛北大畢業回鄉任瀘縣中學校長,並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儘管舉得了一定成效,也為學生們所擁戴,但由於被他解聘的一批守舊無能的教員對他大潑髒水,捕風捉影,呈文上告,最終劉航琛窮於應付,辭職赴渝,做起了愛人堂重慶分店的少東家。
1927年,劉航琛受王陵基的賞識並被重用,被任命為重慶銅務局事務所所長,因扭虧為盈而名聲遠播,被劉湘挖去承辦21軍財政。
劉航琛以21軍代表身份與劉文輝24軍代表張富安、寧芷村談判,經過討價還價,兩軍在重慶設立財務統籌處,張富安任處長,劉航琛任副處長,寧芷村任科長,平均瓜分鹽稅,雙方各得二十萬元。
1931年,劉航琛通過稅收、舉債已不能應付軍費開支,便準備化遠期款為現款。劉航琛聯合聚興誠銀行董事長楊粲三、美豐銀行總經理康寶恕、川鹽銀行董事長吳受彤大量發行公債、庫券,並仿照上海,在重慶設立證券交易所,併兼營申匯。
1935年,劉航琛任國民黨重慶行營財務處副處長,翌年任四川省財政廳長。在劉航琛任職期間,要解決財政上這樣龐大開支,絕非易事。他重操故伎,採取整頓稅收,開辦新稅。擴大信用,套取資金等辦法,大量增加人民負擔。
劉航琛任四川省地方銀行總經理后,首先面臨收回地鈔問題。四川省地方銀行於1934年成立,為解決劉湘軍費開支的需要,一開始就發行“四川地方銀行兌換券”(簡稱地鈔)。
劉徠航琛為了培植一批親信,發展基層勢力,在1935年上半年,開辦“財訓班”,以劉湘為班主任,自任副主任。一共辦了3期,每期3至5月不等。結業后將這批人員調往省內各地徵收機關,有的充任徵收局長,控制了各地的財政收入。
1938年1月,劉湘死後,劉航琛仍應其遺孀劉周書的要求,按月匯給兩師各1萬至3萬元,作為活動費用。此項匯款,由劉寫立墨條交川康或川鹽匯出,不久,王纘緒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王和劉航琛間有矛盾,借口徹查財政廳帳目,下令逮捕劉航琛,劉航琛於是年5月出走香港,始停匯。
1941年,劉航琛擔任國民黨政府糧食部特派員、政務次長兼四川糧食儲運局長,兼任川康平民商業銀行董事長,川鹽銀行董事長以及重慶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四川水泥廠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
1945年抗戰勝利了,劉航琛認為是發展個人野心的良好機會。他在重慶以川鹽、川康兩行聯合了寶元、沱江、渝新、電力、水泥、絲業、廣利、華西、滬西等公司、銀行、廠礦、行號共18家,設立了一個“聯合經濟研究室”,以劉正華為主任,撥資2萬美金搜集有關經濟情報,打算髮行《經濟通訊》月刊,以應各單位發展,業務之需。同時,他又在上海九江路川鹽銀行二樓成立了川鹽、川康、和源、利濟、電力公司等5單位的聯合辦事處,以塗重光任總秘書,以期實現他所謂的“使業務日臻現代化”。
1946年,劉航琛夥同四川旅行社總經理汪代璽,拉上青幫頭子杜月笙、顧嘉棠積極籌辦利濟輪船公司,劉航琛任董事長,由其親信塗重光任總經理,汪代璽任協理。
1947年,劉航琛任國民黨政府經濟委員會委員、立法委員。
1947年,劉航琛又把川康總管理處遷到上海,並再度調整機構,在總管理處之下,劃上海、重慶兩個管理區。以漢口、南京、天津、廣州、香港等地分行屬上海區,成立上海區行。以西南各地的分支行處,屬重慶區,成立重慶區行。兩個區行的一切業務經營人權由劉航琛獨攬。
1948年,劉航琛任西南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年4月,川鹽銀行萬縣幫石竹軒掀起倒劉風波,劉航琛改組董監會,以何兆青任董事兼總管理處業務經理。
1949年6月,劉航琛任國民黨政府經濟部部長,年底退往台灣。
1949年10月,劉航琛攜眷逃竄香港后。
1975年9月,劉航琛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