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膽巴的結果 展開

膽巴

藏族高僧膽巴

徠膽巴(1230年-1303年),一名“功嘉葛剌思”,又名“慶喜稱”,尊稱“阿尼膽巴”,藏族,西番突甘斯旦麻(今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人,藏傳佛教薩迦派高僧,元朝國師,后追封元朝帝師。

簡介


幼時父親去世,依靠叔父生活。九歲時,便能很流利地背誦一些梵咒。十二歲時,對經咒壇法也能通達。二十四歲時講演大喜樂本續,四眾悅服。以後到印巴次大陸的西部參禮大德古達麻室利,盡得其傳。

生平


膽巴的事迹,《元史》、《佛祖歷代通載》、《神僧傳》、《釋氏稽古錄》等漢文古籍均有記載。元朝趙孟書寫的《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又名《膽巴碑》)記述了膽巴在佛教上的功德。
《元史·釋老傳》所載膽巴生平如下:
八思巴時,又有國師膽巴者,一名功嘉葛剌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從西天竺古達麻失利傳習梵秘,得其法要。中統間,帝師八思巴薦之。時懷孟大旱,世祖命禱之,立雨。又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花異果上尊湧出波面,取以上進,世祖大悅。至元末,以不容於時相桑哥,力請西歸。既復召還,謫之潮州。時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潮,而妻得奇疾,膽巴以所持數珠加其身,即愈。又嘗為月的迷失言異夢及己還朝期,后皆驗。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禱於摩訶葛剌神,已而捷書果至;又為成宗禱疾,遄愈,賜與甚厚,且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從。成宗北巡,命膽巴以象輿前導。過雲州,語諸弟子曰:“此地有靈怪,恐驚乘輿,當密持神咒以厭之。”未幾,風雨大至,眾咸震懼,惟幄殿無虞,復賜碧鈿杯一。大德七年夏卒。皇慶間,追號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
膽巴幼年喪父,依靠叔父生活,可能在幼年時便出家為僧。9歲時,膽巴便可流利地背誦一些符咒。12歲時,師從薩迦法王貢噶堅贊,通曉經咒壇法,取名為“膽巴”。法王曾試其以梵咒,其誦如流,法王遂預言“此子宿積聰惠異,日後當與眾生作大饒益”。24歲時,膽巴為家鄉的佛教徒演講“大喜樂本續”,使聽講者悅服。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年,蒙古蒙哥汗二年),膽巴奉師命赴天竺,參拜高僧古達麻室利學習梵秘經典。趙孟《膽巴碑》載:“其童子出家,事聖師綽里瓦為弟子,受名膽巴。梵言膽巴,華言微妙。先受密秘戒法,繼游西天竺國,編參高僧,受經律論,由是深入法海,博採道要顯密,兩融空實兼照,獨立三界示眾標的。”膽巴學成之後,回到藏區收徒傳教。曾任元朝宰相的桑哥,便是膽巴的學生。
膽巴徠生前僅任過元朝國師,是與八思巴同一時期的番僧,又是經八思巴舉薦而成為國師。當時,膽巴威望很高,在史書中多有記載。八思巴返回西藏時,膽巴未能出任帝師,主要原因可能是膽巴不是薩迦款氏家族之人,而是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