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名材
徐名材
徐名材,化工專家,教育家。他曾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化工人才。抗戰期間領導重慶動力油料廠開展科研,發展植物油裂煉生產汽油、柴油和潤滑油,卓有功績。40年代後期著手籌辦中央化工廠,對上海化工廠、南京化工廠及重慶化工廠的創建作出了貢獻。
徐名材,字伯雋,1889年5月11日生於浙江寧波一書
香世家。其父徐志鴻深信“科學為強國之道”,督勉徐名材及8位兄妹自幼勤學,均攻讀理工。1908年,徐名材在南洋公學畢業,次年經浙江省公派赴美國,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化工。畢業獲碩士學位后,於1917年回國,在漢陽鋼鐵廠任工程師,負責化驗工作。1922年徐名材到交通大學任化學教授,1930年任化學系主任。1937年,徐名材參加國民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派出的以吳蘊初為首的赴歐考察團,在德國洽購人造石油技術和設備,因抗日戰爭爆發而中斷,乃返國回交通大學。1938年8月,徐名材趕重慶,在資源委員會任化工處處長。1940年8月至次年7月兼任交通大學重慶分校主任。1941年3月,徐名材接辦重慶動力油料廠任廠長。1945年抗戰勝利后,徐名材赴日任國民政府駐日代表團成員,向日本交涉索回永利錏廠的硝酸裝置等在戰爭期間被日軍從中國拆走的化工設備,做出了貢獻。 1946年,徐名材回國,在上海任中央化工廠籌備處主任,為上海化工廠、南京化工廠和重慶化工廠的建設發展奠定了基礎。1949年,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徐名材任華東工業部化工處處長,並一度兼任輕工業部上海工業試驗所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在組織科技人才支援各地建設、組織恢復華東化工生產、組織企業調整和技術改造等方面,均有貢獻。正當徐名材得以大展宏圖報效祖國之際,不幸,突發心臟病,於1951年11月8日在上海去世。
徐名材熱愛祖國,熱愛科學技術,心繫化工事業,注重科技人才。他博學多識,思維敏捷,工作積極,生活簡樸,克己奉公,一生清廉,饒有學者風度,人多尊稱為“徐老夫子”。他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給後來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1889年5月11日 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徐名材
1917—1922年 在漢陽鋼鐵廠任工程師。
1922—1938年 在交通大學任化學教授,1930年起任化學系主任。
1938—1941年3月 任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化工處處長,
其間1940年8月至1941年7月,兼任交通大學重慶分校主任。
1941年3月—1945年8月 任資源委員會所屬重慶動力油料廠廠長。
1945年9月—1946年 中國駐日代表團成員。
1946—1949年 任資源委員會中央化工廠籌備處主任。
1949—1951年 任華東工業部化工處處長。
1951年11月8日 在上海病逝。
《普通化學》
徐名材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才能。他任教不久,就與徐佩琨、周銘二位教授組成學生課外活動委員會,制定了服務規則,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學生會、周刊社、膳務會、義務學校等活動,鍛煉學生辦實事的能力;又與李熙謀、范永增二位教授組成出版委員會,先後出版《工程學報》 、 《經濟學報》 、 《南洋季報》等雜誌,鼓勵師生投稿,鍛煉他們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及寫作的,能力。他還鼓勵同學成立“科學社”,主編《科學介紹》 ,在《晨報》上作周日副刊,宣傳普及科學知識;鼓勵同學翻譯出版國內急需的化工科技書籍。在他指導下由郭鍾福等翻譯的何厄氏《化學與工業》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徐名材重視結合教學,聯繫實際,開展科研,以提高教師的水平,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他積極參與立題,指導科研,創造條件刊印出版科研成果報告和論文。1933年,他創辦了交大油漆研究所,加強油漆和軟水劑等的研究,為機車車輛服務。1934年,他主持在交大建立化工館,除供學生研究實習外,並促進科研成果轉讓給工廠投產使用。這期間,他立題和指導的不少科研成果,頗具實用價值和一定水平。例如“油溶性醇酸樹脂”、“沸石型軟水劑”、“季戊四醇和桐油酸合成”等,均刊入學校編印的《油漆試驗報告》有關各輯,獲得推廣。許植方講師對中藥漢防己及三七皂角苷等的研究,在他支持下獲得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資助,成果報告也於1940、1941年發表在《中國化學會會志》第七、八卷上。
徐名材還提出學習應與實踐相結合。在上海期間,他聘請了多家有名望的化工企業負責技術的廠長來校擔任畢業班專業科的兼職教授,向學生傳授生產經驗,提供畢業論文的科研課題和場所;利於學生畢業后帶著科研成果到這些工廠去應用投產。1937年他發表了《化工人才之養成》一文,提出:“每年畢業生中恆有優秀人才,各大廠似宜選訓,使獲實際經驗,另使研究種種問題,以後擇優資遣留學。其次者給以優薪,使負技術改進之責,所費有限,收效甚宏,大工廠得人才,學子作貢獻。”該文深刻體現了他關於學用結合的思路。
徐名材於1938年離開教學崗位。以後,他在從事機關、工廠及社會活動中,同樣十分熱情培育青年學子,多方支持教育,繼續為培養優秀化工科技人才作出貢獻。
動力油料廠
1946年,徐名材負責籌建中央化工廠,首先也是大力羅
《中國化學工業年鑒》
1949年上海市獲得解放,徐名材擔任了華東工業部化工處處長。他大力組織上海各化工廠努力恢復生產,發揮了積極作用。1950年他給華東工業部領導寫了“建設華東區化學工業意見書”,提出了在上海發展支農的化肥、汽車輪胎、防蝕用塗料以及新塑料材料等12項建議,在措施中強調研究機構和實驗工廠須與企業相輔而行,以便不斷提高水平,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發展化工的遠見卓識。他為籌辦中央化工廠羅致的大量建設人才,經上海市軍管會登記為具有專長的化工科技人員達45人,還積極組織輸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國的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
1931年,著名愛國實業家吳蘊初為培養有志上大學的清寒青年,出資成立清寒教育委員會,徐名材應聘擔任委員。他是每年都參加主持考試選拔工作的極少專家之一。他們每年選拔大學化工系一年級學生及高中學生各10名左右,由委員會資助,送到交通大學及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學習,先後六屆,共選拔資助約百人。這些青年後來都成了有建樹的優秀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師,遍布國內外。
1 徐名材.四十年來之化工教育.化學工業,1936,11(2)
2 徐名材.化工人才之養成.化學工業,1937,12(1)
3 徐名材.植物油裂煉工業.世界動力油會議會刊,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