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頭鄉

壩頭鄉

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簡稱壩頭,古稱銅瓦廂。位於蘭考縣西北部、河南省東部、鄰近魯西南,東與谷營相連,西隔黃河與新鄉相望,南與蘭考城區毗鄰,北接菏澤。

東壩頭鄉為蘭考縣域旅遊副中心。

東壩頭鄉交通便利,東臨106、220國道,南連隴海鐵路、鄭徐高鐵、310國道,西接蘭壩鐵路,蘭南高速、黃河大堤穿境而過,雄偉壯觀的黃河浮橋貫通蘭考、新鄉兩地。

清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公元1855年),黃河在此決口改道,為黃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後一道彎在此完成轉彎,奔騰入海。

古往今來


清咸豐五年六月十九日),黃河水勢異漲,於河南蘭陽(今蘭考)北岸銅瓦廂決口(今東壩頭),黃水流向西北,復轉東北,奪大清河而注渤海。銅瓦廂以東數千里河道自此斷流,原越蘇北河道遂為遺跡,為黃河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改道。決堤后,黃河迅將口門刷寬七八十丈,豫東改道后,后黃水北徙,徑回直隸山東,旁趨河南蘭儀、祥符、陳留、杞縣諸縣,直隸開州(今河南濮陽)長垣(今屬河南)、東明(今屬山東)等州縣亦成黃泛區。銅瓦廂決口之初,清廷對復堵問題屢議不決,朝內改道與復道之爭此起彼伏。隨著時間的推移,南行復故更趨渺茫,以至形成現行河道。
於1975年建東壩頭公社,1984年改鄉。面積74平方千米,現人口27377人(2017)。

行政區劃


轄雷集、朱庄、壩頭、楊庄、雷新莊、孟房、高寨、張庄、長勝、栗場、朱庵、魏庄、雙井、韓李、南北庄15個行政村;一個產業園區:黃河創業園。

地理環境


東壩頭鄉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黃淮海平原,西鄰新鄉、東連谷營、北臨菏澤、南接蘭考縣城,總面積74平方公里。

地形

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6米。

氣候

東壩頭鄉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度。全年日照時數2529.7小時,平均年降雨量678.2毫米。

總體規劃


規劃期限
近期規劃至2020年,遠期規劃至2030年。
規劃範圍本次規劃分為兩個層,分別為鄉域和集鎮區。
1.鄉域即東壩頭鄉的全部行政轄區範圍,總面積為74平方公里。
2.集鎮區鄉人民政府駐地的建成區和規劃建設發展區:東至官莊村,西至黃河大堤,南至前雷集村,北至雷新莊村,總面積約2.08平方公里。
鄉域產業規劃
東壩頭產業空間發展戰略為“中心輻射、軸向發展、片區聯動”。
根據東壩頭鄉產業發展目標及現狀產業分佈特徵,規劃提出鎮域未來產業發展布局為:“一心、四區、一帶、多基地”即構建城鎮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培育四個特色產業區,建立多個優勢種植養殖基地。
1.一心:現代綜合服務中心,即東壩頭鄉集鎮區,構建以農副產品深加工、商貿服務為先導,生態旅遊、貨物流通、勞務輸出、社區服務、農業服務等為支撐,功能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2.四區:
(1)北部高效農業示範區:依託大宋農業觀光園、晉開農牧園、開封包公食品馬鈴薯及花生種植基地,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和生態農業觀光。
(2)中部綜合經濟發展區:以東壩頭集鎮區為中心,構建商貿服務、旅遊接待、貨物流通等綜合經濟發展區。3)中南部特色農業種植區:以小麥、玉米、大豆高效種植和肉牛、肉羊養殖為主
(4)東南部新型建材工業區:依託黃河創業園區現狀產業基礎,發展板材加工、新型建材製造等產業。
(3)一帶:沿黃休閑旅遊帶。
(4)多基地:綠色蔬菜種植基地、煙葉種植基地、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優質肉牛肉羊養殖基地、柿子種植基地等
鄉域空間發展結構規劃
根據東壩頭鄉鎮域空間發展現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依託發展軸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商貿物流、旅遊等產業,帶動東壩頭鄉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最終形成“一心、兩副、多點;一主、兩次、四區”的村鎮體系空間結構。
一心:東壩頭鄉集鎮區,鄉域綜合服務中心;
兩副:以張庄、魏庄形成的兩個功能片區副中心,服務周邊村莊;
多點:鄉域基層村;一主:依託蘭壩路形成的城鎮綜合發展主軸;
兩次:依託閆壩路和南韓路形成的兩條城鎮發展次軸,串聯鎮區和中心村;
四區:沿黃農業觀光區、城鎮綜合商貿服務區、特色農業種植區、新型建材工業區。
鄉域村鎮體系規劃
根據東壩頭鄉域空間結構和現實條件,東壩頭鄉鎮村體系確定為: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結構。
確立鎮區的絕對優勢,以鎮區和中心村為輻射源,重點帶動發展部分基層村,完善鎮域內部的產業經濟、設施建設,集約有效的進行各項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等級規模:1個鎮區、2個中心村、20個基層村。
東壩頭鄉集鎮區規劃在充分分析論證基礎上,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時吸納優秀的城鎮發展理念和準則,提出東壩頭鄉區發展的目標,在本規劃期內,將東壩頭鄉區建設成為:
(1)具有人文和自然風貌特色,環境效益突出的生態宜居發展區;
(2)具有高度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及工程設施的商貿服務集聚區;
(3)城鎮風貌特色顯著,內涵深刻的紅色文化展示區;
(4)功能複合,設施便利的高端沿黃旅遊接待區。規劃確定東壩頭城鎮職能為蘭考縣縣域旅遊副中心、東壩頭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鎮性質是以旅遊休閑、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的生態宜居小城鎮。
城鎮規模:
近期(2015年—2020年):鎮區人口11350人,鎮區建設用地1.36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19平方米/人。
遠期(2021年—2030年):鎮區人口18600人,鎮區建設用地2.08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11.8平方米/人。
本次規劃在東壩頭鄉區用地的空間形態和城鎮建設用地發展方向上提出“南擴、東延、北限、西控”的城鎮發展主導原則。
規劃確定鎮區建設向東、南兩個方向發展,北部和西部重點以生態保育和旅遊觀光為主要用地類型。
在完善現狀建成區、協調東壩頭景區與新鎮區融合、優化用地布局的基礎上,實施“近期建設向南、遠期建設向東發展”的城鎮發展方向。
鎮區用地布局在對東壩頭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及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布局生產與生活用地,規劃形成多組團布局結構,即“一心、兩副、兩軸、三組團”的布局結構。
一心:即鎮區綜合服務中心。城鎮中心的建設是強化中心城鎮的集聚與輻射功能、提升城鎮整體形象的關鍵;兩副:東部生態宜居組團的服務副中心和西部旅遊綜合服務組團的商業服務副中心
兩軸:分別是沿府前街的東西向城鎮綜合服務軸和金融大街的城鎮空間發展軸,其中東南北向的空間發展軸是城鎮與外部經濟聯繫的主要方向,城鎮空間拓展主軸;
三組團:西部旅遊綜合服務組團、東部生態宜居組團、南部的工業組團。

風景名勝


銅瓦廂決口

據《蘭考縣誌》記載,銅瓦廂初名銅牙城,為古代武將駐軍之城池。明朝在這裡設置管河廳,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改建河道分司。“大門垣之偉麗,庭階之宏闊,廨宇嚴邃清幽,過者改觀而改容”,“人民叢聚,課稅漸”。有清一代,銅瓦廂大堤的安危代表著黃河的汛情。可以說,銅瓦廂,是黃河故道的起首,也是新黃河的轉折。
明崇禎十五年九月,面對李自成義軍圍攻開封,踞城頑抗的河南巡按高名衡見解圍無望,遂責人決朱家寨河堤水淹圍兵;此舉為義軍所察,移營高阜,反決馬家口河堤以灌城。兩口並決,加之大雨連旬,十數萬人沉入水底。兩年之後的清順治元年,開封之口門堵復,黃河回歸故道,“由開封經蘭、儀(今蘭考境)、商(商丘)、虞(虞城),迄曹(縣)、單(縣)、碭山、豐(縣)、沛(縣)、蕭(縣)、徐州、靈璧、睢寧、邳(縣)、宿遷、桃源(今泗陽),東經清河(今淮陰)與淮合,歷雲梯關入海”(《清史稿·河渠志》)。后經康雍乾三代修治,黃河兩岸堤防逐步完善,雖時有決口,旋決旋堵,直到咸豐五年河決銅瓦廂以前,再未發生大的改道。
銅瓦廂河段是明清兩代河防之險要,黃河西來,到這裡漫轉東南。此地東北地形低洼,加之以下河道淤積嚴重,史上曾多次由此決溢,是典型的“豆腐腰”河段。據《黃河水利史述要》,河道灘面一般高出背河地面七八米,臨河看兩岸堤防只一兩米高,對背河來說卻已在10米上下了。
咸豐五年(公元1855)農曆六月中旬,河發大水,銅瓦廂段水位猛漲一丈以上,又遇大雨,水勢更為洶湧,“一望無際,間多堤水相平之處”。六月十八日(陽曆7月31日),銅瓦廂三堡以下無工堤段,塌掉三四丈,“僅存堤頂丈余”。晚上又颳起南風,風卷狂瀾,浪拍危堤,崩塌迅速加劇。六月十九日(陽曆8月1日),這段堤防終於潰決,翌日全河奪溜,一河狂濤由決口傾瀉而下。
署理河東河道總督蔣啟揚於決口前一日向朝廷奏報,“黃河水勢異漲,下北廳銅瓦廂,大溜下卸,無工處所,堤工萬分危險,現在竭力搶辦”,“臣在河北道任數年,該工歲歲搶險,從未見水勢如此異漲,亦未見下卸如此之速。目睹萬分危險情形,心膽俱裂”。關於決口情形,他事後奏報,“道廳文武員弁,於黑夜泥淖之中,或加邦后戧,或札枕擋護,均竭盡心力”;“所加之土,不敵所長之水,適值南風暴發,巨浪掀騰,直撲堤頂,兵夫不能站立,人力難范”;“十九日漫溢過水”,“於二十日全行奪溜,下游正河,業已斷流”;“口門刷寬七八十丈”,自己“心驚膽裂,淚汗交流”。
到七月初(陽曆8月中旬),堤壩潰垮已擴大到一百七八十丈寬。河南蘭儀、祥符、陳留、杞縣一片汪洋,“遠近村落,半露樹梢屋脊,即漸有涸出者,亦俱稀泥嫩灘,人馬不能駐足”。山東東明縣城被洪水圍困長達兩年。除河南、山東之外,還淹及河北等地,共波及10州、40餘縣,受災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里,總計災民700萬人。
銅瓦廂決口后,溜分三股:南股由今山東菏澤趙王河東注,另兩股由東明縣南北分注,至張秋穿運河后複合為北股,以後北股漸淤,南股成為幹流,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

黃河灣風景區

黃河灣風景區位於蘭考縣西北部的東壩頭鄉,距縣城13公里。在這裡,我們的母親河——奔騰咆哮的九曲黃河完成了她那最後一彎,直奔大海。歷史上黃河多次在此決口,黃河大堤內形成了多處沙丘沙崗、灘塗濕地、島嶼沙灣。
壩頭鄉
壩頭鄉
1952年,毛主席到東壩頭視察黃河,面對滔滔黃河豪情滿懷,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昔日的不毛之地已是一片片綠洲,沙丘樹林、沙丘果園隨處可見。奔騰咆哮的黃河和林茂糧豐的地理環境及豐富的人文資源為發展旅遊、度假、休閑娛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黃河灣風景區是蘭考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規劃首期開發景點之一。景區依託視察黃河紀念亭和東壩頭黃河自然景觀及九曲黃河最後一彎的區域特徵,再現視察黃河的情景,以及蘭考歷史上黃河洪澇災害的危害和解放后的治黃成就;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搬遷工程已落成,紀念亭周圍綠化、硬化。其他體現黃河民風民俗的各類服務休憩設施、餐飲、休閑度假和遊憩內容正在建設中。

焦林紀念園

壩頭鄉
壩頭鄉
焦林紀念園西距官莊自然村0.5公里,鄉政府東3公里,東鄰張庄村0.5公里。由焦林、焦林紀念館兩部分組成,焦林佔地面積50畝,曾是蘭考縣第一大風口。1962年冬,焦裕祿同志來到蘭考,帶領除“三害”(風沙、鹽鹼、內澇)工作隊,查風口,追風源,在此找到了治沙的辦法,貼上膏藥,紮上了針。人民群眾為了緬懷焦裕祿,稱這片刺槐林為“焦林”,這裡的刺槐為“焦槐”。當地政府於2007年加強了“焦林”的保護與開發力度,在焦林的西側修建了焦林紀念館,在焦林西南角設立了焦裕祿半身雕像,創建了焦林紀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