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墨節

流行於九寨溝縣的節日

次年正月十七日,人們都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了一層鍋煙墨,妖怪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次年正月十七日,人們都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了一層鍋煙墨,妖怪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從那時起,每年正月十七日就有了在臉上塗抹煙墨驅除妖怪的風俗,世代相傳,就成了今天的塗墨節。

基本介紹


塗墨節是流行於九寨溝縣白馬藏族山寨互相塗抹鍋煙墨的節日,是白馬藏族狂歡節。塗墨節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每年的正月十七日都有個妖怪來搶走一個女孩。人們鬥不過妖怪,只有任憑它作惡。有一年,妖怪竄到一戶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的女兒臉上塗了一臉的煙墨把妖怪嚇跑了。次年正月十七日,人們都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了一層鍋煙墨,妖怪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從那時起,每年正月十七日就有了在臉上塗抹煙墨驅除妖怪的風俗,世代相傳,就成了今天的塗墨節。
白馬藏族居住在九寨溝縣西南部的湯珠河和白水江上中游流域,總人口達4600多人。白馬人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具有傳奇、獨特的文化。
白馬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隋唐(公元618年)吐蕃東征時,此地乃是兵家爭奪之地,後有藏兵留守,並與當地人(氐人)雜居通婚,逐漸形成了白馬人獨特的融合文化,即氐羌文化與藏文化的融合體。
白馬藏族鄉親,他們的穿著五彩繽紛,特別鮮艷奪目,這就是白馬人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傳統服飾。隨著歷史的發展,現在白馬男子一般只穿普通藏式夾衫或有麵皮襖。解放前,男子一般頭頂留髮,編成小辮纏於頭頂,四周剃光,左耳戴環,戴圓頂盤形黑色氈帽帽頂上插一至數支白雄雞尾毛,有的以黑帕包頭。女子頭戴圓頂盤形黑色氈帽,帽上串一串珠子或清代銅扣,所插尾羽比男帽更長。女衫是連衣裙,袖上和后肩加有紅、黃、綠、藍等條飾,裙子前面兩幅略撇開,後面疊為白褶裙,邊緣花飾繁麗。胸前戴魚骨牌,胸襟寬4寸,用各色三角形布鑲飾。腰系寬約5寸紅色毪腰帶,系灰色圍腰
白馬藏族帽頂上所插的白色羽毛是白雄雞的尾毛,這和他們的自然崇拜有關,也是我們白馬藏族別具一格的標誌。大家可以看到路邊的房頂,上面也都有雕刻而成的白雄雞。
塗墨節
塗墨節
這些造型奇特的面具,就跟我們白馬藏族最著名的“?舞”有關了。“?”是白馬藏人的方言,意為“面具”。所以,“?舞”又稱吉祥面具舞,它起源於本族“萬物有靈”自然崇拜的原始時期,原本是白馬藏族的祭祀性舞蹈,有祭祀神靈、祈求保佑和驅鬼避邪之意。後來,隨著文化的變遷,祭儀逐漸淡化,成為以自娛為主要目的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由於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心,經縣文化部門挖掘整理,“?舞”已於2006年被批准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舞”時由數人頭戴各種禽獸面具,舞姿模擬禽獸動態,粗獷、矯健、靈巧、活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奇數為白馬藏人的吉祥數,所以跳“?舞”時的面具一般用單數不用雙數。使用的動物形象主要有:獅頭、牛頭、虎頭、豹頭、熊頭、龍頭、蛇頭、麒麟頭、雕頭、春鳥頭、鳳凰頭。
一跳“?舞”,會激起白馬藏族神靈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感情,也會把我們帶進曠古原始的氛圍和意境之中,大家一會兒可以親身感受一下。
塗墨節
塗墨節
白馬藏族一年四季都有節日,最隆重的是藏曆年,最具特色的是“塗墨節”。每逢節日,能歌善舞、性格開朗的白馬人會燃起篝火,手拉手、肩並肩,圍成圈盡情地跳,盡情地唱。每年的正月十七日,是流行於九寨溝縣白馬藏族山寨互相塗抹鍋煙墨的節日——塗墨節,這是白馬藏族的狂歡節。如果您被白馬藏人抹了鍋墨,請您千萬別生氣,因為這代表您是白馬藏人最受尊敬的人。相傳,被抹了鍋煙墨的人可以得到“吉祥神”的保佑,妖魔鬼怪再也認不出您,使您平安健康。正是“哈達獻給您吉祥,鍋墨帶給您平安。”
關於“塗墨節”的起源,有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相傳先民們來到此地,每年的正月十七日都有個妖怪出現,搶走一個女孩。人們鬥爭不過妖怪,只有任憑它作惡。有一年的正月十七日晚上,妖怪又出現在寨子里,竄到一戶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預先將自己的女兒藏在鍋堂里,可是被妖怪發覺了,就竄到灶前將女孩抓出來。突然聽見一聲怪叫,瞬間起了一陣狂風,妖怪不見了,西珠的女兒卻沒被抓走。她躺在地上,嚇暈了,臉上塗了一臉的煙墨。西珠恍然大悟,原來是女兒臉上的鍋煙墨把妖怪嚇跑了。事後,西珠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人們。次年正月十七日,人們都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了一層鍋煙墨,妖怪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從那時起,每年正月十七日就有了在臉上塗抹煙墨驅除妖怪的風俗,世代相傳,就成了今天的塗墨節。
淳樸的白馬人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大家可以四處走一走,看一看,和我們的白馬人一起對對歌、跳跳舞,充分體驗一下白馬藏族濃郁的民族文化;也可以在街邊的小商鋪逛一逛,挑選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禮物回去留作紀念或者贈送親朋好友。九寨溝人民歡迎你們,白馬人歡迎你們,祝大家在白馬藏族風情園度過一個愉快並且難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