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有學問
讀史有學問
讀史有學問是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一部書籍,作者:冷成金
開本:大32開
圖書簡介:南海版讀史系列全編唯一珍藏本。
詳細信息:讀史要有“學問”,且不可被漫長的歷史;“騙了無涯過客”。要破除對歷代的帝王之術的神秘感,要對其有清醒的認識,要善於運用自己的經驗分析歷代的治亂成敗,並從中總結出相應的規律,還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中走出來,在更高的層次上看待政治與道德的關係;而在具體操作上,則要諳熟通權達變的智慧,不要墨守成規。能夠做到這些,雖未必能趕上大智大賢,
也應算是會“讀史”了。
當然,要真正讀懂歷史,又談何容易?正所謂“一篇讀罷頭飛雪”,沒有宏大的氣魄,沒有滄桑的經歷,沒有豐富的知識,即使對史書倒背如流,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將歷史與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方可稱得上懂史。而人一旦到了這個境界,恐怕就可以“創造歷史”了。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血腥的戰亂也許暫時過去了,但人生的“戰爭”卻永遠不會停止。因此,歷史,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永遠都不會失去意義。至於意義的大小,就全憑個人的覺悟程度了。
讀史有學問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第1版 (2012年2月1日)
平裝: 2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50203686
條形碼: 9787550203686
ASIN: B006FTO9MK
《讀史有學問:王立群講史記》是著名學者王立群教授積多年研究心得寫就的一部著作。《史記》是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學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中國歷史,不能不讀《史記》。它規模宏大、體制完備,涉及了哲學、政治、經濟、文學、美學、天文、地理甚至醫學占卜等方面,幾乎囊括了各個歷史時期社會活動的全部內容,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研讀《史記》,除了可以豐富史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展與國家興亡的規律、經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
《讀史有學問:王立群講史記》編輯推薦:河南大學著名教授; 《百家講壇》最具人氣主講人;王立群教授積數十年研究《史記》的心得體會傾囊相授;電視節目中沒敢說的、不能說的、未說透的;這部書里讓你看透徹、講明白、說清楚;課堂中、專著里不能有的詼諧與幽默、犀利與辛辣; 《百家講壇》容納不下的龐大信息;一部專著無法囊括的眾多知識;盡在《讀史有智慧:王立群講史記》;傳遞智慧與思想。
教會你:修身、養性、自立、自達;識人、用人,立人、達人;獨特視角關注社會熱點,犀利點評借古喻今;展現一位“麻辣學者”獨具特色的另一面。
王立群生於1945年3月14日,山東新泰人。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學術專著,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序
風雲氣多 兒女情長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劉邦的心聲
哥不是個傳說
人非別後 心許生前
君主勿戲言
為達富貴 不近人情
衝動的懲罰
這個打鬧不一般
鶴、狗、蛐蛐兒及其他
等一下殺我 我先系好帽帶
駕車的人 你傷不起
男人的背後
曠達哥范蠡
一杯肉羹引發的災難
慈母縱子亂
趙氏孤兒
陳涉的失諾
生的傳奇 死的離奇
蕭規曹隨的人事糾葛
不折騰相國
分肉與治國
虎落平陽遭狗欺
夷齊的氣節
友誼與棉花糖
慧心者多結巴
禍福無常的彌子瑕
形貌本無事 世人自憂之
淡定哥的舌頭
超越時代的悲哀
他是一個人在戰鬥
李斯的哲學
知遇感恩“被謀反”
耿介的周昌
鬱悶死的丞相
酈食其之死
治國與齊家
與時俱進的叔孫通
三朝恩澤馮唐老
謙恭駛得萬年船
忠厚長者直不疑
性格與命運
不以裙帶論英雄
被扭曲的心靈
吃魚的故事
為官當自律
直者汲黯
郭解的江湖
鄧通的發跡
酒的功能
跋
序
漢武大帝天漢二年(前99)的一場飛來橫禍,成了司馬遷內心深處難以湮滅的歷史印記。
這一年,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率區區五千人馬,配合漢武帝寵愛的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討伐匈奴。在居延一帶,李陵與匈奴八萬主力大軍相遇,李陵率部奮戰八天,“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報任安書》)”,兵敗投降。
李陵兵敗投降的消息傳至長安,漢武帝大為憤怒,前幾天還交口稱讚李陵的滿朝文武馬上轉變陣營,對李陵痛加指責,紛紛列舉李陵此舉的種種罪惡。當時作為太史令的司馬遷生性就痛恨察言觀色、趨炎附勢的人,又恰逢漢武帝詢問他對李陵事件的看法,司馬遷知道自己應該撥亂反正、塞睚眥之辭了。司馬遷從前代前輩身上所學到的秉筆直書、直言敢諫的良史精神讓說了一番足以改變他命運的慷慨陳詞,他從李陵平時的為人以及作戰雙方的具體情形分析李陵投降可能是權宜之計,是在尋找機會報答漢庭,言說之間不無對貳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職的旁敲側擊。
司馬遷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無能的李廣利,也是在暗示自己的用人不當。於是,司馬遷被冠以“誣上”的罪名下獄。這一案件落到了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或許杜周自感領會了“領導”的意思,對司馬遷施以各種酷刑,司馬遷始終沒有屈服。后因傳聞李陵帥匈奴軍隊攻打漢朝,漢武帝盛怒之下將為李陵辯護的司馬遷判以死刑。按照漢朝律令,死刑可以錢自贖;無錢可以宮刑替代免死。這本來是一線轉機,但是命運沒有眷顧司馬遷,左右親近無人敢替他鳴不平,舊交好友無人願為他行御前營救。萬般無奈之下,家貧無以自贖的司馬遷,只得自請宮刑,忍辱苟活。次年,司馬遷平靜地接受了令家族蒙羞、讓世人不恥的“腐刑”。
真正的勇敢不光是因為某件事壯烈地死去,有時還應包括因為某件事而“卑賤”地活著。支撐司馬遷堅持活下來的是他的史官家族的責任,是完成他父親司馬談遺願的孝心,是他成就一家之言的不朽志向。
李陵之禍摧殘了司馬遷的肉體,然而並沒有摧毀司馬遷的人格、理想,反而激發了他發憤著書的鬥志。就這樣,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皇皇歷史巨著誕生了。
三千年的風雲變幻、世事沉浮,三千年的金戈鐵馬、刀光劍影,三千年的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三千年的草莽英雄、文弱書生,三千年的人生滄桑、怨憤鬱結,經過司馬遷滿懷豪氣、不平則鳴的浸染,最終凝結在五十二萬餘字、一百三十篇中。
這位精神貴族用生命寫就的一家之言,後人稱之為《史記》。
一部史家絕唱,梳理了一個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記憶;一部無韻離騷,飽含了一個痛苦靈魂的滿腔憤懣。漢武帝以他的專制刀劍閹割了司馬遷的肉體,然而,他閹割不了司馬遷的思想。超越精神與身體的雙重苦難,司馬遷用他文直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卻飽含血淚之情的筆墨,將這一大漢盛世天子釘在了歷史的光榮榜與恥辱柱上。
此後,司馬遷的事迹就堙沒不彰了,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忽然沒入了厚厚的塵埃,無聲無息了。他死於何時,怎樣死的,都成了考證不清的謎。記錄歷史的人,卻被歷史忽略,這又是命運對他的捉弄,還是他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當他寫完最後一句“余述歷皇帝以來至太初而迄,百三十篇”時,司馬遷應該是投筆四顧、內心茫然的,他的願望實現了,他父親的願望實現了,他史官家族的願望實現了。他可以了無牽掛了,他可以無憾而去了。他的一生應該定格在了那一歷史時刻。在從傳說中的軒轅始祖到當朝漢武大帝的一場文字狂歡中,司馬遷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一種個體的生命精神,在傾情再現了波瀾壯闊、縱橫開闔的歷史畫卷后,他的一生已然無法超越,他的生命走到了極致,也就走到了盡頭。
司馬遷走了。但是,透過光怪陸離的刀光劍影,感受著激情澎湃的鼓角爭鳴,和著伯夷叔齊的吟唱,走出蜿蜒清淑的龍門山,我們分明看到了一位氣宇軒昂的長者,似乎要向我們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