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馬戴牛

韓馬戴牛

韓馬戴牛,出於蘇東坡徠筆下《東坡題跋·卷五》,唐朝文人韓干、戴嵩並稱韓馬戴牛。

韓干


簡介

韓干(約706年-783年),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藍田(今陝西藍田)人。
韓干少年時只是一名酒店的僱工,後來被詩人王維賞識,資助他學畫,學成后被召為宮廷畫師,初師曹霸,后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後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習,他還畫過許多肖像畫和佛教宗教畫,但傳世不多。
牧馬圖,絹本。縱27.5公分,橫3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淺設色畫,黑白雙馬,胡人騎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題“韓干真跡 丁亥御筆”八字。人物與馬俱極生動,徽宗瘦金體書題字亦挺勁,並有南唐御府藏印,為韓干真跡無疑。
另有玉花駿、照夜白等駿馬圖。

畫跡

韓馬戴牛
韓馬戴牛
徠畫跡主要有《姚崇像》、《安祿山像》、《玄宗試馬圖》、
韓干筆下的馬
《寧王調馬打球圖》、《龍朔功臣圖》,均錄於《歷代名畫記》,《內廄御馬圖》、《圉人調馬圖》、《文皇龍馬圖》等52件,輯於《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牧馬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藝術成就

編輯
韓乾重視寫生,堅持以真馬為師,遍繪宮中及諸王府之名馬,曾作《玉花驄圖》、《照夜白圖》、《洗馬圖》、《鑿馬圖》、《戰馬圖》、《六馬圖》、《八駿圖》、《百馬圖》等。所繪馬匹,體形肥碩,態度安詳,比例準確,一改前人畫馬螭頸龍體、筋骨畢露、姿態飛騰的“龍馬”作風,創造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在人物、道釋畫方面,他曾作《龍朔功臣圖》、《姚宋及安祿山圖》、《李白封官圖》、《五王出遊圖》、《須菩提圖》、《下生嗔彌勒圖》等。

《照夜白圖》

韓干 卷 紙本 水墨 縱30.8厘米 橫33.5厘米(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韓干《照夜白圖》
此圖中的夜照白是韓干於唐天寶年間所畫的唐玄宗最喜歡的一匹名馬。圖中被栓在馬柱上的夜照白仰首嘶鳴,奮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滿生命的動感。馬的體態肥壯矯健,唐韻十足。據專家考證,馬的頭、頸、前身為真跡,而後半身為後人補筆,馬尾巴已不存。圖後上有南唐後主李煜所題“韓干夜照白”五字,又有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所題“彥遠”二字。卷前有何子洇、吳說題首。卷後有元代危素及沈德潛等十一人題跋。

《牧馬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27.5厘米,橫34.1厘米
韓干《牧馬圖》
《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馬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一奚官虯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生中得來。《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左有宋徽宗趙佶的“韓干真跡,丁亥御筆”題字。

《神駿圖》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國寶級珍品,是唐代畫家韓干所作,形態生動,構圖嚴謹,《神駿圖》描繪的是東晉尚清談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愛馬的故事。據文獻記載,和尚支遁隱居,好養鷹而不放,好養馬而有不乘,有人譏笑他,支遁說:“貧僧愛其神駿。”
韓干《神駿圖》

《圉人呈馬圖》

手卷; 絹本 水墨 設色 30.5×51.1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此幅畫一牧馬人,牽一匹馬,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 1082 -1135 )題字:「韓干真跡,丁亥御筆。」

《胡人呈馬圖》

唐 韓干 胡人呈馬圖卷 絹本 水墨 設色 描金 高:28.1厘米 寬:156.3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故事傳說

編輯
韓干學畫 韓干出身貧賤,少年時代就在一家酒肆做工。一次,韓干給王維府上送酒,正好王維有事外出,韓乾等得無聊,就在地上隨便畫了些馬的動態。王維回來后發現韓干畫的馬錶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此後推薦他去曹家學畫,並且在經濟上給予很大的幫助。經過十餘年艱苦學習,終於成為一位有名氣的畫家。
韓干畫馬
鬼的使者
韓干隱居期間,一天夜裡,有一個穿紅色上衣戴著黑帽子的怪人進了屋。韓干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問他:“誰讓你來這兒的?”回答說:“我是鬼的使者,聽說你擅長畫馬,請你為我們陰界畫一匹馬。”韓干立即為這位鬼使畫了一匹馬,說:“承蒙您送給我一匹良馬,免去我長途旅行翻山過河的勞累,我也要對你的盛情表示答謝。”第二天,不知從哪裡來的人,送給韓幹上好的素色細絹一百匹。韓干收下,後來都使用了。

戴嵩


簡介

戴嵩,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韓滉弟子,韓滉鎮守浙西時,嵩為巡官。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水牛尤為著名,後人謂得“野性筋骨之妙”。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之觀察之精微。明代李日華評其畫謂:“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謹,貫得其神而捷取之耳。”與韓干之畫馬,並稱“韓馬戴牛”。傳世作品有《鬥牛圖》。

繪畫藝術

《鬥牛圖》
韓馬戴牛
韓馬戴牛
(戴嵩 冊頁 絹本 水墨 縱44厘米 橫40.8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繪兩牛相鬥的場面,風趣新穎。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窮追不捨,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後腿。雙牛用水墨繪出,以濃墨繪蹄、角,點眼目、棕毛,傳神生動地繪出鬥牛的肌肉張力、逃者喘息逃避的憨態、擊者蠻不可擋的氣勢。牛之野性和凶頑,盡顯筆端。可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細緻入微,作品不拘常規、生意昂然,不愧為傳世畫牛佳作。戴嵩向來以畫牛著稱。他的畫牛和韓乾的畫馬同樣著名。合稱“韓馬戴牛”。戴嵩有一幅“鬥牛圖”被宋朝的大臣馬知節所收藏。馬知節非常珍視這幅圖。有一天,天氣晴朗乾燥,馬知節把這幅“鬥牛圖”從箱底拿出來,放在大廳前曬太陽。一個農夫前來撽租稅,看見這幅圖。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來。馬知節在旁覺得很奇怪,便問農夫:“你懂得畫嗎?這張圖有什麼可笑啊?”農夫回答說:“我只是個種田人,並不懂得畫,但是卻很了解活生生的牛。牛打架的時候,一定把尾巴緊緊地夾在大腿中間,力氣再大的人也沒有辦法把它拉出來。可是你看這張‘鬥牛圖’,兩隻牛氣沖沖地在打鬥,而它們的尾巴卻舉得高高的。這根本和實際情形不一樣嘛!”馬知節聽了,對這農夫的見識非常佩服。
另:巴蜀有個杜處士,喜好書畫,珍藏的書畫數數一百計。他最喜歡戴嵩的《鬥牛圖》,錦囊玉軸,常常帶著在身邊賞玩。一天他打開書畫,一個牧童看見了,拍掌大笑:“這畫的是鬥牛啊!牛斗的時候,力氣在角上,尾巴夾在大腿間。畫上的牛是搖著尾巴斗,錯了!”處士聽了,連誇放牛娃說的對。

古籍記載

韓馬戴牛
韓馬戴牛
戴嵩畫牛①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②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③大笑曰:“此畫鬥牛也!鬥牛力在角,尾搐④入兩股間。今乃掉尾⑤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⑥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⑦。”不可改也。
【字詞註釋】①選自《東坡志林》,作者蘇軾。嵩(s#ng)。②囊(n2ng):袋子。此處指畫套。③拊(f()掌:拍手。④搐(ch)):抽縮。⑤掉尾:搖尾巴。⑥然:認為對。⑦婢(b@):女佣人。 【詩文翻譯】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縫製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鬥牛啊!鬥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