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庄鎮

山東省鄒城市轄鎮

看庄鎮是山東省鄒城市轄鎮,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鄒城市南部,是濟寧市和鄒城市的“南大門”,總面積73.12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人口3.8萬(2017年)。

看庄鎮為傳統的農業鄉鎮,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土豆等作物,土豆、柳下邑豬牙皂、九山核桃、金山大櫻桃為看庄土特產。104國道、京台高速、京滬鐵路穿境而過。2017年,看庄鎮實現財政收入344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4元。看庄鎮先後獲得“山東省環境優美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明代天順年間,鄒縣劃分為五鄉三十九社,今看庄境域屬第四鄉西曹社;嘉靖年間划全縣為五鄉三十三社,亦屬第四鄉西曹社。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鄒縣劃為三十三社、分上中下各十一社,屬上十一社中的西曹社;光緒十八年(1892年),屬南鄉六社中的西曹社;清末,鄒縣劃為八個區,看庄屬嶧山區。
民國時期,鄒縣劃為十個區,看庄屬第六(嶧山)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進行鄉村建設實驗,設立鄉農學校,划全縣為六個學區,看庄屬第三學區,鄉農學校設於香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鄒縣第一次解放,看庄屬嶧山區(七區)。
看庄鎮
看庄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國民黨鄒縣縣政府划全縣為2鎮21鄉,看庄屬界河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鄒縣第二次解放后,鄒縣民主政府將鄒縣全境按序號調設為1—11區,看庄為第三區;是年秋,改序號稱謂為地名稱謂,稱看庄區。
1950年11月,全縣各區由地名稱謂改為序號稱謂,仍為第三區。
1955年11月,又改序號稱謂為地名稱謂為看庄區。
1956年10月,撤銷看庄區,併入嶧山區。
1958年3月,撤銷區級建制,境內成立看庄鄉、王樓鄉;9月,撤銷看庄鄉、王樓鄉,成立看庄人民公社。
1983年5月,實行農村體制改革,撤銷看庄人民公社,設立看庄區。
1987年1月,撤銷看庄區,設立看庄鄉。
1990年1月,撤銷看庄鄉,設立看庄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界河鄉轄39個村:東曹、唐家樓、閆樓、王樓、安樓、西曹、后西曹、西西曹、東韓庄、西韓庄、單家莊、雷山莊、前圪、后圪、龍泉、九山莊、王甫庄、保安庄、張家莊、五里鋪、界河、東前圪、西前圪、東后圪、西后圪、尚庄、官莊、褚看、孫看、周看、高看、唐看、王看庄、苗看庄、倪看庄、下看鋪、呂家台、蔡家莊、白山莊。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三區(看庄區)轄看庄、郭山、鞏庄、夏看、保安、前圪、白水、榆園、李白、東柳10個鄉,59個自然村。
1950年11月,第三區轄10個鄉,56個村(包括今屬滕州市的部分村莊)。
1950年第三區(看庄區)行政區劃
拱庄鄉西拱庄、東拱庄、黃家村、蔡樓庄、呂台、唐店
前圪鄉金山、前圪、東后圪、溫石庄
李白鄉西八里、東八里、集山溝、石家莊、興隆、付家樓
柳邑鄉西柳下邑、東柳下邑、林前庄、土山窪
看庄鄉白山莊、孟看庄、孫看庄、周看庄、王看庄、尚看庄、土門溝
郭山鄉唐看、褚看、高看、劉看、倪看、趙家窪、東郭山、西郭山
榆園鄉榆園、黃灣、后棗、楊家莊、劉家莊
保安鄉西后圪、唐家樓、龍泉庄、王甫庄、保安庄、張庄
下看鄉九山莊、白石山、下看鋪
白水鄉李家樓、杜家莊、七賢庄、白水村、張庄、小萬院、王樓
1956年10月,看庄區併入嶧山區后,境內原10個小鄉合併為看庄鄉、李白鄉、夏看鄉、王樓鄉4個鄉。
1958年3月,撤區並鄉,看庄、李白、夏看、王樓4個鄉合併為看庄鄉、王樓鄉2個鄉。
1958年9月看庄人民公社成立時,將原屬看庄的榆園、后棗、張庄、楊庄、小萬院、唐樓6個村劃歸滕縣;將鞏庄、黃村、呂台、蔡庄、唐店5個村劃歸嶧山人民公社。看庄人民公社劃分為6個管區(看庄、下看、前圪、王樓、李白、林前),共轄44個生產大隊(九山、白山、下看、龍泉、王甫、張家、保安、前圪、溫石、東后圪、西后圪、金山、尚店、孟看、土門、白石山、劉看、褚看、孫看、倪看、周看、王看、苗看、高看、上郭、下郭、東郭、趙窪、東劉、西劉、土山、林前、李白、劉官、黃灣、王樓、李樓、大杜庄、小杜庄、七賢、白水、西八里、孟官、東八里)。
1983年5月看庄區成立時,轄4個鄉,48個行政村,173個經營組。
1983年看庄區行政區劃
看庄鄉尚庄村、金山村、土門溝村、白石村、孟官村、高看村、唐看村、褚看村、周看村、孫看村、王看村、苗看村、倪看村、趙看村、上戈村、下戈村、西戈村
夏看鄉夏看村、東白山村、九山村、龍泉村、王甫村、富張村、五里鋪村、保安村、前圪村、西后圪村、東后圪村、溫石村
王樓鄉王樓村、李樓村、杜家村、七賢村、白水村、黃灣村、劉官村
林前鄉林前村、土山村、東柳村、西柳村、李白村、南石庄村、興龍寺村、東八里村、西八里村、大付樓村、小付樓村、集山村
1990年1月,興隆寺村、東八里河村、南石庄村3個村合併組建為興隆寺村。
1994年12月,褚看庄村、高看庄村、唐看庄村、周看庄村4個行政村合併為看庄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看庄鎮轄3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夏看村工農路399號。
看庄鎮行政區劃(2017年)
趙家窪村興隆寺村小傅樓村夏看村西柳下邑村
西后圪村西八里河村溫石村王樓村王看庄村
王府庄村土山窪村土門溝村孫看庄村前圪村
七賢庄村倪看庄村孟官莊村龍泉庄村劉官村
林前庄村李樓村李白庄村看庄村九山莊村
郭山村富張村杜家村東柳下邑村東后圪村
大傅樓村保安庄村白水村白石村金山莊村
集山溝村黃灣村東白山村尚庄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看庄鎮位於鄒城市區南17.5公里處,東鄰香城鎮,西連石牆鎮,北靠嶧山鎮,南與滕州市界河鎮接壤。鎮境最東端為黃灣村東與香城鎮和滕州市交界處,最西端為東白山村與石牆鎮交界處,最南端為保安庄村南與滕州市交界處,最北端為西柳下邑村北與嶧山鎮、香城鎮交界處,鎮域地跨東經117°03′25″—117°14′36″,北緯35°11′28″—35°14′27″之間,東西最大距離12.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73.1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看庄鎮屬低山丘陵區,總地勢北高南低,丘陵佔總面積的61%,平原佔總面積的39%。鎮域北、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及嶺崗,有大小山頭20多個,分屬嶧山山系和鳧山山系。中部金山縱貫南北,綿亘5公里,三山中夾有兩塊傾斜平地。以縱貫全境南北的地質大斷層嶧山斷層為界,沿斷層分屬兩種不同的地質結構,西部、西南部鳧山山係為鈣質石灰岩,北部、東部嶧山山係為花崗石麻岩。全境最高點為虎山,海拔266.7米;最低點位於保安窪一帶,海拔70.9米。
看庄鎮主要山峰
山系山峰位置海拔(米)面積(平方公里)備註
嶧山山系金山看庄鎮政府駐地東4公里157.31山頭不高,周圍平緩坡長,東南有八里河,西有金山莊,南有溫石庄,北面是綿延丘陵,相去較遠
普陽山看庄鎮東部邊界251.35順山脊與香城鎮東西為界,山勢不高,南北延伸4公里
虎山看庄鎮政府駐地東7.5公里266.71.5主峰與香城為界,東北—西南走向,周長4.5公里
郭山看庄鎮北部邊界247.32北坡屬嶧山鎮,南坡屬看庄鎮,山體東西走向
鳧山山系黃山看庄鎮政府駐地西南1公里190.51北有兗礦水泥廠,西有白山莊,南有九山莊,東臨104國道;山體圓形,周長4公里;山西坡有十八羅漢洞
狼山看庄鎮政府駐地西南3公里2586.5沿西南山脊與石牆鎮為界,南連馬山,東有九山莊、龍泉庄;東南西北走向,周長12公里
馬鞍山看庄鎮政府駐地東南3.5公里126.50.5原名保安山,1949年後據山形更名馬鞍山;以山頂為界,東南少部屬滕州市;山體圓形,周長2.5公里

氣候

看庄鎮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特點明顯。春季多風,雨量小回暖快;夏季天氣炎熱,變化異常,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氣溫急降,雨量明顯減少,多乾旱,但有時也秋雨綿綿;冬季寒冷乾旱,雨雪稀少,多北風。

水文

河流水庫
河流水庫
流經看庄鎮的大小河流有14條,境內段總長36.8公里,均為季節性間歇河,其中付樓河全長10.1公里。
境內有9座小型水庫,16個重點塘壩,總流域面積22.04平方公里,水面總面積35.6公頃。

人口民族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看庄公社總人口2802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看庄鎮總人口3509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看庄鎮總人口38030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看庄鎮總人口35459人;2005年,看庄鎮總戶數9408戶,總人口36752人,其中農業人口35029人,非農業人口1723人,有12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50人。
截至2011年末,看庄鎮總戶數1112戶,總人口36555人。總人口中,男性18891人,佔51.7%,女性17664人,佔48.3%;農業人口33439人,非農業人口3116人;18歲以下5833人,18—35歲10310人,35—60歲14518人,60歲以上5894人。人口密度為503.5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看庄鎮有11216戶,32463人(201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
看庄鎮
看庄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看庄鎮境內有9座小型水庫,16個重點塘壩,總蓄水量465.7萬立方米。付樓河年可攔蓄水量500萬立方米。地下水蘊藏量0.3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可開採量600萬立方米。
水庫名稱流域面積(平方公里)水面面積(公頃)蓄水量(萬立方米)
李白水庫2.51.3247.5
尚庄水庫3.41530.6
黃灣水庫3.311100
白山水庫1.5130.2
九山水庫1.20.132.6
東柳水庫0.70.85.2
西柳水庫0.50.75.4
郭山水庫0.70.53.5
金山水庫0.70.85.6

礦產資源

看庄鎮地質結構複雜,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有石灰石、石英石、花崗石、紅土、金、鐵、銅、雲母等數十種。境內優質石灰石儲量40億噸,其中碳酸鈣含量大於90%的石灰石18萬噸,紅土80億噸,花崗石30億噸,石英石100萬立方米,黃沙1000萬噸。土山窪村有小型磁鐵礦1處,為晚期岩漿熔離型磁鐵礦,礦石TFe平均品位27.16%,查明資源儲量60萬噸。此外境內還有含鐵輝長岩、金礦點分佈。

經濟


綜述

2011年,看庄鎮有企業113家,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2億元,比2010年增長10.9%;財政總收入258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13萬元,比2010年增長20.7%;農民人均純收入8890元,比2010年增長1453元,增幅19.54%。
2017年,看庄鎮實現財政收入344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2.1億元,利稅7688萬元,其中個體私營企業產值10.6億元,利稅176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4元,比上年增加1209元。

第一產業

綜述
新中國成立后,境內耕地進行了深翻整平,實施了以攔河蓄水為中心的水利工程,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2000年,看庄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8億元,農村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3375.6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21290千瓦。到2011年,看庄鎮初步形成了以優質土豆、大蔥、大櫻桃和優質蛋雞為主導,以毛芋頭、黃姜、韭菜和優質肉牛、波爾山羊為補充的農產品生產格局。2011年,看庄鎮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4.66億元,農林牧漁總增加值2.38億元。
農業
看庄鎮七成以上的耕地為土層淺薄、耕性差、易旱的棕壤土類,農業生產條件較差。新中國成立后連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和耕作制度改革,生產條件得到改善。1992年,看庄鎮糧食總產量2.478萬噸。90年代起,看庄鎮鼓勵有條件的村大規模種植土豆。1998年,看庄鎮提出“建設土豆之鄉”口號。2000年,看庄鎮糧食產量2.4萬噸,油料產量5000噸,蔬菜產量12737噸,實現種植業產值1.22億元。2009年,全鎮蔬菜複種面積6.4萬畝,年生產蔬菜18萬噸,基本形成了以土豆、黃姜、大蔥為主導的蔬菜發展格局。
看庄土豆
看庄土豆
2011年,看庄鎮耕地面積62475畝,人均耕地面積1.55畝,糧食總產量1.86萬噸,以小麥、玉米為主;蔬菜複種面積5.4萬畝,盛產土豆、生薑、大蔥、大蒜等,已建成雙萬畝綠色蔬菜種植區,為鄒城市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全年蔬菜總產量14.5萬噸,總收入6000餘萬元,人均蔬菜收入1794元。看庄土豆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011年,看庄鎮實現農業產值2.29億元,農業增加值1.2億元。2017年,看庄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03公頃,總產1.7萬噸;蔬菜3995公頃,總產18.8萬噸;棉花23公頃,總產3噸。
經過長期規模種植和結構優化,看庄鎮土豆產業逐步發展成看庄的農業支柱產業。2012年起,看庄鎮每年舉辦一屆看庄土豆節。2013年,註冊了“看庄土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全鎮有30個村、4500餘戶種植土豆,佔全鎮農戶的48.9%,從業人數1.8萬人;土豆常年栽培面積3.5萬畝,其中設施栽培6000畝,平均畝產3200公斤,年生產土豆11.2萬噸,產值2.128億元,人均土豆產業收入8500元,占家庭經營收入的60.8%;全鎮發展蔬菜專業村20個,輻射帶動農戶2000多戶,面積6萬多畝,建立科技示範園區7處。
林果業
林果業
林果業
2000年,看庄鎮果品產量65.66噸,實現林業產值67萬元。2011年,看庄鎮林地面積16947畝,實現林業產值0.025億元,增加值0.021億元;境內建成金山萬畝櫻桃園、台山流域3000畝核桃種植區和普陽山流域3000畝豬牙皂種植區,年產皂角30萬公斤,櫻桃75噸,為中國國內重要的豬牙皂生產基地。2012年,金山大櫻桃、柳下邑豬牙皂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註冊;2013年,柳下邑豬牙皂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4年,金山大櫻桃和九山核桃獲得有機食品證書。2014年夏,看庄鎮種植大櫻桃8000畝,進入盛果期2000畝,年產優質大櫻桃1000噸;核桃5000畝,進入盛果期3000畝,年產優質核桃600噸。2017年,看庄鎮完成2017年度退耕還林任務2300畝,新栽植大櫻桃1700畝,豬牙皂600畝,林果總產70噸;新建綠色通道8公里,栽植苗木4000餘棵,補植京福高速綠化帶4.5公里,栽植苗木9000餘棵;完成荒山綠化工程1800餘畝,栽植側柏4萬餘棵;全年造林15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3%。
畜牧業
看庄鎮畜牧業以養殖牛、豬、羊為主。2000年,看庄鎮肉類產量1002噸,禽蛋產量1364噸,畜牧業產值1879萬元。截至2011年末,存欄豬1.13萬頭,牛1496頭,羊2.1萬隻,家禽19.38萬羽;出欄豬5.19萬頭,牛1027頭,羊2.1萬隻,家禽22.23萬羽;實現牧業產值1.84億元,增加值0.91億元。截至2017年末,看庄鎮大牲畜存欄10808頭,豬存欄1萬頭,羊存欄1.85萬隻,家禽存欄23.6萬隻。

第二產業

1960年,看庄公社始辦鄉鎮企業。1992年,看庄鎮有農機具修造、翻砂、化工、玻璃製品、採礦、建材等門類企業11家,職工572人,工業總產值2100萬元。2000年,看庄鎮共有鄉鎮企業12家,註冊資金2800多萬元,企業職工618人,年產值2294萬元,實現利稅230萬元;逐步形成了以建築、建材、玻璃、工藝、有機化工、建築安裝等門類為主的生產格局。2011年,看庄鎮有工業企業58家,職工8283人;實現工業總產值11.04億元,比2010年增長22.7%;工業利稅8620萬元,比2010年增長26.2%。2017年,看庄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6億元,增長13.9%;實現利稅2406萬元,增長25%。

第三產業

2000年,看庄鎮有個體工商戶574戶,註冊資金360.6萬元,從業人員725人,年上繳國家稅費86萬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20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1066萬元。2005年,看庄鎮有集貿市場5個,個體商戶946戶,從業人員4006人。2011年,全鎮商業網點發展到60個,比2010年增加13%;出口156萬美元,比2010年增加22%,產品銷往3個國家和地區;全鎮各項存款餘額2.489億元。截至2014年,看庄鎮建成土豆專業批發市場3處,冷藏庫4座,年儲存量達4.5萬噸。

社會


交通

104國道看庄鎮駐地段
104國道看庄鎮駐地段
看庄鎮處於華東地區南北交通大動脈上,104國道、京滬鐵路與京台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縱貫全境。2000年,看庄鎮形成“一橫”(通往相鄰鄉鎮的三級公路)“三縱”(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均從該鎮通過)的交通網路,村與村之間互通大道,互通客貨兩運;擁有500米長鐵路專用線1條,與京滬鐵路線接軌,年裝卸能力100萬噸;全鎮有各種運輸車輛585輛,其中小轎車16輛、中巴11輛、面的9輛。到2011年末,轄區內公路里程137公里,開通客運線路2條。

郵電

2000年,看庄鎮有電信大樓1座,程式控制電話2000門,擁有全球通手機160多部。截至2011年,看庄鎮設郵政網點1處,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0個,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556戶,寬頻接入戶569戶。

教育事業

截至2000年,看庄鎮有初中2處,小學15處,教職工31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48人,初中文化程度9050人。到2011年末,轄區擁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51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6所,在校學生1760人,小學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733人,專任教師9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截至2017年,看庄鎮有中學1處,小學5處,在校學生共235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看庄鎮學校名錄
幼兒園看庄鎮中心幼兒園、尚庄幼兒園、王樓小學幼兒園、柳下邑小學幼兒園、看庄小學幼兒園
小學看庄鎮中心小學、看庄鎮前圪小學、看庄鎮王樓小學、看庄鎮柳下邑小學、看庄鎮看庄小學
初中鄒城市看庄中學

文化事業

孫看村百姓大舞台
孫看村百姓大舞台
2000年,看庄鎮有文化中心站1處,鎮駐地安裝了閉路電視網。2013年,看庄鎮為22個農家書屋充實各類圖書2100餘冊,並配發了座椅、書架、棋牌桌等文化設施;開展了百場電影下基層、“四德”工程惠民文藝演出等活動,累計放映經典電影450餘場次,組織文藝演出十餘場;為各村配發了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等體育設施,實現健身廣場和健身器材全覆蓋。2015年,看庄鎮舉辦第四屆土豆文化節;新建10個農家書屋、13處文化廣場及百姓大舞台;舉辦各類文藝演出30餘場次,在全鎮範圍內推行廣場舞,組建12支村級廣場舞隊伍,舉辦全鎮第一次廣場舞大賽,多次參加市級廣場舞大賽;健身廣場和健身器材實現了全覆蓋;新建和復新6個村的50多幅、總長度超過300多米的文化牆;閉路電視覆蓋率達70%以上。2017年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共計組織演出28場。

衛生事業

2000年,看庄鎮有醫院1處,被濟寧市命名為乙級甲等醫院,建有門診大樓和病房大樓,有病床30張,專業醫護人員33人,農村衛生室39人,有主治醫師2人,醫師級10人,醫士級18人。截至2011年末,看庄鎮擁有各級醫療機構42個,其中一級甲等醫院1所,病床50張,專業衛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人。

社會保障

2000年,看庄鎮敬老院有床位46張,收養40名老人,被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敬老院。2011年,看庄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有529戶,人數831人,支出24.97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7人;農村臨時救濟57人次,總支出3.9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61萬元;全年共接受社會捐款2.6萬元;新農保參加人數為24077人,占應入人數的86%;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3042人,參合率達96%。2017年,看庄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基本養老參保率89.6%;改造農村貧困戶危房23戶;推進精準扶貧,全鎮408戶、769人貧困人口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文化


地名由來

據史志及口碑資料,看庄名稱的由來有四種說法,較為可信者是早年在周看村西北角建有一座玉皇廟,當地百姓俗稱大廟。自唐代至明朝中期,先後有褚、周、王、孫、倪、高、苗、唐等八姓遷至大廟周圍居住,各姓人家輪流看護此廟,看庄即因看廟之庄而得名。
看庄在鄒縣舊志中曾寫作“闞庄”,“闞”亦即望的意思,后逐漸改作“看”。“闞”亦為古地名,春秋魯地,亦為姓氏,故也可能因為姓氏而命名。

文物古迹

十八羅漢洞
十八羅漢洞
黃山宋代羅漢造像
位於看庄鎮夏看鋪村西的黃山西南麓,此處有一水層岩溶洞,俗稱“羅漢洞”,為一穴雙孔洞。兩個洞孔石壁上共雕刻著18尊羅漢像,其中一孔有1尊,另一孔有17尊。18尊羅漢像在形象、神態、衣飾等方面均是同中存異,異中有同。羅漢像神態各不相同,或笑中有憂,或笑中含愁,或笑中存悲;或笑中藏怒。11尊刻於北宋年間,7尊刻於清代。宋代羅漢像旁有榜題文字記述其雕刻時間為“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清代刻像中還有一尊彌勒佛像,餘六尊為羅漢像,旁邊的榜題文字較長,多為善男信女姓名籍貫,末為“大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
王看村古墓
王看村九女墳
王看村九女墳
俗稱九女築墳,位於看庄鎮王看村東約100米,封土高約6米,直徑約10米,為東漢時期的墓葬。
西柳遺址
遺址位於看庄鎮西柳下邑村西,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一15米,暴露有灰坑、灰土等遺跡,採集的標本有周代夾砂褐陶鬲、泥質灰陶盆等。
此外,柳下邑村內還有和聖橋、和聖井、小柳泉等古迹以及200餘棵樹齡幾百年以上的豬牙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