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

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

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1994年8月,設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華中學,為黔江自治縣教委管理的一所城鎮初級中學,9月初租房開學。1999年秋,招收高中班,2002年,學校辦成黔江區示範高中和重慶市普通高完中,2007年,學校建成重慶市重點中學

截至2015年4月,學校佔地160畝,分A、B兩區(校本部、原師範校區),建築面積59013平方米,教學班117個,在校生7592人,有教職工438人。

歷史沿革


黔江新華中學校
黔江新華中學校
1994年8月中旬,黔江縣教委決定在城區新建一所中學,定名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華中學校”。8月20日,縣教委調黔江中學副校長方亞平組建新華中學,並主持該校工作。9月5日,新華中學在黔江縣委黨校租房開學。教室2間,辦公室2間,招收初一新生108人,開班2個。
1995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學,招收初中新生4個班,學生228人,在縣黨校、縣圖書館各租教室2間、辦公室2間。10月28日,經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政府研究決定,同意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華中學校”。
1996年8月21日,黔江縣政府研究決定:方亞平任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新華中學校校長,免去黔江中學副校長職務。8月26日,招收初中新生4個班,學生231人,學校在縣黨校鍋爐旁自搭2間簡易教室,又在縣圖書館租2間教室和1間辦公室。9月15日,四川省委託重慶市代管黔江地區,從此,學校開始接受重慶市管理。學校達10個教學班,學生672人,教職工31人。
1997年6月18日,重慶市直轄后,黔江地區由四川省劃歸重慶市。學校正式由重慶市所屬黔江地區黔江自治縣管理。7月10日,學校首屆初中118名學生畢業,達到縣重點中學高中錄取分數線52人,上中師、中專線18人,升學成績排名全區同類中學第一名。8月23日,學校又在縣黨校食堂自搭2間簡易教室,在縣黨校食堂上面租5間單人宿舍,1間作教師辦公室,另4間打通改成2間教室。8月29日秋季,學期開始,招收4個班,學校達12個教學班,學生798人。
1998年2月20日,學校第二屆初中生畢業,上縣重點中學錄取分數線89人,上中師、中專分數線15人。學校升學成績位居全縣第一名。
1999年8月18日,縣教委下達新華中學校開始招收高中新生的計劃110人,8月21日完成招收高中新生123人。9月,學校在黔江地區農校、地區電大租到教室8間、辦公室2間,解決初一新生6個班、高一新生2個班在此上課。
2000年2月28日春季開學,學校實行分塊教學:以縣黨校、縣圖書館為一塊;黔江縣城廂中學為一塊;黔江地農校、電大為一塊的3個地方辦學的歷史。8月28日,新華中學與城廂中學兩校合併。9月,區政府將綜合中專原地農校和地電大的校產劃撥給新華中學,使學校才結束租房的歷史。9月,黔江區委、區政府成立后,區教委從調整學校布局,整合資源,將城廂中學、地區農校、地區電大校園合併,設立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月底,學校發展到32個班(高中6個班,335人)學生1858人,教職工156人。
2001年2月20~23日,黔江區人大第二次會議,區委、區政府把新華中學創市級重點中學的建設,納入《黔江區社會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8月20日合併后的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第一屆工會委員會成立。
2002年3月6日,黔新中向區教委申報新華中學為重慶市普通高完中。3月12日黔江區教委授予新華中學“示範高中學校”稱號,並向重慶市教委申報。11月12日,重慶市教委批准黔江新華中學為“重慶市普通高完中”。
2003年1月,學校投資700萬元新建的渝東南最大的教學樓11000平方米,年底投入使用。5月學校對教育教學專題研究很有特色,英國駐重慶領事館總領事艾琳女士專門來校訪問。同年,新華中學校第一期48套教師廣廈工程竣工。
2005年3月,學校400米環形塑膠跑道,人造草坪運動場投入使用。5月2~6日,學校承辦了黔江區第四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同月,建築面積為7600平方米的科技大樓竣工。6月28日,黔江區委、區政府行文決定把原黔江民族師範學校的資產整體划轉給新華中學校。8月28日,學校部分師生到體育館參加黔江建區五周年慶祝文娛演出活動。12月30日,重慶市教委授予新華中學校為“重慶市中小學德育示範學校”稱號。同年,新華中學校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總資產3000餘萬元,教職工315人,教學班71個班,其高中39個,初中32個,職業教育5個班,在校學生4528人,初中學生2007人,高中學生2571人。
2006年7月17日,重慶南開中學校校長宋璞與黔江新華中學校校長方亞平在黔江共同簽署了兩校友好協議,重慶南開中學同意在教育科研、師資培訓、高考信息等方面給予黔江新華中學校幫扶。9月,學校科技樓7600平方米投入使用,成為新華中學集行政辦公、實驗、電教和圖書於一體的綜合大樓,36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投入使用,解決了學生用餐難的問題。12月22~24日,新華中學通過市級重點中學的評估驗收。同月,新華中學校成功通過市級文明單位驗收。被市精神文明辦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同年,新華中學校被中央電教館評為“十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先進學校。
2007年4月30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黔江新華中學校為市級重點中學。10月,新華中學校被中共黔江區委、區政府評為“重慶市第三屆農民運動會籌辦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3月,學校聘請澳大利亞利易利碩士作客座教師。特邀美國泰山碩士、澳大利亞利芬夫婦外籍教師來新華中學教授外語課。同年,新華中學校被列為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英語教師培訓項目學校,該項目主要是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2009年,香港方項目負責人羅范椒芬女士兩次到黔江新華中學校指導英語教學,市教委受港方委託安排重慶建新中學常年指導黔江新華中學校英語教學。同年,新華中學校在黔江區政府、區招辦的支持下,投資40萬元,在60間教室安裝了監控設備和廣播系統;投資200萬元,建設60間多媒體教室。
2009年5月,共青團黔江新華中學校委員會被評為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單位。11月,黔江新華中學校被西南大學授予“國家教師教育創新西南實驗區示範基地”稱號。
2010年3月11日,知名教育專家馮恩洪受聘新華中學名譽校長,當天舉行受聘儀式。4月,學校與石會中學、黑溪中學、沙壩中心校結成集團學校,捆綁發展。5月,學校被授予“后壩山歌傳承基地”;8月3日,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圖書大樓動工修建。
截至2014年,該校與黔江區內舟白中學、馮家中學、阿蓬江中學、濯水中學、馬喇中學、官渡中學等捆綁發展。
2015年1月,新華中學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命名為重慶市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教育教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4月,教師學歷合格率100%,研究生18人,市級骨幹教師15人,區級骨幹教師62人,高級教師75人。
全國模範教師:吳世清

硬體設施

截至2015年4月,學校擁有藏書10餘萬冊的圖書館,16000平方米的教學樓,7000平方米的科技樓,6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4000平方米學生食堂,400米塑膠草坪運動場;學校裝備了教室、實驗室、圖書閱覽室、微機室、通用技術教室等教學設備。有教職工住宅區2個,居住面積15800平方米;固定資產5000萬元。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05年高考:該校獲全區理科前三名,一名考生獲理科綜合滿分300分。
2007年高考:該校1學生奪黔江文理科狀元,被北大錄取。
2008年高考:該校考取重點達89人,重點線升學率高達180%。
2011年高考:該校考取重點108人,重點線升學率191%。
2012年高考:該校上重點人數137人。
2013年高考:該校奪取黔江高考理科一、二名,其中1學生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4年高考:該校重本上線246人(其中上硬線186人),其中文科95人,理科151人,較2013年增長74%,600分以上的高分18人。應屆生上硬線154人,成功率高達126.2%;應屆文科(15)班上重點硬線36人,600分以上9人;1學生被預錄為中國空軍飛行員。
2015年高考:該校重點上線277人,重點成功比率高達222%,升重比率居全區第一;高考文、理科全區前十名,我校佔8人;高三理科(11)班單班重點上線45人,600分以上34人,文科班(12)班,單班上線44人,600分以上28人。我校理科第一名學生有望被清華北大錄取,1學生是黔江區唯一一個被錄取的空軍飛行員。
2016年高考:該校重點上線267人,本科上線率72.8%。1學生理科679分被清華大學預錄,3學生考取空軍飛行員,600分上高分68人,英才11班單班上重點50人,重點上線率80%。清華、北大有望錄取1-2人。
• 中考成績
2014年中考:該校中考畢業790名學生,700分以上121人,全區前700名佔64人。
2015級中考:該校上重點高中人數533人,上線率80%,其中700分以上92人,680分以上148人,650分以上222人。
• 其他成績
2013年11月23日,在重慶市首屆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我的中國夢·校園之歌”比賽上,新華中學合唱隊獲重慶市首屆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我的中國夢·校園之歌”比賽二等獎。
2014年,該校學生參加全區中小學乒乓球比賽,榮獲女子團體第一名,男子團體第二名。
2014年6月18日,由黔江區教委主辦、新華中學協辦的“我的中國夢·陽光下成長”黔江區首屆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上,新華中學合唱隊演唱的《歡樂那達慕》、《黑龍江之波》兩首歌曲,以95.48分獲中學組一等獎第一名。
2015年5月13日至15日,在黔江區第十四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新華中學足球啦啦操代表隊在“足球啦啦操比賽”中,獲中學組第一名。
2015年5月,在黔江區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該校合唱隊、器樂隊獲一等獎,舞蹈隊、重唱隊、朗誦隊、戲劇隊獲二等獎,民族藝術隊獲三等獎。
2016年5月28日,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合唱團在參加重慶市第三屆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活動中,奪第三名,獲一等獎。

教師成績

2014年教師參加黔江區卓越課堂優質課大賽賽課活動獲獎情況
姓名學段科目獲獎等級
甘建華高中物理一等獎
黃嬌娜高中語文一等獎
張雪蓮高中英語一等獎
張玲高中英語一等獎
鍾麗高中地理一等獎
廖曉娟高中歷史一等獎
唐宇涵高中生物一等獎
陳寶明高中體育一等獎
劉冬高中體育一等獎
謝瓊瑤高中政治一等獎
季萍高中研究性學習一等獎
陳亞明初中生物一等獎
楊月晗初中英語一等獎
龔樹平初中物理一等獎
夏紅英初中化學一等獎
余斌初中政治一等獎
陳德斌初中體育一等獎
李小蘭初中綜合實踐一等獎
曾立新初中綜合實踐一等獎
朱禹宋玉初中歷史一等獎
余莉初中信息技術一等獎
趙燕春初中音樂一等獎
曾燕初中美術一等獎
盧華榮高中物理二等獎
王茂潤高中語文二等獎
楊紅梅高中地理二等獎
莫聖淼高中歷史二等獎
田奎高中美術二等獎
龐志華高中美術二等獎
徐小翔高中通用技術二等獎
王萬福高中通用技術二等獎
魏平高中數學二等獎
陳穎高中數學二等獎
龐飛高中生物二等獎
郭慧高中化學二等獎
向召群高中化學二等獎
田順華高中信息技術二等獎
熊清敏高中政治二等獎
鄒軍高中研究性學習二等獎
田奎初中美術二等獎
張雲霞初中數學二等獎
曾憲巧初中語文二等獎
高長青初中地理二等獎 
2005-2015年 重慶市黔江區新華中學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一覽表
序號課題名稱立項單位主研人員參研人員研究時間研究現狀結題時間
1在多媒體與網路環境下,構建中學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央電化教育館方亞平、李維、張澤蒿 龐一明、王圖筆、周宏 龔長青、楊勇、楊昌信 -2002年2月7日—2005年5月16日已結題2005年5月16日
2示範性高完中實施素質教育水平評古與監督機制的研究國家教育 督導團辦公室方亞平、蔡詩翠、馮大舟、朱從堯、李奉軒、伍建華 -2003年4月28日—2005年1月25日已結題2005年1月25日
3中學生物教學中學生主體教育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方亞平、曾賢輝、周中潤、劉元喜、趙延安 -2001年5月—2004年12月已結題2004年12月7日
4中學生學習心理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鄒瓊、華新文、楊梅林 陳琳鄔光永、楊梅、萬小梅、何昆紅 -2001年9月—2004年12月已結題2004年12月7日
5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楊生全、王峰業、李傑 -2001年9月—2004年12月已結題2004年12月7日
6改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田茂學、梁瑛、侯文淵 -2001年8月—2004年12月已結題2004年12月7日
7城市學校農民工子女教育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溫才勝、代祥、劉謀君、田奎、許紅童林平、孫洪波2011—2013已結題2013年10月15日
8基於WIKI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證研究重慶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秦大鵬、陳萬英、余莉、羅中興、秦建平、周清華、吳靜何顯斌 周代興 楊迷 冉小華朱月紅 周大慶2011-2013已結題2014.9
9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劉兵兵、張明洪、劉旭、王成、楊小勇、黃嬌娜、龔節蓮、鄭發祥、楊陵陽、易遠鑫王斌 -2011—2014成果形成階段在研
10少數民族地區網路環境下的語文作文互動式教學模式探究中央電教館秦大鵬、陳萬英、余莉、羅中興、秦建平、朱月紅 -2012-2015中期研究階段在研
11重慶名校史志研究子課題--重慶市黔江新華中學校史志研究重慶市教育史志研究會秦大鵬、胡發躍 龔節亮王貞凡 陶承斌 付小可 冉群生 楊勇 -2013--2015開題階段在研
12初、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秦紹軍、溫天見、郭慧、余秋艷、童朝順 - -開題階段在研
13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鄭樂明、龐一明、簡萬華、黃子碧、況小燕、劉玲玲、鄭建軍 - -開題階段在研
14高中新課程地理教學策略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查輔勝、龐益盛、桑晶平、楊紅梅、王立勤 - -開題階段在研
1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田達勝、楊世榮、王華秀、溫才勝 - -開題階段在研
16高考英語社會化考試背景下利用網路環境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龐一明、朱學斌、張偉、祁詠梅、付小可、李艷、張雪蓮 - -開題階段在研
17農村中學生物理學習厭學情緒原因及對策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何峰、廖旭光、蘭桌元、王鋒業、鄒軍、王曉臣、張玲 - -開題階段在研
18中學數學集體備課過程中例習題選取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向華美、田茂崗、胡長順、陳富興、許乾勇、王明芳 -- -開題階段在研
19科學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許朝武、孫洪波、向家發、田維康、李金波 - -已立項待開題在研
20學校地理環境建設研究黔江區教育委員會唐斌、王紹祥、馬勇、吳林、王斌、黃宜昌 - -開題階段在研
21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溫才勝、劉謀君、曾憲巧、曾成、姚榮華、張冬華、侯文淵、楊月晗 - -已立項待開題在研
22雲課堂校本課程資源建設研究重慶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秦大鵬 許成剛 溫天見 徐勝 陳久林吳萬峰 傅小可 查輔勝 黃代慧向素霞 冉紹仙 鄭樂明 王華秀 -已立項待開題
2016年3月11日,在黔江區第七屆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新華中學教師李玥珩以《牽手》、王沁宇憑《勇做追夢人》均獲中學組一等獎。

學校榮譽

2004年被重慶市教委和市綜治委評為“安全文明校園”;2005年被重慶市教委命名為“德育示範學校”;2006年重慶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2008年被重慶市環保局命名為“綠色學校”。

學校文化


學校標識

• 校訓
明德至善,承良鼎新
校訓釋義:2006年,制定了黔江新華中學校訓。明德至善,承良鼎新,出自《大學》,明德至善,“大學之道在明德,在素民,在止於至善”。勉勵師生員工樹立崇高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承良鼎新:“承良”,繼續、接續優良之意,包括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繼承古今中外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繼承新華中學校的白手起家、奮發圖強的創業精神。“鼎新”,革新、創新,不斷創造新華中學校發展的新業績,讓新華中學校在全體師生員工的創造中,永遠傲立於改革的前沿,鼎立於發展的巔峰。
“明德至善,承良鼎新”作為黔江新華中學的校訓,它的深遠意義有三:一、體現了德育目標首位的要求。這無論是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還是針對當今青少年思想道德現狀,都是十分必要的;二、蘊涵了繼承、改革與發展的關係。無論是古今中外業績輝煌的國家、朝代,還是有作為的地方、組織、團體、單位,無不得益於承良鼎新。中國歷史上漢武帝非常重視更化鼎新,因而成就一代霸業;日本明治維新,使得小小的島國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超越了發達的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三、鼓舞、激勵黔江新華中學校的師生創造人生的新業績,為新華中學的發展建功,為中華的富強立業。
• 校風
講規則,明禮儀,尚健康,求進取
校風釋義:古人云,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這道理淺顯之極,故自古流傳至今,無人懷疑,也不容懷疑。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們若都不守規矩、不遵守起碼的生活規則,人也就回到了非人的動物種群之中,除了生存之本能,也就沒有了更進一步屬於人的東西。所以,過人的“生活”,其前提應當是“守規矩”——遵守最起碼的社會行為規則。亞里士多德有言,法治者,社會既有良法且社會活動主體又能普遍守法也。因此,既要健全制度,制度“良法”,又要普遍守法,遵章辦事。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行為規範,是人類不斷走向文明、走向進步的結果。一個國家、民族、地區,鑒於百禮儀水平的高低,是其政治、經濟、文化是否發達的重要標誌;就個人而言,禮儀是一面鏡子,照出你的修養,是人的道德水平綜合素質的反映。中國是禮儀大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繼承和發揚先輩傳下來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歷史責任。應當把弘揚中華民族禮儀當作自己的歷史使命,並在社會實踐中,加強禮儀修養,身體力行,為提高社會禮儀水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崇尚健康,既包括對身體、心理健康和言行文明的追求,又涵蓋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的塑造。
常葆進取之心,立足工作、學習崗位,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困難,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心態,相信自己,永不言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無愧於青春年華,無愧於人生。
• 教風
學高身正,啟智育人
教風釋義:師者唯有“學高”才可“傳道、授業、解惑”;師者唯有“身正”方可立已樹人,古人說過:修身之後方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學高身正就是“修身”,是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只有自身發展了才談得上啟迪學生智慧,才能完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大業。故學校用“學高身正、啟智育人”為教師的教風。
• 學風
在學善疑,自強不息
學風釋義: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方能“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家之篇”,它是求知最好的基石。“學則須疑”,求知還要具有懷疑精神,否則就會陷入盲從,陷入迷信,就不會有創新和發展,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自強不息:就是自己努力,發奮圖強,一息尚存,追求不止的意思。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己要自力更生,處於弱勢不自卑,遇到挫折不言敗,身處逆境不自棄,獲得成功不自滿,開拓創新不止步。學校以此為學生的學風。
• 校歌
飛向明天
方亞平:詞,張明智:曲
黔水河畔,仰頭山下,有所名校是新華新華。艱苦創業,白手起家。黔江精神意氣風發。啊,新華,新華,新華,新華,一代師表意氣風發,愛生敬業奉獻華夏,欣欣學子風發正茂,立志成才,報效國家,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 
校歌
校歌

社團文化

學校每年均會舉辦各項活動。例如秋季校園足球聯賽、社團文化節、校園歌手大賽、校園藝術節、田徑運動會等。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有青年志願者協會,仰頭山文學社,動漫社,舞蹈隊,廣播演講社,街舞隊,籃球協會,書法協會,攝影協會,微塵愛心社等10個社團。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方亞平​
總支​書記何明​
​副校長吳世清​、胡發躍、鄔中余、劉冰冰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黨總支書記​秦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