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勝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盧勝(1911.11.05~1997.09.23),男,原名盧家揚,廣東省樂會(今屬瓊海縣)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55年盧勝同志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9月23日,盧勝同志在中國福州逝世。

人物簡介


盧勝(1911.11.05~1997.09.23),廣東省樂會縣(今屬海南省瓊海市)人。1929年加 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閩南紅三團班長、排長、副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獨立營營長,第四支隊支隊長、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四團團長、團政治委員,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治委員,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三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蘇中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七縱隊政治部主任,第一師一旅政委,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十師師長、師政治委員,第四縱隊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二十三軍政委、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和顧問。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7年病逝於福州。是第四、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著有《盧勝回憶錄》。

大事年表

1911年11月5日,生於廣東省樂會縣(今海南省瓊海市)第一區芳嶺村一個農民家庭。
1927年,參加農民自衛軍。
1929年3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10月,在廈門轉入中國共產黨,12月奉派到閩南從事軍事鬥爭。
1933年,在福建閩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閩南紅軍第3團班長、排長、紅4連政治指導員。
1934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福建閩南獨立三團團長兼政委。
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后,他留在閩南地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攻城拔寨,驍勇善戰,大大小小的戰鬥不計其數,為福建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1935年9月,任紅軍雲和詔獨立營營長,後任閩粵邊紅軍支隊支隊長(旋改為閩粵邊獨立營,任營長)。
1936年9月,指揮獨立營和紅3團骨幹組成的一支隊伍攻克雲霄縣城,威震閩南。
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二支隊四團團長兼政委。
1938年5月,奉調新四軍參謀處工作(陶勇接任團長),10月重回第4團,改任政治委員。
1939年10月,與陶勇率部北渡長江,組成蘇皖支隊,開闢揚州以西至安徽天長地區抗日游擊根據地。
1940年,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蘇皖支隊政委,曾以兩個團打敗國民黨13個團而威震華中。
1940年,任蘇中軍區四分區司令員、政委兼中共地委書記,率部參加黃橋戰役
中共瓊崖“一大”會址
中共瓊崖“一大”會址
1945年—1947年,歷任華中野戰軍七縱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一師一旅政委,四縱 十師師長兼政委,四縱副司令員,率部參加著名的蘇中戰役和棗莊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
1948年,率部參加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攻克了數十個國民黨軍團以上兵力守備的村落、據點。
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二十三軍政委,率部殲滅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敵五個軍的大部。
1952年,任志願軍二十三軍政委,率部入朝,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4年回國后,入軍事學院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58年,起任福建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副政委。文革時期受到衝擊。
1975~1983年,任福州軍區顧問(大軍區正職待遇)。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7年9月23日,在福州逝世。

少年壯志赴沙場

盧勝原名盧家揚,原籍海南島,1911年出生於瓊海縣萬泉河邊芳嶺村。父親當海員,母親務農。他幼失怙恃,由祖母撫養成長,1926年祖母病逝,他便成無依無靠的單身少年。他的家鄉是海南瓊崖革命根據地之一,當年紅色娘子軍誕生的地方。1927年春天他在家鄉參加了共青團。
同年“四·二二”事變,海南的軍閥當局搞反共清黨、鎮壓革命群眾的白色恐怖,盧勝憤而加入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軍,並多次參加農軍攻打駐博敖港的反動武裝。在大批反動軍隊反撲時,他聽從組織安排從海上泅水突圍后,又參加工農討逆軍。1928年2月,盧勝被組織調任樂會縣委交通聯絡員,儘管交通沿途要經歷多處艱難危險的關卡,但每次都勝利完成任務。這年夏天,國民黨軍第十師配合海南地方軍隊數千人發動了殘酷的軍事“清剿”,瓊崖區委決定農軍分散隱蔽,盧勝也在群眾掩護下從海口乘船潛往新加坡。到新加坡后,他在一家制膠廠做工的同時,進合星學校讀夜校。夜校的教員都是進步人士,他在那裡提高了文化水平,懂得革命道理,次年3月重新加入共青團。

威逼利誘不為所動

1932年春節前,盧勝在一艘外國輪船當海員(做廚師助手),與組織聯繫上以後,開始參加海員工會活動。因為幫助無端被解僱工人與黑色工頭衝突,盧勝被黑色工頭誣指為共產黨煽動鬧事,串通地方警察將他關進英殖民者的監牢。英殖民者對他採用冰刑,每次用大冰塊壓住他的四肢三四個小時,把他凍麻凍昏,給他留下無法治癒的支氣管炎。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和種種折磨,他始終以“不知道”回答,監獄當局沒有取得任何證據,只好以“擾亂社會秩序”的罪名將他驅逐出境。

加入中國共產黨

盧勝被押回瓊海時,家鄉革命正處低潮,無法與組織取得聯繫,於是他決定按南洋黨組織早先提供的線索,到廈門去試試。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廈門,黨在那裡設有可以通達上海(中共中央)、閩西(福建省委和中央蘇區)、汕頭(東江)、香港以至南洋的秘密交通線。盧勝到廈門不久與組織接上關係,被安排在地下交通站工作,公開的職業掩護是咖啡館里的廚師。由於他工作積極、勇敢和機智,同年10月被批准轉為中共黨員。兩個月後,他主動要求參加紅軍到前線與反動派作戰。

以勝為名,勇斗敵頑

1932年底,盧勝獲准到閩南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閩南獨立第三團(簡稱紅三團)。其時,國 民黨的十九路軍正奉命在福建“剿共”,(南)靖、(平)和、(漳)浦蘇區戰爭頻仍。他到達部隊時,紅三團政治部主任李克己先把他留在團部工作,一年後分配到第四連任排長,經常帶一支20餘人的隊伍在平和縣南勝、五寨一帶,打擊地主團防武裝,幫助地方建立革命政權。1934年春,靖和浦邊區蘇維埃政府在平和歐寮(村)成立,升任紅三團第四連政委的盧勝,曾以數十紅軍伏擊平和縣保安團韓柳添部及靖和浦民團數百人,俘敵30多人,繳獲長短槍近百支,子彈千餘發,打了個大勝仗。幾天後,他和李克己主任在行軍途中遭強敵合圍襲擊,李主任英勇犧牲,盧勝右腰負傷,仍堅持指揮第四連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埔尖戰鬥


在1934年8月新成立的中共閩粵邊區特委(書記黃會聰)領導下,盧勝率四連擔任戰鬥主力,在平和埔尖山重創國民黨福建省龍溪專區沈東海保安獨立營。此次“埔尖戰鬥”,由紅三團團長張長水指揮,盧勝帶第四連唱主角,擔任正面阻擊。是役,紅三團斃敵30多名,俘敵80餘名,繳重機槍2挺、長短槍100餘支、子彈萬餘發、軍用品30多擔。有力打擊了敵軍,顯示閩粵邊紅軍的力量,對牽制國民黨軍隊,支持中央蘇區反“圍剿”起了一定作用。
埔尖山戰鬥勝利之後,國民黨當局調兵遣將對閩粵邊區實行更殘酷的“清剿”。中央軍八十師(陳琪部)、粵軍第九師及地方保安、民團分別向靖和浦、饒和浦等蘇區採取軍事、政治、經濟多種手段瘋狂進攻,紅軍游擊隊遇到很大的困難。

安全轉移

閩粵邊特委及時調整鬥爭策略,把軍事鬥爭的重點轉向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紅三團主力則避敵銳氣,大部轉到封鎖線外作戰,創造新的游擊根據地。盧勝率四連留在雲霄、平和邊境的五南、坪水堅持內線鬥爭,以班為單位,開展小規模、分散的游擊戰,襲擊敵人,逼中央軍八十師急調兩個營駐守平和縣城,從而減少進攻紅軍的兵力。一次,敵軍大隊人馬在叛徒引帶下,直撲紅軍特委機關、後方醫院和看守所所在的車本村附近石洞群,盧勝聞訊即帶四連一個排和部分赤衛隊搶佔山頭,利用地形向敵軍猛烈射擊,敵軍集中隊伍包抄回擊,紅軍則邊打邊退,在大山裡與敵周旋到了天黑,特委機關、後方醫院和看守所都安全轉移了。

南下會師

1935年8月,閩西紅九團南下在平和三坪同閩南紅三團會師之後,為了使閩南和粵東根據地連成 一片,同時牽制國民黨軍對靖和浦根據地的“清剿”,中共閩粵邊特委指派盧勝帶領紅三團第四連40餘名精幹武裝去開闢雲(霄)、(平)和、詔(安)邊區,建立革命根據地。出發前,紅三團團長張長水在向他布置任務后,臨別贈言:“你們要注意鬥爭策略,加強革命團結,爭取多打勝仗!”盧勝代表全體指戰員向組織表態“保證完成任務,堅持鬥爭勝利”,為了堅定必勝信心,他特意把名字改了。所以後來在閩粵邊、烏山一帶的人們多數只熟悉老紅軍盧勝的名字,很少人知道他的原名。他本人也喜歡這個顯示戰鬥決心、信心的好名字,一直使用終身。
他們從平和歐寮經東坑、峨眉山進入雲霄的馬鋪、車仔圩、平和的田徑、小岺角,到達烏山東側的水晶坪地區,一路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介紹靖和浦根據地農民分田地、抗租抗債的情況,幫助群眾建立農會、農民自衛隊武裝,打掉水晶坪橋頭村反動地主張金氏的民團武裝,沒收財物分給貧苦群眾。紅四連打開了局面,擴大了影響,工作迅速擴大到烏山西南側的詔安北蔗、進水、五洞、龍石示等地。9月,又在雲和邊區的陂下、寮安、梅林、七高石示等地建立革命政權。根據特委決定,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雲和詔獨立營,營長盧勝、政委吳金。9月25日,當獨立營在北蔗打退敵軍200多人的圍攻之後,雲和詔邊區游擊根據地正式建立。

帶傷指揮

1936年3月,特委將潮澄饒紅軍與雲和詔紅軍獨立營合併成立閩粵邊紅軍支隊,和紅三團一起,直屬特委領導,盧勝任支隊長,吳金為政委,李金盛為副支隊長。不久,閩粵邊支隊改稱中國工農紅軍閩粵邊獨立營,仍歸特委領導。
7月,獨立營第三次攻打詔安金溪圓樓(灰寨)成功,軍威大振,雲和詔根據地進一步擴大。不久,獨立營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在詔安官陂又勝利攻破枕頭樓敵人據點,官陂周圍的平原地區也建起新的游擊區,同時成立一支2000人的群眾抗日武裝。
漳浦事變遺址——孔廟
漳浦事變遺址——孔廟
8月底,閩粵邊特委在梁山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新的戰鬥任務。盧勝建議利用傳統中元節,白天奇襲雲霄城,既可牽制敵人集中兵力對平和根據地的進攻,又可攻擊敵銀庄,解決經費和解救被關在雲霄縣監獄的革命群眾。意見得到會議的批准。9月3日,紅三團和獨立營抽調40名精幹人員,在盧勝指揮下便裝潛入雲霄縣城。因一名戰士暴露隨帶短槍而提早開槍,打亂了原部署。紅軍連長陳松按命令迅速佔領“宏利”銀庄取走錢。城內戰鬥打了約一個小時,盧勝腰部負傷堅持指揮,待陳連長等人撤出北門后,他即帶領掩護部隊用手榴彈開路,勇敢快捷地從西門撤出雲霄城。此役顯示閩粵邊紅軍的戰鬥實力,對國民黨高層都有震動,據說蔣介石當月增調中央軍七十五師萬餘人趕到閩南加強防務,原閩省敵軍“清剿”平和蘇區的計劃受挫,紅軍繳獲現鈔1萬多元、銀元數百元,幫助部隊很大程度地解決軍需和冬衣經費,還救濟了部分根據地貧苦群眾。

開展國共合作抗日談判


1937年春,中共閩粵邊特委根據南委1937年3月5日的指示,率先與國民黨駐軍一五七師進行談判,3個月後,雙方簽訂了“6·26”合作抗日協定,吹響閩南軍民抗日救亡、共赴國難的戰鬥號角。
1945年8月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國民黨代表張治中來延安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在“6·26”協定簽訂之前,活動於雲和詔邊區的閩粵邊紅軍獨立營(當時改稱紅抗一支隊)積極開展與國民黨駐軍一五七師的談判。1937年4月19日,獨立營與駐詔安的一五七師四九二團二營互派代表,開始就合作抗日問題進行談判。四九二團二營派一名副官和詔安縣府一委員為代表與獨立營政委吳金、營長盧勝等人進行談判。
盧勝當年戰鬥過的獅頭山
盧勝當年戰鬥過的獅頭山
獨立營提出:1、停止兩方軍事行動;2、給人民一切自由;3、釋放政治犯。一五七師和國民黨方面接受了這三個條件。但對紅軍今後駐地、番號、給養等問題,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這次談判后,獨立營即向特委彙報,特委十分重視獨立營率先進行的談判,立即派代理書記何鳴前往獨立營指導,並讓何前往南方政治聯絡處報告及請示工作。6月9日,吳金政委與四九二團二營營長郭惠良一同到漳州一五七師師部繼續 談判,並在漳州向記者發表談話。後由於一五七師阻撓,閩粵邊特委決定召回吳金,統一由何鳴代表特委和紅軍與一五七師談判。23日,閩粵邊紅軍(紅三團和獨立營)集中在平和高坑整訓,特委召開擴大會,地方區級、部隊連以上幹部列席,會議經過激烈爭論,通過與一五七師談判的有關決議,並發表《為改編紅軍第一、三支隊及漳州人民抗日義勇軍告閩南同胞書》。三天後,閩粵邊紅軍和一五七師的代表在漳州簽訂了合作抗日的“6·26”協定,閩粵邊特委及所領導的紅軍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標誌著閩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7月1日,閩粵邊紅軍到達平和小溪鎮接受一五七師點編,改番號為福建省保安獨立大隊,大隊長何鳴、政訓員吳金、副大隊長盧勝、參謀長王勝。全隊編為5個連和4個直屬排共800餘人。

重建紅三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五七師借口漳浦縣為海防前線,要保安獨立大隊速到漳浦縣城集中受訓,以便開赴抗日前線。13日,紅軍部隊在何鳴、吳金率領下駐進漳浦縣城孔廟。背信棄義的一五七師師長黃濤按其上司余漢謀、福建省主席陳儀密令,於16日上午,以點名發餉和整編為名,誘騙紅軍到已有火力包圍的體育場集合,然後強令收繳槍械,至此一五七師和國民黨當局誘騙紅軍下山,強行包圍繳械的陰謀全部暴露,史稱“漳浦事件”、“何鳴危險”。國民黨閩南當局在製造“漳浦事件”同一天,又製造了“月港事件”,捕殺了在詔安月港開會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部署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共閩粵邊特委代理書記張敏和雲和詔縣委負責人李才炎、張崇等12人。
“漳浦事件”發生當天,一五七師把何鳴、吳金扣留在該師四七一旅旅部(漳浦),其餘紅軍指戰員暫時看管在原駐地孔廟之內。幹部戰士們怒火滿腔,紛紛譴責國民黨頑固派破壞合作抗日的罪行,氣得甩掉掛十二角星的軍帽,脫下身上的黃軍裝摔得滿地都是。成桶成桶冒著熱氣的飯菜擺在大廳中,誰也無心去動。一五七師派政工人員到孔廟勸說,被罵做“漢奸、走狗”,轟了出去。
作為老紅軍、共產黨員的盧勝,在和王勝碰頭之後,即讓骨幹們互相傳話:“這次教訓讓人痛心,但我們絕不能灰心。要設法和頑固派斗到底!”第三連庶務長悄悄塞給他一支小曲九槍,說是上午放在乾糧袋裡掛在牆上被斗笠蓋著,沒被搜繳。盧勝一陣驚喜說:“對!要重新拿起槍,與敵人斗!”當即和王勝同陳容、林少克、林長興、陳高順、歐育超等連排幹部個別聯繫,通知相機突圍,到漳浦城郊溪南村尋找地方黨組織聯絡歸隊。
盧勝
盧勝
是夜,盧勝、王勝帶著那支惟一的小曲九手槍,率陳高順、林少克等十多名骨幹翻牆突圍出來,從縣城泅水渡河到溪南(村),又摸黑登上金剛山腰的清泉岩。那裡有一座古廟,是游擊隊進出梁山根據地的隱蔽道口。盧勝等在那裡同從下布趕來的特委巡視員朱曼平等戰友見面,相擁無言,熱淚盈眶。朱曼平說:“有你們這樣的堅強戰士,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其時,漳浦縣委書記吳庭堅帶著接應突圍出來的戰士張志榮、蔡和、陳兩榜、陳金安來了,突圍成功的連長符義山、排長王加福等也趕來了,隨後,先後分批突圍到達清泉岩的戰士有100來人。天明之後來不及突圍的戰士均被嚴加看管,來不及突圍的幹部全被扣押了。
1937年7月17日,特委領導何浚、朱曼平在清泉岩召開緊急會議,將衝出來的百把號人重新整編,仍稱紅三團,盧勝為團長兼政委,王勝為參謀長,下編第一連,連長陳容,政委歐育超,並建立連黨支部。重新建立的紅三團誕生了,百名壯士奮起清泉岩。
重建后的紅三團分成五路,分赴烏山、大芹山獅頭山、梁山和漳州南鄉等地籌集槍支,解決給養,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改變了“赤手空拳”狀況。革命根據地的群眾積極捐款捐物,送米送菜,以至送親人蔘軍。五南區委副書記帶頭入伍,有20名青年跟著他一起參加重建后的紅三團。平和縣委書記林路派人到閩西,運回40多支長短槍,在大芹山區組建抗日義勇軍,隨後編入紅三團,壯大部隊力量。平和雲寮保大行村黨支書林興放,還因發動群眾捐款支援部隊而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更令人感動的是當時一位50多歲的女黨員李梨英,她原籍潮州西坑鄉,為支援紅軍,她一家先後有4位親人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1935年她隨潮澄饒紅三大隊來烏山時,便負責傷兵站工作,因為精心護理傷病員,戰士們都把她當自己的“阿姆”。“漳浦事件”、“月港事件”發生后,傷兵站與上級的聯繫中斷,20多名傷病員的給養、用藥斷絕,李梨英挺身而出,說服傷兵們“革命人不能散夥”,在艱難的日子裡,她拿出自己的積蓄為傷病員買米、地瓜,又帶輕傷員在山上挖野菜,采草藥,積極堅持治好傷病,當盧勝帶著幹部戰士來到進水山上時,李梨英高興地帶著已康復的20多名紅軍戰士重歸隊伍。
1937年9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派譚震林帶一個武裝排到閩南,支援閩南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個月便收到明顯成效。其時,盧勝帶一個連和閩西武裝排到平和泗近塘、大沙崗一帶宣傳抗日,要求一五七師執行“6·26”協定,歸還“漳浦事件”中被繳去的槍械。閩南當局竟派省保安第三團第二大隊張閭部,配合雲霄、詔安、平和保安隊400多人,以“剿滅散匪”名義向我進攻,並濫殺、亂捕無辜群眾。盧勝帶部隊在大沙崗一帶痛擊了這支反動軍隊,打死打傷頑軍70多人,繳步槍26支,子彈400多發,這是紅三團重建后的首次漂亮仗,影響很好,從根本上振奮了革命群眾的鬥爭情緒,使泗近塘、大沙崗周圍地區很快得到恢復。
1938年1月,紅三團編入新四軍三支隊四團一營時,已發展到300多人槍,重新吹響戰鬥號角,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線。

鏖戰蘇中轉戰南北

1940年初,盧勝在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和張雲逸的指揮下,率部北渡長江,開闢天長、六合、儀征、揚中抗日根據地,救援半塔、馳援郭村,溝通了與皖東的戰略聯繫。在與挺進縱隊司令員葉飛和政委吉洛(即姬鵬飛)緊密配合下,組織兩個團的兵力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蘇魯皖邊防游擊軍李長江部13個團 的進攻,創造了華中地區反磨擦戰鬥以少勝多的範例。1940年6月後,將軍率部參加了黃橋決戰,在陳毅司令員的指揮下,與“掃帚星”韓德勤部進行了殊死的較量。在蘇中與敵進行了長期的反“圍剿”、反“清鄉”、反“掃蕩”的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日、偽、頑的囂張氣焰,為創建南通、如東、啟東、海門革命根據地和壯大抗日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3年3月,將軍與劉培善等一起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並出席中共“七大”,途經江蘇漣水縣大黃庄時,遭到日偽軍三面伏擊。在突圍中,將軍右腿腓骨被日寇子彈擊穿,當即倒在地上,鮮血直流。妻子姜斑華和警衛員姜勇取出兩枚銀元,綁在兩槍眼上止血,並隱藏到一獨立的草屋裡。不一會日軍馬隊來到眼前,情況萬分危急,將軍拔出短槍,冷靜地對妻子和警衛員說:“我們要做好犧牲的準備,不能叫鬼子抓去!”幸運的是,鬼子沒有進來搜查,將軍躲過一劫。由於傷勢過重,他成了惟一未能與會的“七大”代表。當時陳毅元帥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盧勝同志,你受苦了!”
解放戰爭時期,將軍率領的部隊曾活捉敵中將師長周毓英、國民黨第七兵團司令官區壽年。全殲敵25軍,擊斃“徐州剿總”黃伯韜。1949年2月,將軍奉命參加渡江戰役,率部突破鎮江、江陰之間的國民黨軍江防,切斷了滬寧鐵路和寧杭公路,在溧陽、郎溪、廣德地區,會同友鄰部隊截擊,殲滅了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敵5個軍的大部。隨後率部參加了解放杭州、上海等戰役戰鬥。在上海市區作戰中,為了減少城市設施的破壞,將軍強調使用步兵武器,以短兵相接,消滅敵人。指戰員露宿街頭,將繳獲的兩卡車貴重物品全部上交,受到了陳毅、粟裕的表揚。
1952年秋,將軍率志願軍23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朝鮮,他與鍾國楚軍長按照毛主席“積極防禦、寸土必爭”的指示,率部與敵激戰109次,殲敵14768人,繳獲各種槍炮558件,擊落擊傷敵機434架,擊毀擊傷敵坦克149輛,狠狠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人物性格


盧勝將軍海量,但平時從不貪杯,無論大小酒宴,一輩子未醉過。陶勇將軍豪飲,亦不敢與盧勝將軍斗酒。人謂將軍“酒量大,肚量更大。”
盧勝將軍與夫人姜斑華相濡以沐,相敬如賓,結婚五十餘年未紅過臉,吵過嘴。五十年代中期,將軍接寡居的岳母至身邊,視如生母,極盡孝道。
盧勝將軍晚年喜釣魚,無論夏日炎炎,或大雪紛紛,樂此不疲。曾獲福州軍區老乾處釣魚大賽冠軍、福州市老幹部釣魚大賽殿軍。有人問將軍釣魚奧秘,將軍笑答:“無所求必有所得。”盧勝將軍慷慨好客,凡來閩之熟人,無論上級、下級,高官、貧民,必前往拜訪,或擺家宴招待。將軍夫人姜斑華告余,將軍工資多用於招待客人,時有透支,而將軍則“嘻嘻”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盧勝將軍與部隊知識分子友善。蘇中軍區文工團蘆氏姐弟倆,曾供職於國民黨機關。整風運動中,有人揪住不放,主張要“算帳”。有領導徵求將軍意見,將軍對曰:“蘆氏姐弟年青。歷史上問題,已向組織交代。應該給予保護。”蘆氏姐弟由此倖免於難。

個人榮譽


中將軍銜;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榮譽章
中將軍銜
中將軍銜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八一勳章
二級獨立自由章
二級獨立自由章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