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福

原評書藝術家

劉立福(1924年——2015年11月30日),男,天津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陳(士和)派評書第三代掌門,代表作品《聊齋志異》。2003年,榮獲天津曲藝家協會、天津曲藝促進會頒發的“曲藝事業終身成就獎”。2015年入選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派聊齋評書”傳承人。

劉立福繼承陳士和、劉建英的陳派評書演播方法,其語言精鍊、細膩傳神,表演風趣,善於運用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塑造人物性格。“藝無止境,知足常樂”,是他在表演和生活中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徠2015年11月30日9時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2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立福
劉立福
劉立福自幼在師爺陳士和和父親劉健英的熏陶下,就喜歡評書,但最初,他並沒有刻意去學習評書表演。起初他一直讀書,15歲時家道中落,家裡便送他到金店做了學徒。沒多長時間,他就可以站在櫃檯收金貨了。那時他在業餘時間經常去看陳士和與父親的表演。當時叫座的評書表演,一天下來能分不少錢,這對於承擔生活壓力的劉立福來說是個不小的影響。所以他便打算從事曲藝表演以貼家用。然而,身在這個行業的父親開始並不同意,後來在朋友的勸說下才勉強答應。因為還年輕,說評書火候不到,所以劉立福只能從相聲開始學起。他被名家張壽臣先生認作記名弟子,多年後才正式改說評書。

工作經歷

1948年,二十四歲時拜師張健聲,改說評書。在這個階段劉立福一面在書聲中表演評書,一面觀摩學習陳老和父親的藝術,很快就較系統地掌握了陳派的評書技巧,並能在陳老有事的情況下在茶樓上代替陳老說書。後來又先後到塘沽、小站、楊村、唐山和瀋陽等地演出,非常受觀眾歡迎和喜愛。
劉立福說書
劉立福說書
1956年,參加天津市河西區曲藝團。
1957年,參加第一屆“曲藝雜技匯演”,在紅旗戲院演出了《素秋》的片段。
1962年,參加天津市第一屆津門曲薈,演出了《張鴻漸》片段。文革期間被迫停業,
1979年,被吸收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1980年,恢復演出,並參加天津市實驗曲藝團,任曲藝隊隊長。
徠2003年,榮獲天津曲藝家協會、天津曲藝促進會頒發的“曲藝事業終身成就獎”。八十歲高齡,依然能夠在舞台上表演評書,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社會活動


劉立福
劉立福
2006年,開通博客,一直堅持更新有關評書錄音、錄像資料等。
2010年,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辦評書專場,當時他登台說了90分鐘的《聊齋》名篇《張鴻漸》,讓很多評書迷印象深刻。
2011年,受邀在和平文化宮登台多次。他在博客中記錄自己的演出心得,寫道:“《聊齋志異》是我的精神支柱,只要身體允許,我永遠不告別舞台。因為我說了一輩子的評書,太愛這門藝術了。但很可惜,現在的市場環境很不理想,將來評書的發展方向誰也沒有把握。”
2015年,入選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派聊齋評書”傳承人。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15年11月30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去世,享年92歲。

個人作品


《聊齋志異》封面
《聊齋志異》封面
聊齋系列:《聊齋志異》之素秋、辛十四娘、胭脂、毛大福、雲蘿公主、張鴻漸
其他:《白宗巍墜樓》《義俠傳奇》《名優奇冤》。

主要成就


人物風格

劉立福說書
劉立福說書
劉立福表演的評書語言通俗生動,思路細緻嚴謹,情節跌宕曲折,表演時颱風親切大方,口齒清晰,長於摹擬各色人物的神態。對於一些有重要含義的詞句,都引用原文進行批講,他表演的評書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地理、婚喪禮儀、社會常識、人情道理等知識;另外他善於抓“現掛”(即興包袱兒),常常引入書外書,製造懸念,敘事中雜以評論,夾敘夾議,入情入理。他演講的評書聊齋,對原作的人物增加了很多社會背景和生活經歷的描述,把場景勾勒得更加細緻,並且增添了不少富於戲劇性的細節,以豐富原作的藝術形象。不以奇幻的情節炫惑聽眾,而著重於挖掘原作的故事隱喻現實人生,讚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使其具有較強烈的通俗性和現實主義精神。
劉立福曾是天津健在的、為數不多的評書表演藝術家之一。陳派評書以《聊齋志異》題材見長,又借鑒了京劇的表演藝術,用生、旦、凈、丑來區分角色,刻畫人物,講究說、白、做、學、評。正是這些獨到之處,吸引了眾多的聽眾。儘管劉先生近年很少登台演出,但在“津門曲薈”和“評書藝術進校園”活動中,劉先生仍為廣大觀眾和學子們進行了表演,大家欣賞到了久違的老藝術家的精彩表演。

人物評價


劉立福夫婦
劉立福夫婦
劉立福擅講說《聊齋志異》,其演講的方法與陳士和、劉健英一脈相承。語言精鍊、細膩傳神,表演風趣,對於生活和各種民俗有著深刻的觀察和體驗,書中細節說得詳實,書中人物的語氣描繪得惟妙惟肖,書外穿插講究,如《胭脂》中的典故“倩女離魂”、“連城之玉”等等;“包袱兒”運用得當,如《毛大福》中人和狼的對話等;善於運用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塑造人物性格
劉立福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引起不少曲藝愛好者的悼念。不過,與流行明星的花邊新聞相比,其受關注程度並不高。有位網友感嘆:“各大新聞網站碰到某廚子出身的三線明星馬路吐口痰都能寫500字,這麼一個老藝術家作古連個標點符號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