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和

中國評書演員

陳士和(1887~1955),中國評書演員,原名建谷,后改固本,字蘭亭。北京人,原籍浙江紹興。其父為清朝慶王府廚師。他少時參加過義和團,干過多種雜役,后在慶王府膳房助廚。工余時常聽評書,尤其對張致蘭說的《聊齋志異》著迷,常常私自揣摩領略。

陳士和曾向田嵐雲、潘誠立、王致廉、群福慶等學過說書中的武功,在說《崔猛》《田七郎》《向杲》《老饕》等《聊齋》段子時,穿插一些武身段,抬手動腳,瀟灑洗鍊,令人驚異,贏得了"武聊齋"的讚譽。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民國元年(1912)正式拜張致蘭為師,學說《聊齋》,民國十一年正式下海。他所說的《聊齋》,同情善良百姓、無告弱者和正直誠實的人物;嘲諷貪官污吏,直至最高的封建統治者,闡發了蒲松齡原著的思想內容。他的颱風大方,口齒清楚,語言生動,並且還善於解說典故,背誦原著的詞賦,穿插書外書,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深受京津聽眾的歡迎,譽之為“笑話聊齋”,與北京趙英頗說《聊齋》被稱為雙璧。陳士和講述的《聊齋》書目約有50餘篇,根據他的錄音,由張奇墀、何遲記錄,整理出《嶗山道士》等13段。

解放前經歷

人物照
人物照
陳士和少時曾在某王府幫廚,酷愛評書,耳濡目染聽了很多前輩名家的評書。1912年,正式拜張智蘭為師,學說《聊齋》。陳士和繼承了其衣缽,並博採眾家之長,在張智蘭的講述為基礎上,變坐談今古式講說為現身說法式的演說,以愛憎分明的感情、淵博的社會知識和生動活潑的語言對故事進行了再度創作,在說書藝術上亦形成了新的流派。曾在北京天橋福海居茶館、東四五條“大鴿子”書館等處表演評書,並得到當時觀眾尤其是梨園界名家的認可。1928年左右來到天津說書,先後在趙家窯、通海茶樓、德慶園茶樓、寶和軒茶樓、潤香茶樓、東興市場寶山書場、鳥市連記書場、寶恆書場、三角地、中國大戲院屋頂花園、天祥屋頂花園、瀛洲茶社等地演出,因向天津書館使了“押賬”(先支取演出費用),他為了一千七百元押賬,竟多年不能自由抽身返京說書,北京老書座兒想湊錢為他還清押賬,但未成功。當時藝人每天在書館說書兩個月為一“轉”,他在北京說了幾轉書,最後一轉是在東四五條一書館說《胭脂》,次日即將返津,台上台下依依惜別。他開書念上場詩,念到末兩句“好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分再來游”,引得在場聽眾鼻子發酸,惋惜不已。1938年在天津“大觀園”演說評書,與白雲鵬、榮劍塵、張壽臣、林紅玉、金萬昌等眾多曲藝名家同台獻藝,並在天津各電台連續播講評書,一時間紅遍津門,萬人空巷,深受內外行的一致讚許,當時在曲藝界還有“通天教主”的美譽。1939年天津鬧水災,他才得以暫時回京演出,電台、書館爭相邀請。

解放后經歷

人物照
人物照
解放后,1952年他參加影片《六號門》的拍攝,飾演反面人物“馬八輩兒”,刻劃了一個天津舊社會久經風雲的“老混混兒”形象。1953年,他作為天津代表參加了第二屆全國文代會,當時被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髮現,詢問這位白須飄灑、氣派非凡的老先生來歷,並請他為大家表演。我師爺於是在會議期間現場表演了《夢狼》,受到中央領導和代表們的一致好評。周總理曾稱讚他為老英雄,祝賀他在口頭文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並希望他回天津后把評書《聊齋》傳給下一代。
在中央領導的關懷下,一九五四年十月,天津市文化局組織了以何遲同志為主的專門班子,對陳先生的《聊齋》書目進行搶救性整理。擬出篇目共五十段,可惜只留下十三段半,後半段《崔猛》由劉健林先生補齊。已故的原天津市文化局局長何遲同志臨終前曾講:我在整理陳老的《聊齋志異》時刪得太多了,並且按照當時階級鬥爭的觀點去整理補充,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陳先生於1955年1月16日病逝於天津紅十字會醫院。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
《勞山道士》
《畫皮》
《阿寶》
《續黃粱》
《雲翠仙》
《考弊司》
《向杲》
《夢狼》
《席方平》
《瑞雲》
《王者》
《毛大福》
《崔猛》

創作特點


陳先生一生說過的《聊齋》有五十一篇。或是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人民的反抗精神;或是鞭撻封建包辦婚姻制度,歌頌青年男女忠貞愛情。他同情讚揚善良百姓、無告弱者和正直誠實的人物,抨擊嘲諷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等形形色色的醜惡人物,乃至最高封建統治者,在一定程度上闡發了蒲松齡原著的思想內容。其評書語言通俗生動,書路細緻謹嚴,情節跌宕曲折,表演時颱風親切大方,口齒清晰,長於摹擬各色人物的神態。他對原著中涉及的歷史地理、婚喪禮儀、社會常識、人情道理等,常常加上通俗的解釋;善於抓“現掛”(即興笑料),使用連鎖的“串包袱”;常常引入書外書,製造懸念,敘事中雜以評論,夾敘夾議,入情入理。他演述的聊齋故事,對原作的人物增加了很多社會背景和生活經歷的描述,把場景勾勒得更加細緻,並且增添了不少富於戲劇性的細節,以豐富原作的藝術形象。演述不以奇幻的情節炫惑聽眾,而著重於挖掘原作的故事隱喻現實人生,讚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使其具有較強烈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金受申先生曾說過,“陳士和能把《聊齋》說得通俗、細膩、動人,又擅長使用扣子,具有使人百聽不厭,久而彌趣的魅力。”

主要成就


評書聊齋

《聊齋》自清末宗室德月川編為評書後,出現了董雲坡、曹卓如、單長德、張致蘭等名家,基本上沿用照本宣講的說法。陳士和取諸家之長,又借鑒了說其他書目之前輩說書家的藝術經驗,對《聊齋》數十篇內容進行再創作,成為近代《聊齋》說書藝術的集大成者。他一改傳統說法,用通俗語言說講世俗之事,重人情事理,善於使扣子,說表以字清口凈、語重聲洪、穩練沉著見長。如說《胭脂》中施愚山的五百八十多字古文判詞,他不僅背誦原文,逐句解釋,而且著重說明施愚山為鄂生、胭脂撮合的原因,使人感到這非但是文人點綴風流韻事,更是為胭脂安身處事著想。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蔣介石倡導所謂“新生活運動”,這時陳士和說《考弊司》,講到一進考弊司衙門大堂,看見迎面一對石碣上的刻字,原文一副四字聯,他又各加上兩個小字,改為“孝悌忠信,未必’,‘禮義廉恥,不準’”,對時弊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陳士和曾向田嵐雲、潘誠立、王致廉、群福慶等學過說書中的武功,在說《崔猛》、《田七郎》、《向杲》、《老饕》等《聊齋》段子時,穿插一些武身段,抬手動腳,瀟灑洗鍊,令人驚異,贏得了“武聊齋”的讚譽。

名下弟子

人物照
人物照
他的弟子有張健生、劉健英等,劉健英的兒子劉立福(1924)是當今陳派《聊齋》碩果僅存的代表人物,演說過《蓮香》《張鴻漸》《阿寶》《考弊司》《胭脂》《辛十四娘》《素秋》《雲籮公主》《王成》《毛大福》《瑞雲》《宮夢弼》時《王者》《夢狼》等書目,深受當代觀眾歡迎。

專場演出

2007年,舉辦了幾年陳士和誕辰120周年的專場演出,劉立福在專場上表演了《蓮香》。2010年3月28日,劉立福在中國大戲院舉辦個人專場,以86歲高齡演說了經典書目《張鴻漸》,書迷大呼過癮,引起很大反響。

參演作品

參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