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劇場

首都劇場

首都劇場(Capital Theater),始建於1955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專業劇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由中央大廳、宴會廳、觀眾廳及排練廳組成。 

首都劇場由中國劇院設計師林樂義主持設計,建築整體外觀借鑒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總佔地面積0.75公頃,總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造價255萬元。 

21世紀50年代,首都劇場獲得中國建築協會頒發的50年代優秀建築創作獎,並被選入權威的英國《世界建築通史》。2016年9月29日,首都劇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建設沿革


1953年1月28日,文化部副部長周揚,北京市副市長張友漁、吳晗聯名打報告給周恩來總理,申請建造話劇專用劇場。 
1953年4月27日,首都劇場正式奠基。 
1954年2月初,首都劇場正式定名。 
1955年,首都劇場正式竣工並對外開放。 
1956年8月20日,首都劇場正式歸屬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1999年,北京市政府撥款7000萬元人民幣,對首都劇場進行了竣工后的首次全面大型整修。

建造簡介


首都劇場
首都劇場
隸屬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專業劇場。是新中國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話劇為主的專業劇 場,同時可供大型歌舞、戲劇演出和放映電影之用。1954年建造,設計者為林樂義。
在建築風格上,借鑒了歐洲與俄羅斯的建築風格,體現了東西方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給人以莊重、典雅之感。

內部結構


演齣劇目
演齣劇目
劇場佔地0.75公頃,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平面布局集中完整,在一中軸線上安排各主要 功能部分。前廳中央為方形大廳,兩側有存衣廳、廁所及主樓梯。大廳二層為環行跑馬廊,三層為設有音樂台的宴會廳,經屋頂平台可與台後相通。觀眾廳平面為矩形,寬24米,長26米,高12.5米,共1302座,其中池座900席,樓座402席,樓座兩側有沿邊挑台。天花採用集中式大花裝飾。舞台深19.5米,寬26.5米,高18.5米,台口寬13米,高8.5米,有電動活動台口。兩側有副台,基本台中央有我國當時在劇場中自行設計施工的唯一轉檯,直徑16米。舞台上部有電動及手動吊杆67道及完善的燈光設備。台前有可容80人的樂池。化妝室及候場部分佈置在舞台後部。後台有寬敞的排練廳,其一側的天井供化妝室、排練廳等通風采光之用。貴賓休息室在舞台一側,有獨立出入口,與觀眾活動互不干擾。
中央大廳舞台深19.5米,寬26.5米,高18.5米,台口寬13米,高8.5米,有電動活動台口,兩側有副台,基本台中央有轉檯,直徑16米,台前有可容80人的樂池。排練廳,化妝室及候場部分均布置在中央後部。
劇場的音響、燈光及一些其它設備均已更新為較為先進的控制系統。劇場舞台台深21米、高22米,備有吊杆42道及各式燈具。舞台台口寬12米、高7.5米轉檯直徑16米。兩席為上下兩層,共可容納1200人,可以接待大、中型的話劇、歌舞、戲曲、會議以及其他藝術活動。首都劇場在1955年正式交付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使用,先後在本劇場上演了如《茶館》、《雷雨》、《天下第一樓》等一系列中外名著,為我國的話劇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座席分上下兩層,共可容納1200人。一層20排,每排33人左右,可容納706人,二層6排,共267座,包括第七排41座,此排座位基本不出售。
劇場建造時,正是中國向前蘇聯“一邊倒”的年代,建築設計的理念也不例外。劇院方面,有濃重的中亞傳統風格的塔什干歌舞劇就是榜樣。首都劇場的平面和外形構圖與塔什干劇院基本相仿,但在建築和室內外裝飾上體現出了中國民族傳統建築的特色,如使用雀替、額枋、影壁、藻井、華表以及瀝粉彩畫等,使這座對稱莊重的現代建築具有強烈的中國建築藝術風貌。

演齣劇目


回家劇目
回家劇目
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劇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漢的劇作而聞名於世,其代表 性的劇目有《虎符》、《蔡文姬》、《武則天》、《龍鬚溝》、《駱駝祥子》、《茶館》、《雷雨》、《日出》、《北京人》、《名優之死》、《關漢卿》以及外國劇目《慳吝人》、《伊索》、《帶槍的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著名戲劇大師焦菊隱曾擔任劇院的總導演,培養出了以于是之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藝術家。進入八十年代以來,一大批優秀青年演員脫穎而出。主要劇目有《王昭君》、《絕對信號》、《小井衚衕》、《紅白喜事》、《狗兒爺涅盤》、《天下第一樓》、《李白》、《鳥人》、《旮旯衚衕》、《北京大爺》、《古玩》、《風月無邊》、《萬家燈火》、《趙氏孤兒》等。上演的外國劇目主要有《貴婦還鄉》、《上帝的寵兒》、《推銷員之死》、《洋麻將》、《嘩變》。其中多部劇作演出百場以上,多次分獲國家級的"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和北京市政府頒發的"金菊花獎"、 "文學藝術獎"。
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於廣大觀眾之中。1980年,《茶館》赴德國、法國和瑞士演出,開創了中國話劇走出國門之先河。此後,劇院的《茶 館》、《王昭君》、《天下第一樓》、《推銷員之死》、《狗兒爺涅盤》、《鳥人》、《阮玲玉》、《古玩》、《無常女吊》等戲先後出訪了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韓國、埃及等國及香港、台灣、澳門等地區進行演出。劇院現有以演出話劇為主的三個劇場:首都劇場、人藝小劇場、人藝實驗劇場。劇院所屬的舞台美術製作中心建有專業化的製作基地,擔當本劇院及其它演出院團布景、服裝、道具的製作。
即將上演:
演出時間演出名稱
2013-09-28至11-01楊立新導演經典話劇《小井衚衕》
2013-11-17林兆華導演話劇《窩頭會館》
2013-11-22至11-27徐昂導演話劇《喜劇的憂傷》
2013-12-25至2014-01-12林兆華導演話劇《阮玲玉》

價值意義


首都劇場新中國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話劇為主的專業劇場。 
首都劇場一樓有北京惟一一家戲劇書店和曹禺紀念館。劇場二樓有老藝術家藝術館,裡面懸掛著老演員們的國畫和書法作品。劇場四樓是中國惟一一家戲劇博物館,青磚灰瓦式的裝修,加上曹禺等戲劇名人的蠟像和大量史料,使得中國的百年戲劇史躍然眼前。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首都劇場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2號。
交通
交通路線: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於美術館站下車即可到達。
門票
參觀門票免費,演出活動另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