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燭影搖紅的結果 展開
燭影搖紅
詞牌名
燭影搖紅,詞牌名,又名“玉珥墜金環”“憶故人”“秋色橫空”等。以毛滂詞《燭影搖紅·送會宗》為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後段五句三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字,前段五句兩仄韻後段五句三仄韻;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的變體。代表作有廖世美《燭影搖紅·題安陸浮雲樓》等。
北宋中期王詵詞原調名為“憶故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七云:“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丰容宛轉為恨,遂令大晟府別撰腔。周美成增損其詞,而以首句為名,謂之《燭影搖紅》。”王詵此體格律極嚴,《詞律》與《詞譜》所標註字聲平仄,一字不易,必須照填。元趙雍詞更名“玉珥墜金環”,元好問詞更名“秋色橫空”。毛滂《燭影搖紅》三首即在王詵詞基礎上句式略變而改調名,如其《歸去曲》:“鬢綠飄蕭,漫郎已是青雲晚。古槐陰外小闌干,不負看山眼。此意悠悠無限。有雲山、知人醉懶。他年尋我,水邊月底,一蓑煙短。”此體是將第二、三句九字句改為七字句,為四十八字體。周邦彥《燭影搖紅》又將毛滂一體合為單調,又變為重頭曲之長調九十六字體。周詞之音譜已與王詵之體不同。
自周邦彥創此體后,宋人均沿用。吳文英七首用以祝壽、宴樂、詠物、祈雨,多為祝頌之詞,其《元夕雨》一首頗有丰容婉轉之致:“碧淡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漸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羅襪塵生,行裙紅濺。銀燭籠紗,翠屏不照殘梅怨。洗妝清靨濕春風,宜帶啼痕看。楚夢留情未散。素娥愁、天深信遠。曉窗移枕,酒困香殘,春陰簾卷。”劉克莊以此調作豪氣詞:“拙者平生,不曾乞得天孫巧。那回添扈屬車來,豈是齊卿小。此膝不曾屈了。更休文、腰難運掉。前賢樣子,表聖宜修,申公告老。涼簟安眠,絕勝傣直鈴聲攪。集中大半是詩詞,幸沒潮州表。月夕花朝詠嘯。嘆人間、愁多樂少。蓬萊有路,辦個船兒,逆風也到。”此詞風格恣肆,改變丰容婉轉之度,是為別調。
正體,雙調,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後段五句,三仄韻。以毛滂《燭影搖紅·送會宗》為代表。周詞前段即此詞體也,故可平可仄即可參之,餘校毛詞別首及賀鑄詞。賀詞前段第三句“離魂十里念佳期”,“十”字仄聲。後段第二句“但衾枕餘芳剩暖”,“枕”字仄聲,毛詞別首“喚人醒不教夢去”,“不”字仄聲。第三、四、五句“他年尋我,水邊月底,一蓑煙短”,“他”字、“邊”字、“煙”字俱平聲,“月”字、“底”字、“一”字俱仄聲。
變體一,雙調,五十字。前段五句,兩仄韻;後段五句,三仄韻。以王詵《憶故人·燭影搖紅》為代表。周詞後段即此詞也。但此詞前段第二、三句共九字,疑“向”字、“乍”字或歌者所添襯字耳。
變體二,雙調,九十六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以周邦彥《燭影搖紅·香臉輕勻》為代表。此詞前段即毛詞體,後段即用王詞,但第二、三句,王詞九字,此則刪去二字,作七字句,仍是王詞體也。此詞可平可仄,查宋詞悉與小令同,惟前後段第八句,或作“仄仄平平”,或作“平仄平平”,則與小令異。又前段第二句,方岳詞“宮雲透曉青旗報”,“宮”字平聲。前後段第六句,高觀國詞“正慘慘雲橫疏影”、孫惟信詞“軟紅街清明還又”,“疏”字、“還”字俱平聲,亦與小令異。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燭影搖紅·送會宗》
中仄平平,仄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老景蕭條,送君歸去添凄斷。贈君明月滿前溪,進到西湖畔。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平仄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中平中仄。
門掩綠苔應遍,為黃花、頻開醉眼。橘奴無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憶故人·燭影搖紅》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無奈雲沈雨散,憑闌干、東風淚眼。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燭影搖紅·香臉輕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中平中仄。
香臉輕勻,黛眉巧畫宮妝淺。風流天付與精神,全在嬌波轉。早是縈心可慣,那更堪、頻頻顧盼。幾回得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仄中中、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中平中仄。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北宋】王詵《憶故人·燭影搖紅》
【北宋】毛滂《燭影搖紅·送會宗》
【北宋】周邦彥《燭影搖紅·芳臉勻紅》
【南宋】廖世美《燭影搖紅·靄靄春空》
【南宋】廖世美《燭影搖紅·題安陸浮雲樓》
【南宋】張掄《燭影搖紅·上元有懷》
【南宋】孫惟信《燭影搖紅·一朵鞓紅》
【南宋】劉克莊《燭影搖紅·拙者平生》
【南宋】吳文英《燭影搖紅·碧澹山姿》
【南宋】吳文英《燭影搖紅·賦德清縣圃古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