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傳薌
姚傳薌
姚傳薌,江蘇蘇州人,著名崑曲演員和劇作家,是近代以來崑曲發展的重要人物。
人物關係
姚傳薌
1921年9月初在雙塔小學讀二年級時,與同班同學周根榮(周傳瑛)一起輟學入崑劇傳習所。他師承許彩金、尤彩雲,后又從學於錢寶卿、丁蘭蓀,工五旦、六旦。20世紀20年代中葉,傳習所在滬“幫演”階段,及後轉入“新樂府”初期,傳薌大多飾演配角。評論家黃南丁慧眼獨具,讚揚其扮演的某些角色“淡雅宜人,濃纖合度”,是“可造就的人才”。後來,傳薌得到熱愛崑劇的學者張宗祥(冷僧)的資助,先後向原全福班名旦錢寶卿、丁蘭蓀學戲,技藝漸趨成熟,主戲逐漸增多。
姚傳薌
姚傳薌在表演藝術上既不遊離於師承,又不墨守成規,並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有所發展提高。他向錢寶卿所學的《療妒羹·題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內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見長的傳統摺子戲,后經他的不斷豐富完善,已成為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戲。1982年初,他將此戲授予學生王奉梅。同年5月,王在蘇州“兩省一市崑劇會演”中獻演,獲與會行家的高度讚揚。后該戲被競相學習搬演,成為全國各崑劇院團的優秀保留劇目。江蘇省崑劇院在原有《遊園》、《驚夢》、《尋夢》的基礎上,新增表演藝術已失傳的《寫真》、《離魂》二折,串連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參與主教、設計、排練的成功之作。其中《寫真》開排時,他與導演、演員相互切磋,設計杜麗娘持柳枝上場,使其與上折夢境情節銜接。在末折《離魂》中,他巧妙地運用《蝴蝶夢》中“莊周脫殼”變形的手法,表現杜麗娘之殤,為全劇畫龍點睛之筆。該劇在1982年“兩省一市崑劇會演”中演出,被專家們譽為風格清新統一、頗能體現南昆特色的佳作。
傳薌還積極參與戲曲會演和其他藝術活動。如:1954年10月,曾榮獲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1962年12月在“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又主演了名劇《尋夢》;1993年2月他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邀請,與學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講學。姚氏主講《牡丹亭·遊園、驚夢》、《蝴蝶夢·說親、回話》中的旦角表演,受到聽講的崑曲愛好者及在校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他還接受當地《大公報》記者採訪,在該報發表了《姚傳薌談崑劇近況》一文。
1996年4月5日在杭州病逝,終年 75歲。
1912年,農曆壬子年
1996年4月5日,農曆丙子年二月十八日
蘇州崑劇傳習所 傳字輩 學生
姚傳薌口齒清晰,唱腔柔和圓潤,身段舞姿優美,善於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達人物複雜微妙的心理活動。飾演《牡丹亭·遊園、驚夢、尋夢》中杜麗娘、《西廂記·跳牆、著棋》中崔鶯鶯、《水滸記·借茶、活捉》中閻婆惜、《荊釵記·繡房、別祠》中錢玉蓮、《同窗記·訪友》中銀星、《釵釧記·相約、討釵》中芸香、《呆中福》中葛巧姐等角色,均極佳妙。尤其是昆旦獨角主戲《尋夢》、《題曲》兩個名折,獨傳名師錢寶卿之藝,成為其畢生最負盛名的拿手傑作,受到行家與觀眾的高度評價。有位署名未翁的老觀眾,連續兩次觀看《尋夢》后,特在《申報》著文感嘆姚傳薌“為絕妙之才”。“論其勝處,尤在傳神。以雙眸為主,而眉心顴頰唇吻輔之,遂覺凝盼含羞,輕顰淺笑,無不適如分寸。其發音清越而圓潤,……舞姿亦復工細。指點亭台,摹擬榆楊,億人夢之前歡,傷對花之獨宿,俱一筆不苟,深深體貼出之。”又說:“彼蓋能創造一神化境界,攝住觀眾心魂。”以致“曲終下場,乃忘鼓掌,頷首默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