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批判主義

經驗批判主義

亦名馬赫主義(Machism)。

現代西方哲學學說與流派之一。

十九世紀70-80年代由奧地利哲學家馬赫與德國哲學家阿芬那留斯創立。實證主義的第二種演變形態。仿效康德的“批判哲學”而命名。

基本介紹


empirio-criticism
它主要特點就是把經驗主義當做哲學的出發點,用客觀性來研究哲學,利用和曲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的成果,利用對傳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性的批判,擴大應用辯證法的原理,提出哲學的樸素實在論。
主張“批判”或“清洗”掉經驗中的客觀內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經驗“純粹”化。“純粹經驗”構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東西。
馬赫提出要素說,構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覺,客觀事物是“感覺的複合”。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則同格論”,認為客體不能離開主體而存在。他們還提出“思維經濟原則”,這是“認識論的基礎”。
經驗批判主義的理論,曾為許多哲學家所承襲,並被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利用來反對馬克思主義。
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認為,它只不過是貝克萊唯心主義(“恩·馬赫關於物即感覺的複合的學說,是主觀唯心主義,是貝克萊主義的簡單的重複”)與休謨不可知論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