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書院

湖南省湘鄉市東山書院

湘徠鄉市東山書院始建於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迄今已屆百年。這裡,歷史悠久,毛澤東、譚政、陳賡等英才輩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書院簡介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
書院初建時曰東山精舍,1900年改稱東山書院,1905年建產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1940年改辦中學,名曰湖南省私立東山初級中學,直至全國解放。1951年,私立東山初級中學與湘鄉市一女子職業學校合併為湘鄉市一初級中學。1952年,中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決定在書院舊址恢復東山學校,定名為“湖南省立東山小學”。1958年9月10日,毛澤東給師生寫信並題寫校名后稱東山學校。現在東山書院已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880年(光緒十六年),下里(亦稱首里)士紳許時遂、黃光達、陳膺福、王曉棠、蔡中鑾、庾億、潘學海、許襄雲、楊容熙、彭國霖等十餘人,因本地學子求學不便,在知縣嚴鳴琦的支持下,發起集資籌建東山書院。光緒十七年,新疆巡撫劉錦棠因病返鄉,為籌建書院捐銀二千兩,被推為倡修。
1895年,書院建設尚未動工,而清朝政府在甲午戰爭徠中一敗塗地,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面對國是日非,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形勢,許時遂等人痛感建立舊式書院,培養崇儒通經的舊式人才已不能滿足國家的需要,必須培養能夠“興國而強兵,足民而豐財”的實材。而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唯有興辦帶有救亡圖存性質的新式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於是,他們在當年的十二月初六日,直接上書湖南巡撫、維新派的積極支持者陳寶箴,要求“仿湖北自強學堂成法”。“及時興辦”東山精舍。陳寶箴對他們的稟文和《東山精舍章程》非常讚賞,因此當日就批複:“仰湘鄉縣移令該,轉飭東山精舍紳董,迅速舉辦,以收興學育才之效。”

書院特色


東山精舍的最大特點是設算學、格致、方言、商務四齋,分科造士。格致是聲、光、電、化等自然科學的總稱,方言指語言文字,目的是造就翻譯人才。培養人才強調“崇實”,“教之以實事,程之以實功”,以便“養成材”。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清政復古,東山精舍自行解體。它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是它開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其意義是很大的。同時,它把社會需要作為辦教育的出發點,“培養實用人才,以濟當時之急”的辦學方向,也是值得繼承和發揚點。

興校育才


東山書院從1890年開始籌建,1896年十二月奠基,1897年(歲次丁酉)建成正廳三進,1900年六月全部落成。事閱十年,工程和一萬四千七百一十四千九百文。主其事者,除許明遂等十人外,尚有劉昌炎(籌捐)、謝崧岳(工程)、楊翼卿(度支)等人。書院轄田854.2畝,房屋六座,林牧場兩處,歲收租谷一千三百五十五石一斗,作為辦學經費。
書院正廳三進,東西各五齋,合計六十餘間。整個建築規模宏偉,屋宇軒昂,環境幽雅。“主講有堂,遊憩有所,齋房庖福,網不備具。枕山面面野,環以大溪,繚以長垣”,確是一個求學的好地方!書院門額為漢白玉石,上書“東山書院”四字,為當朝書法家黃自元所書,正廳左廊牆上上有知縣陳吳萃所撰《東山書院記》。
書院落成后,當年十一月十五日開始課士。東山精舍隨之改稱東山書院。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七月,里紳士王剛、楊炳謙、彭夢日等發起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公立東山高等小學堂,1905年正月開始招生,學制三年(1921年後改為兩年)。從此時起至1940年,共辦45個班,畢業學生2000餘人。起初以天干序班,從第八班開始改為數字序班。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
東山高等小學堂訂有校訓,譜有校歌。校訓曰:“公誠勤儉”,制以黑底金字匾懸於正廳。兩旁在柱上有楹聯一副:“公畢方將私治,師嚴然後道尊”。高等小學堂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是按照現代學校的原則和要求進行的。當時課程有修身、國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英語、體育、圖畫、音樂等。教學方法強調主導和主體、教與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做到了循循善誘,生動活潑。
東山高等小堂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有一批象李元甫、龔翼鵬、肖岳英、沈春龍這樣的思想進步,慧眼獨具的教師。龔翼鵬治校嚴謹,教學勤奮,在他擔任堂長時期,學生成績優良,受到了湖南省提學使司的嘉獎。李元甫熱心教育事業,積極倡導新學,而且慧眼識珠。毛澤東來學校報考時,李看了他的題為《言志》的考試作文後,立即大加讚賞,認為他是“一名救國材”,並且破格錄取了他。後來又支持他去長沙報考中學堂。肖岳英一生清貧,淡泊名利,熱愛教育事業。他和兒子肖三、肖子升給了毛澤東這個農家子弟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岳英先生的子孫為了弘揚他關心教育事業的,還把他僅有的一點遺產捐給了東山學校,設立了“肖岳英獎學金”。沈春農早年參加民主革命,1925年入黨,大革命時期投身於農民運動,最後慷慨就義。此外,還有不少知名與不知名的進步教師。例如:一九三0年楊再麟烈士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漣水河畔,第二天就有一位東山高等小學堂的教師寫詩憤怒聲討:龍城風暴漣水寒,壯士熱血灑沙灘。一十八年成好漢,鎮湘台上看青山。”

傑出人才


東山高等小學堂以其關心國家民族命運和教學內容新著稱於時,聞名遐邇,因而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熱血青年。毛澤東就是一例。他是湘潭人,本不屬學校招生範圍,但他久聞其名,極想來校求學。一九一0年秋,毛澤東考入東山,編在戊班。在這裡,他不僅接觸到了康、梁的變法維新思想,而且受到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即西方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啟蒙教育,因而眼界大開,萌發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毛澤東曾經深情地說:“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鄉教育”,“我在這個學堂有了不少進步”。
毛澤東
毛澤東
高等小學堂時期是一個人才薈萃的時期。除毛澤東外,新民學會創始人之一的肖子升曾就讀於第一班,肖三就讀於二班,柳宗陶(股東區特委書記)就讀於四班,易禮容就讀於七班,陳賡和楊幼麟就讀於九班,毛澤覃就讀於十班,譚政就讀於十六班。據我們不完全的統計,僅民主革命時期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就有九人。大革命時期,湘鄉的農民運動是聞名全國的。領導這一運動的骨幹,大多數是東山高等小學堂的校友。
如今,書院雖歷盡百年滄桑,但在歷代東山人的努力下,東山書院仍保存完好,仍是古樸典雅、莊嚴肅穆、斗拱飛檐、美輪美奐。毛澤東、譚政、陳賡、肖三、易禮容學習過的教室、寢室、自修室,讓人遙想起領袖、將軍、詩人、學者砥礪學業,指點江山的豪邁情情。而書院外則是石橋橫跨、便河清清、綠樹紅花、鳥聲清脆,讓人覺得百年書院是古樸而不失清新,莊嚴而又見活潑,身處其中,離了鬧市喧囂,只有百年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心中一片澄靜空明。
書院也被列為了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東山學校也因光榮的革命傳統成為了湘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東山書院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