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井岡山中學的結果 展開
- 1962年在江西創辦的公立學校
- 公立區重點中學
井岡山中學
1962年在江西創辦的公立學校
江西省井岡山中學始建於1962年,原校址在井岡山市茨坪鎮。1965年,毛澤東主席重上井岡山時接見了包括井岡山中學全體師生在內的井岡山人民。同年6月郭沫若為井岡山中學題寫了校名。
1979年學校被列為江西省首批重點中學,學校先後獲得“江西省德育示範學校”、“江西省中小學平安校園示範學校”、“江西省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江西省“尊師愛生先進單位”、全國“第四屆和諧校園先進學校”、“奧林匹克示範學校”、吉安市師德先進集體、吉安市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試驗首批試點學校等榮譽稱號。2020年11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秉承“尊重差異,分層教學,多元評價,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做一個大寫的井岡人”為校訓,以“文明和諧,團結進取”為校風,以“敬業善教,愛生樂群”為教風,以“勤學善思,互助共勉”為學風,牢固樹立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用心做事的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求新思變的開拓精神、創建品牌教育,向著江西省優秀師範中學邁進。
2008年6月,市委、市政府在井岡山市新城區選址建設新校區,2009年8月正式開學。
井岡山中學始建於1962年,1979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井岡山中學原校區位於茨坪,為提升井岡山教育,打造井岡山教育名片,井岡山市委、市政府於2008年無償劃撥356.9畝土地,投資1.5億元,高起點、高標準在新城區建設了可容納5000多人的新校區。2009年秋季,新校區正式啟用。
井岡山中學
新校區佔地面積356.9畝,建築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現可容納5000多名學生學習、生活。現擁有教學樓3棟,學生公寓6棟,綜合樓、實驗樓、科技樓、後勤服務中心、體育館各1棟,及一個400米塑膠運動場和12個硅PU籃球場。校園設施一流, 布局合理。在校園道路命名上體現了井岡山紅色文化特色,主要建築命名則體現了傳統文化特色。
立人樓(綜合樓):立人,扶持、造就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進德樓(一教樓):進德,猶言增進道德。《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晉潘岳《閑居賦》序:“是以資忠履信以進德,脩辭立誠以居業。”唐李山甫《司天台》詩:“景公進德星曾退,漢帝推誠日為回。”陳毅《悼羅炳輝將軍》詩:“患難共朝夕,進德君不朽。”
樹功樓(三教樓):樹功,建立功勛。《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此誠聖賢拯救之秋,烈士樹功之會也。”清唐甄《潛書·辨儒》:“自宋以來,聖言大興,乃從事端於昔,樹功則無聞焉。”
辦學30多年來,井岡山中學形成了三大特色:
一、由井岡山光榮的革命歷史賜給的革命傳統教育制度化、系列化、整體化、陣地化;
井岡山中學鳥瞰圖
三、因地理位置所造就的廣交朋友,取長補短的思路。
學校先後邀請了錢偉長、段力佩、王梓坤、左兵等專家來校講學,教師素質顯著增強。教師在各級報刊上發表論文近300篇,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有250人次獲獎(其中國家級10人)。在畢業生中,獲博士學位者9人,碩士學位者24人。學校先後與上海交大附中、北京123中學、深圳育才中學、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湘潭大學附中結為友好學校。
1979年井岡山中學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1988年由江西省體委、江西省教委命名為“江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8年被吉安地區授予“德育示範學校”稱號,近三年連續榮獲市級教學質量目標考核達標第一名;
2020年11月,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2008年井岡山市委、市政府無償劃撥356.9畝土地,投資約1.2億元,高起點、高標準在新城區建設的一所可容納4500人的高級中學——井岡山實驗學校(2008年6月20日奠基動工),2012年5月,正式更名為井岡山中學(新城區),校址位於井岡山市新城區八面山大道,郵編:343603 。
學校自2008年6月20日奠基開工以來,克服重重困難,在確保質量、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全力以赴進行建設。截至2009年8月底,共籌集資金五千萬元用於實驗學校的建設,使實驗學校一期三棟教學樓、五棟學生公寓、一棟師生食堂,共計三萬五千多平方米的建築工程如期完工。校園內主要道路、供水供電等設施也已竣工並交付使用、確保了實驗學校如期開學。圍牆、科技樓、實驗樓仍在緊張有序地施工中。截至2013年6月,上述工程均已順利竣工,並已交付使用。
教風:敬業善教、愛生樂群
學風:勤學善思、互助共勉
校風:文明和諧、團結進取
校訓:做一個大寫的井岡人
辦學理念:尊重賞識關愛
辦學目標:力求人人升學,更求個個有為
始終堅持以“做一個大寫的井岡人”為校訓,確立“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多元評價、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向,努力實現“溫馨家園、生態公園、學習樂園、文化聖園、智慧校園”的“五園”願景,力爭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