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位於定西市安定區東部,距市區17公里,312國道和平定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屬典型的純山區乾旱鄉。總流域面積222.8平方公里,耕地10.2萬畝,人均5.6畝。全鄉轄20個行政村,分別是榆林村、下灣村、青嵐村、打鹿村、紅庄村、青義村、王灣村、鄭溝村大坪村、原坪村、廟坪村、上坪村、青灣村、車門川村、花岔村、任川村、賈川村、趙家岔村、郭川村和付家村,12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09戶,農業人口18328人,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681元。

發展


全鄉緊緊圍繞“優化發展環境、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發展步伐、增強發展後勁”的總體思路,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保障,大力發揚“凝心聚力、艱苦奮鬥”的團隊精神,著力提升馬鈴薯、畜草、勞務、旱作高效農業四大產業,突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生態建設三大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事業、民生改善、平安創建三大工程,促進政府職能、幹部作風兩大轉變,迎來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機遇。

榮譽


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
2005年3月安定區委、區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2006年3月市建委授予“全市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7月區委授予“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3月獲得全區“基層組織建設一等獎”,2007年7月省委組織部、發改委、財政廳授予“全省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0年獲得全區“基層組織建設三等獎”,2011年2月被評為“市級平安鄉鎮”,2011年6月區委授予“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新農村建設


青嵐村

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位於定西市安定區以東17公里的山區,總流域面積222.82平方公里,耕地10.2萬畝,人均5.3畝。全鄉轄20個行政村,127個村民小組,4453戶18264萬人。2012年我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思路,建設新農村小康住宅50套,共分兩種戶型。在具體建設中,我們做到了“三高五結合”。
“三高”:一是高起點規劃,就是把新農村建設推向全區乃至全市新農村建設的制高點,把青嵐村新農村建成全區乃至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來抓。二是高標準建設,就是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統一進度、分步實施”的原則,針對一般戶、困難戶、貧困戶和特困戶設計四種補助標準,戶均分別補助1萬元、1.2萬元、1.26萬元和1.35萬元,兩種戶型,即一層半和一層。三是高速度推進,通過政府配套物資推動、市場配置資源拉動、農戶籌資籌勞促動的辦法,高速度完成工程建設,現已建成33戶,還有17戶正在建設。
青嵐山鄉
青嵐山鄉
五結合”:一是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通過建設新農村,使鄉區面積擴大了0.5平方公里,繁榮了商貿經濟,實現了小城鎮建設一街一景、一樓一景、一步一景、步步有景的目標。二是與市場建設相結合。通過王定公路拓寬改造,臨街鋪面開發,實現與青嵐市場相連,形成完善的商貿市場體系。三是與產業開發相結合。一方面門面開發促進商貿業的流通,另一方面按照生態循環經濟的理念,調整農業內部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什麼賺錢養什麼,培育壯大肉羊養殖等後續產業。四是與綜合文化站建設相結合。充分挖掘青嵐文化產業,繼承發場傳統民俗文化、大力傳播現代文明,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科技培訓和各類文化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全鄉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五是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相結合。通過資源合理利用、產業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青嵐村逐步打造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小康村。

大坪村

青嵐山鄉大坪村位於定西市安定區東部,距市區僅5公里,總流域面積4.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17畝,人均4.7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123戶,539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坪村興修梯田、築壩蓄水、植樹造林,成為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旗幟。
大坪人民緊緊圍繞“重塑大坪新形象,再創大坪新輝煌”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著眼於農民增收致富,發展特色產業,加強流域治理,開展文明創建,強化基層組織,不僅實現了穩定解決溫飽的目標,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4640元,被中央文明委評為第三批全國文明村。
一是加強陣地建設強保障。在金川公司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下,建成了“便民服務中心、信息諮詢中心、文化活動中心、政策宣傳中心、民主議事中心”為一體的佔地430平方米的辦公樓。被甘肅省人社廳評為“甘肅省千村引智優秀示範村”,安裝了多媒體信息衛星數據廣播系統,成為全省衛星數據廣播第一村。
二是加強隊伍建設增活力。大坪村成立了黨總支部,下設馬鈴薯產銷協會、養殖協會、勞務產業協會、蔬菜產銷協會、村務管理5個黨支部,為發揮黨組織職能、聚合黨員智慧、推進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現任黨總支部委員會委員平均年齡為55歲,比上屆降低1歲;大專文化程度2人,高中文化程度2人,小學文化程度1人,吸納了農產品加工、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和養殖業致富能人,為引領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加強民主管理促和諧。為加強民主管理,村上成立了村民議事會、監事會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組織,制定了“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等民主管理制度,增強了工作透明度,暢通了群眾訴求渠道,被命名為“全省民主法制示範村”。製做了“走進大坪”圖片展,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廉政教育,被區紀委命名為全區首批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四是改善生產條件強基礎。大坪村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修築塘壩5座,配套渠系3000米,實施“121”雨水集流、集雨節灌工程水窖560眼,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穩定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累計建成閣樓式小康住宅118戶,硬化村社道路6.5公里,實施國家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試點項目,改造舊梯田1200畝,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安裝太陽能路燈22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