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出必行

成語

注音 ㄧㄢˊ ㄔㄨ ㄅㄧˋ ㄒㄧㄥˊ 拼音 yán chū bì xíng,漢語成語,表示說了就必須做到。比喻一個人很講信用。

言出必行說明了一個人的為人及處事態度和風格。

釋義


言出必行說明了一個人的為人及處事態度和風格。

成語


詞語信息

【字詞解釋】言:說 言者意之聲(尚書)
出:(說)出來。
必:(就)一定,將會。
行:(可以、要)做(到),實踐。
【用法】多用來比喻一個人很有信用。
【成語性質】褒義詞
【近義詞】 “說到做到”、 “一字千鈞”、“一言為定”、“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
【反義詞】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信口雌黃
【下句】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名詞釋義
言出必行說明了一個人的為人及處事態度和風格。

傳說

齊桓公言出必行
當時齊國欲稱霸中原,連年征戰,魯國接連被齊國打敗,不得已屈服了齊國。
周厘王元年,桓公以周王命布告宋、魯、陳、蔡、衛、鄭、曹、邾諸國,約以三月朔日,會盟於柯(今山東東阿西南)地。
魯庄公前往會盟時問:“誰願和我同去?”
將軍曹沫請往。
庄公說:“你三次都敗給齊軍,不怕齊人笑話?”
曹沫說:“我去自會雪恥。”
庄公說:“如何雪恥?”
曹沫說:“君當其君,臣當其臣。”
庄公說:“寡人越境求盟,猶如再敗了一次。若能雪恥,我聽你的!”於是,庄公便和曹沫同行。
這次會盟隆重莊嚴。盟壇高築,兩邊大旗招展,甲士列士,十分威武。
齊桓公和管仲正坐壇上。會盟規定,只許魯君一人登壇,其餘隨員在壇下等候。
當魯庄公來到會場,將要升階入壇時曹沫戴盔披甲,手提短劍緊跟魯庄公身後。
會盟賓相告訴曹沫只能在壇下等候,曹沫瞪大眼睛怒目而視,嚇得賓相後退幾步,魯庄公與曹沫就順階入壇。
魯庄公與齊桓公經過談判,正準備歃血為盟,這時,曹沫突然拔劍而起,左手抓住齊桓公的衣袖,右手持短劍直逼齊桓公。
頓時齊桓公被嚇的目瞪口呆。
管仲忙插進齊桓公與曹沫中間,用身體保護住齊桓公,問: “將軍要幹什麼?”
曹沫正然道:“齊強魯弱,你國侵略魯國,欺人太甚。現在魯國城破牆毀,請考慮怎麼辦?”
齊桓公見形勢不妙,急忙說:“大夫且慢,你說怎樣就怎樣!”
曹沫說:“要求歸還被侵略的城池!”
齊桓公連忙答應,說:“寡人馬上與你立誓。”並向天指日發誓決不反悔,也不追究曹沫劫盟之罪。曹沫收劍,微笑自如,遂簽定盟和約。
會盟結束,魯國君臣勝利回國。齊許多臣憤憤不樂,都要桓公毀約,桓公曰:“寡人已許曹沫矣!匹夫約言,尚不失信,況君乎?”

現代感悟


在現代這個社會,謊言流行,要真正做到言出必行,那是一個人的道德良好的表現。言出必行執行的是自己所允諾做的事情或者話語,此行為必將得到別人的尊重。言必行,行必果,應成為個人修養的一部分。
So said, so done.說到做到,言出必行。
典型人物: 2005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陳健
1969年8月15日,20歲的上海知青金訓華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來到黑龍江遜克插隊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陸續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當年跟金訓華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陳健。
30多年裡,無論颳風下雪,陳健每年要到金訓華墓地祭掃。他信守著當年戰友下葬時自己心底默默許下的一個諾言:一輩子留在此地,陪伴這位長眠黑土地、再也不能還鄉的戰友。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只是良心的自我約束,但是他卻為此堅守37年,放棄了夢想、幸福和骨肉親情。淡去火紅的時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識的風範,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承諾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應該是一個人做事的原則,同時更是做人的原則。在當今的社會,這方面的缺失是很嚴重的。但是我們不一定要真正做到,但事實上我們要大體上做到就夠了。因為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總會有欠缺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