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魚
黑色和褐色的淡水魚
成魚,是淡水魚的一種,皮滑,主要顏色為黑色和褐色,可以人工養殖。
(1)天熱水溫高的水較肥時,池魚可能在黎明或下半夜浮頭。如天氣悶熱,又加整日陰雲霾或有陣雨,可能提前浮頭;
(2)魚體無病,但吃食量突然減少,表明水中缺氧,可能發生浮頭;
(4)4~5月份,水溫逐漸升高,水質逐漸轉濃,如遇天氣變化,池魚往往發生“暗浮頭”,大批魚集中到水的上層,但尚未達水面。當暗浮頭繼續進行,使上層水中也缺氧時,就可能浮頭。
防止方法為:開增氧機;加註新水;向池中潑灑黃泥水加食鹽水(每公頃池塘用黃泥150千克,加水調成糊狀,再加食鹽150千克的水溶液,拌勻后潑灑分池);黃泥水加尿(數百千克);食鹽(150千克)水;明礬(45~75千克)水;石膏粉(45~60 千克)等。其作用可能是使水中懸浮的有機微粒及膠體凝結沉澱,減少溶氧消耗,黃泥中並含有鐵、鋁的氫氧化物膠體,能使有毒的硫化氫變成無害的硫化鐵等。
池塘施肥方法分施基肥和施追肥2種。
(1)施基肥
施基肥一般採用有機肥料,糞肥、綠肥、廄肥均可。施肥的方法,可將肥料遍施於池底或積水區的邊緣,經日光曝晒數天,適當分解礦化,翻動肥料,再曬數天,即可注水。施基肥的數量應較大,一次施足,視池塘肥瘦,每公頃施數百千克至千餘千克不等,有時施基肥是池塘注水後進行,將肥料分堆於沿岸淺水處,隔數天翻動1次,使肥分逐漸分解擴散於水中。
肥水池塘和養魚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較多,一般不需要施基肥。
(2)施追肥
具體施肥量每公頃每次數百千克至 1500~3000千克不等(因肥料種類和濃度不同而有較大差異),池水以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在25~40厘米為宜。
經常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程度如何;日間結合投飼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水食情況,近黃昏時檢查全天吃食情況和觀察有無浮頭預兆。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易發生嚴重浮頭,還需在半夜前後巡塘,以便及時制止浮頭,防止浮頭髮生。
巡塘是對養魚工作的綜合檢查,是發現問題的有效辦法。巡塘要堅持經常,做好記錄,仔細分析發生的一系列現象,做出準確判斷和確定有效措施。主要從3個方面著手,概括為“三看”。
一看天
,天氣變化異常(如陰天、大風、悶熱、有霧等)對池魚、池水有不利影響,對飼養也有影響,預測天氣變化,推斷天氣變化,推斷對生產影響,作出防範措施。
二看水
三看魚
,觀察魚吃食的情況、活動情況、有無異常反應、有無死魚,控制適宜日糧,有病早治,無病先防。
在運輸之前,要提早將黑魚圍捕起來,暫養於水池或網箱中,以便集中運輸。這樣可將成魚魚體上、口腔或鰓中的污泥、粘液清洗掉,以利提高運輸成活率。或行車前要連續換水2~3次,直至使魚體、口腔、鰓內無粘液和污泥后再運輸。下面介紹幾種成魚的運輸方法。
一、利用帆布簍或活魚運輸車運輸
利用帆布簍運輸時,將帆布簍固定在用鋼製或木製的撐架上,有圓形的和方形的兩種,容積0.5~0.8立方米。一般每簍能裝水250~400千克,裝鮮活黑魚80~100千克。這種運法一般成活率能達90%以上。
用汽車改製成的活魚運輸車,具有密封,保溫、增氧、排污、出魚等自動化裝置,可以長距離運輸。一般情況下,每輛活魚運輸車運輸黑魚的魚、水比例為1:2~l:1,即每噸水裝魚500~1000千克。活魚運輸車運魚時,魚箱內應設襯網,既可避免魚體互相碰撞,又便於出魚。
二、麻醉運輸
(一)巴比妥鈉
把魚放人1/7.5萬的巴比妥鈉溶液內運輸。不久魚就呈昏迷狀態,腹部向上,呼吸減慢,不遊動。在水溫10℃時,能麻醉十幾小時,放入清水后5~10分鐘就能緩解蘇醒。
(二)乙醚(或95%酒精)
運輸前用藥棉蘸乙醚(體重2~3千克的魚用0.5~0.8毫升)塞入魚口內,2~3分鐘后黑魚就麻醉,再將魚放入清水桶內或包在水草或濕布內運輸,一次可麻醉2~3小時。此法簡單易行,效果也好。
它是一種價廉易得的魚用麻醉劑,適宜的濃度為150~600×10-6。在水溫22℃時,存活時間6~13小時。此法安全可靠,無毒。運輸前預先配製成6.75%的碳酸氫鈉溶液(A液)和3.95%的硫酸溶液(B液)待用。如配製100×10-6的藥液2000升,可將A液和B液各1000毫升徐徐加入水中攪勻即成。
大量試驗證明,利用麻醉劑活體保鮮進行中、長途運輸,效果顯著,且無毒無副作用。
三、干法運輸
干法運輸適用於短途調運(6~8小時內)。原則是通風、避高溫、避曝晒,避免過度擠壓。盛黑魚的容器用塑料集裝箱或柳條筐等,內鋪水草或浸濕的軟草,放一層黑魚,鋪一層水草或濕草,最後上蓋水草,頂上加蓋。途中要經常淋水,夏季高溫時,有條件的可以加冰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