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粉
扎粉
扎粉又稱米粉,米線,江西萬載羅城人稱之曰扎粉。傳統扎粉又稱土扎粉,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小吃。由於其製作煩瑣,勞動強度大,出粉率比機榨米粉略低,近年來在城鄉市場較少見到,但土扎粉的香味好、有韌性,深受消費者喜愛。
1、主要設備:砂輪磨漿機一台或石磨一台,木製土榨機一台,含鑄鐵榨頭一個,銅榨板一塊。
2、工藝流程:早米→浸泡→洗米→磨漿→沉澱→去上清水→裝袋→壓榨去水→揉團→煮粉團→揉粉→裝榨→擠絲、煮粉→冷卻→盤粉→曬粉→扎粉→包裝→入庫
3、操作方法
①浸米、洗米、磨漿:浸米時,水蓋過米面20-30厘米。扎粉是一種發酵粉,浸米時間較長,冬季10-20天,夏季5-6天。在浸米的過程中,使野生的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在漿水中繁殖,使其產生髮酵味。浸好的米帶有臭味,這是正常的,製成扎粉后香味好。米浸好后洗凈雜質,進行磨漿,漿要求越細越好。磨好的漿水裝入缸中,米澱粉會很快下沉,去上清液后,將米漿裝入棉布袋中紮好口,榨去多餘的水分。
②壓榨:將米袋放於木榨上,榨去多餘的水分,或在米袋上放置石塊,使水流出。最終水分在45-50%。水分過低難以擠絲,過高煮制時易斷條。
③揉團、煮團:將除去多餘水分后的米粉揉成直徑約10厘米大小的粉團,放入鍋中燒煮,要求粉團四周熟透深度約3厘米。煮好後放在案板上,像揉面一樣,將煮好的粉團徹底揉勻。
④擠絲、煮粉、冷卻:榨頭放好榨板,將揉好的粉放入榨頭中。榨頭架在鍋的上方,待鍋中水沸后即可進行壓榨。壓榨好的粉絲掉在鍋中,上浮后立即撈起,放入冷水中迅速冷卻。
⑤曬粉、包裝:將長約25厘米、寬約15厘米的木框模具放在竹匾上,再將冷卻好的米粉絲放入模具中,移去模具,依次盤粉,盤好粉後放在太陽下曬乾。注意應避免烈日曝晒,以防斷條較多。待水分干至10-20%,即可收起用稻草繩紮好入庫。
說起扎粉,許多去過宜春的人都吃過,南方富庶的魚米之鄉,自古以來就有將富餘的米做成米粉的傳統。我的家鄉小鎮也不例外,較之雲南的過橋米線、廣西的桂林米粉、兩湖和廣東的寬粉、福建的細粉,江西的米粉自有其一番天地。晚米收割上來之後,經過浸米、磨漿、濾干、采漿等工序,做成一摞一摞乾的米粉,曬乾后的米粉捆紮成一紮扎,故稱扎粉,這樣也方便了攜帶。乾的米粉煮后瀝干變成濕的米粉,就可以開始了第二輪的加工,而炒扎粉最為風行。炒扎粉前,將干扎粉用溫水浸發至手捏不易斷,抓一把豎起來不易軟倒為止。然後,洗清瀝干待用。鋪料有瘦肉絲、小白菜、嫩蒜苗,均切成寸長段。火候要適中,將豬油燒至六成熱時,倒入肉絲煸炒,依次加入肉絲、蒜苗、小白菜,再加入少許湯料、醬油、紅椒末,成金黃色后,再放進扎粉拌炒。最後放入薑絲、胡椒粉、味精,澆上少許香油拌勻起鍋。家鄉的扎粉,炒法看似簡單,但其水土所孕育出的獨特的韌性和香氣,卻是其它的米粉所絕不能有的。扎粉已經成了宜春小吃的一部分,家鄉人食之,好之,習之,那從滋滋的鍋里冒出的香氣,不知讓多少飄泊異鄉的遊子千萬次夢回鄉里,思之,念之,心嚮往之。宜春的風味小吃多種多樣,如包面、麻糍、糖粑、豆腐角等,但無有超過炒扎粉者。一盤正宗炒粉,那口味,柔韌、滑潤、香辣,油而不膩,鮮美可口,是有口皆碑的。炒粉的原料,一定要選擇地道正宗的袁州傳統手工扎粉,機制粉則因預柔韌度不夠而稍遜一籌。過去炒粉調料用的是袁州豆豉,顏色淡而味道鮮,改用醬油也只宜淡淡著色即可,否則炒粉黑糊糊的,很難達到油亮金黃的效果。關鍵還在於掌握扎粉水發的度,過度則糊而不韌,不及則粉條內心呈粗澀的生粉味,口感不好。
洛陽扎粉,在擁有先進機械大量生產、米粉品種繁多的現代生活里,這種最具傳統色彩的手藝製作的食品——洛陽扎粉,依然倍受人們的喜愛。
洛陽扎粉,米白色,比普通米粉扁薄而亮澤。口感不但細軟、脆口,而且不滑不膩。若在米粉與扎粉之間作挑選,你一定不喜歡容易煮爛、一夾即斷的米粉,更多喜歡耐煮、脆軟的扎粉。此外,洛陽扎粉用小竹篾條綁紮成小捆(每捆40克或80克)后,還具有易包裝、易分發、易攜帶、易貯藏的特點。洛陽扎粉的製作,不添加任何色素和保鮮劑,是一種完全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食品。做的時候,先用水把洛陽扎粉泡浸,等水開后,煮上2—3分鐘,加入油鹽等醬料,再加些蔥花,一碗香味可口的洛陽扎粉就做成了,包你吃一想二。
洛陽扎粉,現全鄉曰產量達2000公斤,供不應求,每逢節目更是搶手。多年來,一洛陽扎粉遠銷東南亞。曾有越南客商慕名而來,拜師學藝,欲將洛陽扎粉手工製作技藝帶回越南而最終沒有成功。2001年,在玉林市特色農業產品展銷會上,洛陽扎粉成為會場上的一大亮點。所有展銷會上的洛陽扎粉被扎購一空,訂單不斷。洛陽扎粉作為一種傳統的綠色食品,成為人們饋贈親友的食用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