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署

漢語詞語

衙署,漢語詞語,讀音為yá shǔ。指中國古代官吏辦理公務的處所。《周禮》稱官府,漢代官寺唐代以後稱衙署、公署、公廨、衙門。衙署是城市中的主要建築,大多有規劃地集中布置,採用庭院式布局,建築規模視其等第而定。出自明沉德符《野獲編·內閣二·籍沒二相之害》:“迨江陵籍沒后,此第又入官為衙署矣。”

詞語解釋


詞義:官署
例句:
明沉德符《野獲編·內閣二·籍沒二相之害》:“迨江陵籍沒后,此第又入官為衙署矣。”
袁枚《新齊諧·梁朝古冢》:“衙署曠盪,每夕人語嘩然。”
魯迅《南腔北調集·沙》:“所以官僚雖然依靠朝廷,卻並不忠於朝廷,吏役雖然依靠衙署,卻並不愛護衙署。”

基本概念


衙署中正廳(堂)為主建築,設在主庭院正中,正廳前設儀門、廊廡,遇有重要情況才開啟正門,使用正廳。正廳的附屬建築為長官辦理公務的處所。衙署內有架閣庫保存文牘、檔案,有的還有倉庫。地方府、縣衙署附設軍器庫、監獄。京外衙署還附設官邸,供官員和眷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