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峽
宋代文學家蘇軾所著的五言古詩
入峽
自昔懷幽賞,今茲得縱探。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余流細不數,遠勢競相參。
入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
風過如呼吸,雲生是吐含。墜崖鳴窣窣,垂蔓綠毿毿。
絕澗知深淺,樵童忽兩三。人煙偶逢郭,沙岸可乘籃。
野戍荒州縣,邦君古子男。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
聞道黃精草,叢生綠玉簪。盡應充食飲,不見有彭聃。
氣候冬猶暖,星河夜半涵。遺民悲昶衍,舊俗接魚蠶。
板屋漫無瓦,岩居窮似庵。伐薪常冒險,得米不盈甔。
嘆息生何陋,劬勞不自慚。葉舟輕遠溯,大浪固常諳。
矍鑠空相視,嘔啞莫與談。蠻荒安可住,幽邃信難妉。
獨愛孤棲鶻,高超百尺嵐。橫飛應自得,遠飈似無貪。
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鵪。塵勞世方病,局促我何堪!
盡解林泉好,多為富貴酣。試看飛鳥樂,高遁此心甘。
此詩寫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蘇軾守母喪畢,九月,與弟蘇轍侍父蘇洵自蜀回京,冬日舟經三峽,在進入瞿塘峽處的聖母泉時向神祈求賜福之後,因江水險惡,通常都是一條船行至半里之後,另一條船才開出,若逢官船通過時,則兵丁手持紅旗,按距離分立江邊,前面的船渡過險地后便揮旗發出信號,蘇軾有感於此作《入峽》,耳目所及,皆發之於詠嘆。
名家點評
清代詩注家王文誥:“通幅整暇,自能人妙。”
清代文學家紀昀批曰:“刻意鍛煉,語皆警峭,氣局亦寬然有餘。”
趙克宜:“敘形勢起。次入本題,歷敘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