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白草

河白草

河白草,別名犁頭刺、蛇倒退,一年生蔓生草本,長1-2m。中藥名:扛板歸,蓼科蓼屬。味酸苦,性平。能利水消腫,活血,清熱解毒。可治水腫,泄瀉,痢疾。分佈在全國各地,生田邊、路旁、山谷濕地。秋季正是採收季節,其他季節,比較難找到。

形態特徵


河白草
河白草
一年生蔓生草本,長1-2m。全株無毛;莖有棱,棱上有倒鉤刺。葉互生;葉柄盾狀著生,凡與葉片等長;托葉鞘葉狀,圓形或卵形,抱莖,直徑2-3cm;葉片近三角形,長、寬均為2-5cm,淡綠色,下面葉脈疏生鉤刺,有時葉緣也散生鉤刺。短穗狀花序項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兩性花;花小,多數,具苞,苞片卵圓形,每苞片內具花2-4朵;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約3毫米,果時增大,呈肉質,深藍色;雄蕊8,略短於花被;花柱3,中上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球形,直徑3-4毫米,黑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河白草
河白草

生長環境


生於荒蕪的溝岸、河邊及村莊附近。

分佈範圍


全國均有分佈。

主要價值


藥效

功效分類:利水葯;消腫藥;活血葯。
科屬分類:蓼科。別名:犁頭刺藤、老虎利、雷公藤、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刺犁頭、蛇不過、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頭草、利酸漿、攔蛇風、有刺糞箕篤、犁頭藤、三角藤、蛇倒退、有竻火炭藤、大猛腳、五毒草、火輪箭、貓爪刺、蛇牙草、南蛇風、老虎刺、貓公刺、白大老鴉酸、杠板歸、豆乾草、酸藤、降龍草、蛇見退、水馬鈴、芽葉蓼、有刺犁頭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土名:水馬鈴、倒掛金鉤、蛇倒退。
性味:酸;苦;性平。
歸經:肺經;小腸經。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瘀止血。
河白草
河白草
主治:疔瘡癰腫;丹毒;癱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百日咳;瘰癧;痔疾;魚口便毒;瀉痢;黃疸;臌脹;水腫;淋濁;帶下;瘧疾;風火赤眼;跌打腫痛;吐血;便血;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20~45g。外用:適量,搗量,或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

藥材基源


取地上部分。

採收儲藏


在6-9月份夏、秋間採收。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晾乾。

主治方法


1、腎炎水腫:可單用三四錢,煎湯熏洗。
2、風火赤眼、瘡癰、瀉痢、帶下:三錢至一兩,煎服。
3、痔瘡:適量煎服外洗。4/蛇咬蜂刺: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杠板歸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地上部。

化學成分


含靛苷,並顯示蒽苷、強心苷鞣質反應。

醫學特性


性味:性味酸,微寒。
功能與主治:利水消腫,清熱解郁,止咳。用於腎炎水腫,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瀉痢,濕疹,癤腫,毒蛇咬傷。內服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干品煎水洗患處。

類似品與偽品


同科植物刺蓼 Polyonum senticswm( Meisn) franch. et say.與本品均為蔓性草本,具棱。莖、葉柄、葉脈均具倒鉤刺。葉片形狀均為三角形,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