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三師五十一團

農三師五十一團

農三師五十一團,擁有土地規劃總面積211.67萬畝,可墾面積50萬畝,耕地面積17.85萬畝,15個農業連隊(其中13個為集體所有制連隊)。

基本內容


承載著歷史的脈絡,開拓今天與明日的輝煌,這裡,就是維、漢、回、蒙、壯、苗、滿、土、烏孜別克九個民族同胞兄弟共同鑄守的美麗家園農三師五十一團。
五十一團,地處葉爾羌河下流和喀什噶爾河沿岸的沖積平原上,圖木休克山與包爾其(維吾爾語,意為編席子的匠人)山澗的隘口,使這片土地成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著名的“唐王城”與托庫孜薩熱依(九座宮殿之意)的遺址就坐落在這裡。
古國昔日的繁榮與硝煙早已湮沒於荒野中,而今,來自昆崙山的雪水,流經小海子水庫,正澆灌著這片豐饒的土地。自1969年10月正式建團起,數十載春秋過去,勤勞的“編席子的匠人”的後裔們,與頑強的軍墾戰士一起,用腳步丈量過荒脊,用汗水澆灌過堅硬,用十指親吻過荊棘,在這片重鹽鹼土地上重塑起古城新時代的輝煌!
現有總人口51490人,其中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4.95%,是農三師最大的少數民族團場,又是一個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團場,全團以農為主,主產棉花、小麥、玉米,兼營畜牧業。由於受歷史文化的影響,宗教氛圍濃厚,現有清真寺59座,宗教從業人員127人,信教群眾2.5餘萬人。
團場光熱資源豐富,以農業為主,在發展種植業保糧增棉的同時,園林業、畜牧業、工副業、商業、運輸業、文教衛生、科技事業均得到綜合發展;其他各項事業經濟效益良好,總產值及創稅連年翻番;團場公路與314國道相連,交通便利;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團場更是依託先進科技,緊抓教育,開拓建設事業新局面。目前,團場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小城鎮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五十一團,擁有古城的燦爛文明,得天獨厚的水土資源,團結和睦的各族人民,緊跟著黨中央的步調,必將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地理位置


農三師五十一團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緣;地處葉爾羌河下游和喀什噶爾河的沖積平原上。東與五十三團毗鄰,南與五十團、四十四團隔突來買提河相望,西靠烏庫爾馬扎山與巴楚縣恰爾巴格鄉(即恰瓦克)接壤,北面是未利用的荒漠。地理坐標為東經78°55′—79°15′、北緯39°56′15″—40°05′30″。海拔高度為1085—1100米。

自然條件


地質、地貌

五十一團位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西部邊緣,地貌類型屬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下游沖積平原。沖積平原呈扇形,五十一團地處扇形下部,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坡降為1/1000,南北坡降為1/4000,全境綠洲集中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東部為灌木、荒草區,北部是大片荒漠(屬坪洪沖積平原)。圖木休克在境區中部偏西方向。
喀什噶爾河支流突來買提河,流經場區南緣,洪水季節常引起泛濫,水流中常帶大量泥沙,長期沉積而形成地區性的衝擊平原,使五十一團地貌分為衝擊區、沙丘區、農墾區和平原區。

水文特徵

五十一團水的來源主要依靠農三師小海子水庫引進上游葉爾羌河的雪山水,分流至永安壩水庫蓄水。
五十一團屬農三師小海子水庫灌區,由永安壩水庫引入團場各農業區的引水渠有阿克塔木乾渠、英買力乾渠、一支渠、二支渠和馬場渠,以及通往各大小灌區的斗渠,組成了引水灌溉渠系。灌溉渠系的水礦化度為4‰。
五十一團地下水鹼性大,且礦化度高,不能用於灌溉和人畜飲用(局部地區除外)。地下水位呈年度周期性變化,8月份水位最高,團部周圍3米左右;3月份最低,一般在6米以下。歷年來,以灌溉補給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平衡。

氣候特徵

五十一團轄區在巴楚境內,位於歐亞大陸腹地,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面臨瀚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屬於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其特點是熱量豐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濕度小,蒸發強,總概括為夏熱冬冷溫差大,少雨多風空氣燥。四季氣候特徵:
春季(2月18日—5月20日)氣候特徵:冷暖空氣交替頻繁,天氣多變,升溫迅速,但不穩定,多風沙,空氣乾燥,常出現倒春寒。季平均溫度14.4℃,季平均降水量3.4毫米,季平均風速為2.3米/秒,最大風速為20米/秒。一般在2月20日左右開春,3月5日左右土壤解凍,3月上旬霜終止,地溫回升,4月初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棉花、春麥、玉米等開始播種。最常見的是天空風沙浮塵天氣較多。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大風、暴雨、降溫和春旱。
夏季(5月21日—9月15日)氣候特徵:高溫炎熱,多降雨天氣。午後或傍晚前後多雷陣雨,溫高光照足。季平均氣溫為25℃,最高氣溫37℃—41℃,高溫期長達60天左右;季平均降水量22.3毫米,佔全年75%;季平均風速2米/秒,最大風速23.1米/秒,大風日數平均為2—3天。6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復播作物播種期,7月上旬為夏糧收穫期。主要災害性天氣是乾熱風、大風和冰雹。
秋季(9月16日—11月10日)氣候特徵: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溫差大,降溫迅速,初霜出現,寒流天氣增多。季平均氣溫11.7℃,地溫迅速下降,季平均降水量為2.3毫米,季平均日照時數為745小時,10月中旬出現初霜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為冬小麥適宜播種期,是棉花一級花拾花盛期。主要災害性天氣是霜凍和強降溫。
冬季(11月11日—2月17日)氣候特徵:天氣晴朗嚴寒,降雪少,土壤封凍。最大凍土深度為52—60厘米,季平均降水量為0.6毫米,季平均氣溫為-4.3℃,最低氣溫-17℃、-20℃。天氣為低溫控制,作物停止生長。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寒潮、降雪天氣。
五十一團平均氣溫為11.9℃,採暖期平均氣溫為-13℃。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為-6.4℃,月最低氣溫為-16.8℃,極端最低氣溫為-21.5℃。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為26.2℃,月最高氣溫為38.7℃,極端最高氣溫為42.6℃。全年各月溫度的地理分佈為東高西低,平均極端最高氣溫39.2℃,平均極端最低氣溫-17.5℃。
五十一團全年日照數為4430小時,全團降水差異較大,降水量的季節變化也較顯著。五十一團地區平均年蒸發量2178.5毫米。全年以東北風為主,其次是西南風。

植被情況

野生植物有:(1)喬木類:胡楊、灰楊、沙棗等。(2)灌木類:柳、水柳梭梭白刺、鈴鐺刺、枸杞、枇耙柴等。(3)菌類:草菇、大腳菇、雞腿蘑菇、毒菇、苔鮮、木耳蘑菇等。(4)雜草:蘆葦、草、狗尾草、野黍、荊三梭、荷草、大、菊苣、苦菊菜、黃花苦豆子、紅花苦豆子、天竺苜蓿、野燕麥、白茅節節草、藤藤草、蒼耳、蒲公英、胖姑娘草、野馬草、醉馬草、黃花草木棲、駱駝刺、灰灰草、馬齒莧、獨行菜、春菜、龍葵、蒺藜、野莧菜、車前子、鹼蓬、艾蒿等。
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紅棗、茴香等。
五十一團土地總規劃面積為141116.9公頃,耕地面積17.85萬畝,可墾面積11333公頃。全團總面積中,綠洲佔13.2%,山地佔1.4%,荒漠佔85.4%。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風災、冰雹、病蟲害等。
(1)旱災:葉爾羌河系雪水融化補給性河流,水量受季節影響大,3—6月份,洪水未下,全靠小海子水庫供水,有的年份因6月份無水灌溉,部分棉花、玉米被枯死。
(2)風災:①大風,春季一般為寒潮大風,風大時間長,伴有揚沙和浮塵。夏季為陣性大風,風猛時間短,往往伴隨有風沙,摧毀力較強。
②乾熱風,從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現乾熱風,使氣溫蒸騰較強,水分失調,對小麥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3)冰雹:多出現於5月中旬至7月中旬,冰雹使成熟的小麥落粒,棉葉打盡,未成熟的果子被打落,大冰雹使人畜受到傷害。
(4)倒春寒:4月中下旬,正值作物種子發芽期,氣溫突降,部分種子霉爛,出苗率降低。
(5)霜凍:是春秋二季主要農業氣候災害,春季平均在3月中旬結束,秋季平均在10月中旬開始。
(6)病蟲害:根據農作物的不同,棉花、糧食、林木、瓜菜,均遭不同病蟲害侵蝕。

歷史遺跡


五十一團現有古迹:托庫孜薩來佛教遺址、圖木休克佛教遺址、窮吞木烽火台、包而其佛教遺址、馬蹄山墓群、瓊達熱無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圖木休克塔格東墓群、圖木休克鎮西南墓群、唐托脫拉克墓群、圖木舒克塔格化石點、托庫孜薩來塔格石刻、托庫孜薩熱依村窯址、坎斯坎套佛寺遺址、坎斯坎套墓群、托庫孜薩來墓地、托庫孜薩來古城、拜什阿恰爾東北窯址、烏庫麻扎、尤木拉克吞木烽火台、扎拉特勒克墓群、駱駝房子遺址、鐵力昆墓、脫庫吞木烽火台、阿勒吞木西南烽火台、阿勒吞木烽火台、紅姆達窯址、闊西吞木烽火台、澤吞木烽火台、拜什阿恰爾西北遺址、51團5連馬江勒克窯址、托庫孜薩熱依村西窯址、夏哈勒墩遺址、坎斯坎套塔格城牆遺址、托格拉塔格佛教遺址。
刀郎木卡姆
陶器製作

發展歷史


1969年10月15日,五十一團成立,前身是自治區原農墾廳巴楚總場阿克塔木分場、英買力分場和總場部分直屬單位合編而成。
五十一團最初的創建者由農三師兄弟團場數百名優秀兒女和當地維吾爾族居民組成。還有來自上海、天津、北京、安徽、廣東、湖南、湖北、江蘇、四川、河南等五湖四海的青壯年、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大專院校畢業生、自動支援新疆建設者和軍墾後裔,前赴後繼,薈萃到這裡,投入到火熱的開發建設中。
五十一團人,憑著頑強的意志和衝天的幹勁,用坎土曼開墾了萬頃良田,用鐵鍬開掘了百里長渠,用血汗澆灌出豐收的果實,各族兒女以開拓為榮,以奮鬥為樂,以邊疆為家,向荒漠進軍,向貧窮開戰,用勤勞的雙手和務實的精神,把戈壁荒漠變成了綠洲。
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這個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94.33%、集體經濟占農業經濟82.6%的五十一團發生著歷史性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寬廣平坦的柏油路,嶄新的高樓,水電曖俱全的小城鎮,煥然一新的學校,設備先進的醫院,繁華的農貿集市。

經濟統計


2009年實現GDP2.3294億元,增長16.23%,完成師計劃(2.252億元)的103.4%。職均收入19640元,增長12.36%,勞均收入11560元,增長24.3%,人均收入4825元,增長11.69%,集體單位農牧家庭人均收入3150元,同比增長15.98%。2009年棉花播種面積10.5萬畝,單產皮棉110公斤,總產皮棉11007噸。認真落實糧食豐產措施,確保糧食豐產豐收,保證全團職工群眾口糧安全。糧食總面積6.9萬畝,糧食總產23638噸,完成師計劃(20370噸)的116%。以落實畜牧業“十大”技術為重點,以畜牧業“五點”示範網路建設為突破口,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疫苗注射率力爭達到100%,確保轄區內無重大動物疫情發生。預計今年牲畜存欄可達5.85萬頭只、肉產量1754噸、奶產量1670噸,水果產量3997噸。
2010年農業生產堅持以水定地,計劃種植面積8.5萬畝。糧食作物面積6萬畝,預計總產24000噸,平均單產400公斤。計劃棉花種植面積為6萬畝(其中直播建園種棗樹2萬畝),平均籽棉單產400公斤,籽棉總產1800萬公斤,力爭2400萬公斤。林果業完成5萬畝(其中直播建棗園2萬畝,套種核桃1萬畝,實施嫁接棗園2萬畝),套種茴香2萬畝,畜牧業完成牲畜存欄6萬頭(只)。
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抓緊謀划、儲備和建設一批以水利、交通、小城鎮建設、生態保護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項目,逐步形成與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2010年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