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

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製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

徠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在國家實際執行財政過程中,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2017年一季度,中國罕見地出現了1551億元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

產生原因


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為7500億
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為7500億
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背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產生意義


財政赤字的大小對於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關重要的。財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一,而財政赤字則是衡量財政政策狀況的重要指標。因此,正確衡量財政赤字對於制定財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如何正確衡量財政赤字,經濟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並不是財政政策狀況的一個好指標。這就是說,他們認為按照公認的方法衡量的財政赤字既不能準確地衡量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又不能準確地衡量給後代納稅人造成的負擔。

影響因素


通貨膨脹

美國財政赤字創紀錄達到1.42萬億美元
美國財政赤字創紀錄達到1.42萬億美元
當研究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時,最重要的理論問題是通貨膨脹起什麼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應該按實際值而不是名義值衡量財政赤字和公債,所衡量的赤字應該等於公債實際值的變動,而不是公債名義值的變動。將公債的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公式:
如果D是公債餘額的名義值,P代表價格水平,那麼實際公債餘額就是D/P。將財政赤字的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相對複雜。因為實際的財政赤字(RDEF)等於實際公債餘額每年的變化值,因此,
RDEF=D(D/P)/Dt=(DD/Dt)/P-[(DP/Dt)/P](D/P)
由上述數學表達式可見,實際赤字就是經過價格調整的名義赤字減去通貨膨脹率乘實際公債餘額。等式右邊的第二項[(DP/Dt)/P](D/P)代表了以前國家債務的貶值額,通貨膨脹使政府(債務人)需要償還的債務減輕了。這種沒有在政府支出或稅收的官方報告中反應的貶值,實質上是對政府債券持有者徵收的通貨膨脹稅。由於通貨膨脹因素,公債持有者的實際財富減少了。因此,通過通貨膨脹政府不但能對貨幣持有者徵收通貨膨脹稅,對國債持有者同樣也徵收了通貨膨脹稅。顯而易見,國債規模越大、通貨膨脹率越高,政府對國債持有者徵收的通貨膨脹稅就越多。通貨膨脹是政府減少自身債務的一種隱蔽方式,像巴西或墨西哥這類具有高通貨膨脹率和巨額國債的國家,甚至可以通過這種公債貶值的方法來支付大部分政府支出。

利率

與通貨膨脹對實際財政赤字的影響相類似,利率的變化對財政赤字也會產生影響。根據投資學原理,在未來產生收益(支出)流的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取決於未來的收益(支出)流和利率水平。因此,當利率升高時,現存的公債餘額的市場價值會降低,低於其面值,這將增加財政收入,降低財政赤字;當利率降低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利率的變化對期限較長的公債的影響要超過期限較短的國債。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著名的費雪方程式,名義利率等於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加上實際利率,因此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本身就會提高名義利率。通貨膨脹除了對前期公債餘額產生貶值影響外,還通過名義利率的上漲使非指數化的公債的市場價值降低,進一步減少(增加)了財政赤字(盈餘)。
經濟周期
財政赤字變化中的一部分是作為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應而自動地產生的。例如,當經濟陷入衰退時,收入減少了,因此人們支付的個人所得稅也相應地減少了,在實行超額累進所得稅的國家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公司的利潤減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稅也減少了。同時,在經濟陷入衰退時,政府支出傾向於增加,失業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濟都增加。即使決定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沒有任何變動,財政赤字也會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決定稅收和支出的某些法律改變了,例如立法機關決定提高某種稅率或決定增加某項政府支出,情況就有所不同。即使經濟始終處於潛在的產出水平,這些措施也會增加財政赤字。

周期性

財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內)既改變結構性赤字又改變周期性赤字,財政措施在增加(減少)結構性赤字的同時可能減少(增加)周期性赤字。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改變結構性赤字的凈作用是按同一方向改變現實的財政赤字(薩繆爾森,1992)。在經濟衰退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增加結構性赤字的同時減少了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的增加額將超過周期性赤字的增加額,凈效果是增加了現實的赤字。因此,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結構性赤字、減少周期性赤字)也會增加現實的赤字,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國債餘額的絕對規模。

政府負債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具有誤導作用,因為它沒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負債。公眾持有的公債是政府債務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明確的部分,但公債並不代表政府全部的債務。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Eisner(1986)就因為不遺餘力地提倡如下觀點而聞名:要想全面地考察政府的財務狀況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財政赤字變化,必須全面地考察政府所有的資產和負債。
經濟學家對財政赤字的預測
經濟學家對財政赤字的預測
但是如何準確衡量政府的負債卻是一個技術上很棘手的問題。例如,政府擁有大量的隱性負債,如政府為私人企業貸款提供的擔保、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以及地方政府的借款等,其準確價值很難衡量。政府擁有的大量資產也因為沒有交易市場而無法衡量其市場價值。
另外,衡量政府負債價值更多地牽涉到一些概念性的問題。例如,法律規定的社會保障體系未來的支付算不算政府債務?在社會保障體系的養老保險中,公眾在年輕時把他們的部分收入交給這個體系,並期望在年老時得到養老金。這些由法律規定的未來支付的養老金應該包括在政府的負債中。未來的這些負債的現值與的社會保障稅的差額應該包括在財政赤字當中。

資本預算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準確地衡量財政赤字需要考慮到政府的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特別是,應該用債務的變動減去資產的變動來衡量財政赤字。
一種既衡量資產又衡量負債的預算做法被稱為資本預算化(Capital Budgeting)。因為這種方法考慮到了資本的變動。整個政府預算實行複式預算,其中經常預算包括經常性支出和政府資產的折舊,而資本性預算則只包括資本性支出。例如,假設政府出售國有股並用其收入償還公債利息。按照當前的預算方法,財政赤字將會減少。按資本預算化的方法,出售政府資產得到的收入並沒有減少赤字,因為政府債務的減少被資產的減少抵消了。根據同樣的邏輯,政府通過發行公債為購買資本品籌資也不會增加財政赤字。
按照資本化預算的原則,經常性支出和資本的折舊都包括在經常性預算帳戶中,資本性支出則進入資本性帳戶。資本預算化看起來合理,但最主要的困難是難以確定哪一項政府支出應該作為資本支出。

代際核算

代際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 ,美國經濟學家Kotilikoff對衡量的財政赤字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財政赤字像童話中沒有穿衣服的皇帝一樣:每個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問題,但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問題。他甚至認為“就概念層次而言,財政赤字在概念上已經破產了。但在實用層次上,仍然有許多已失去‘預算平衡’真實含義的官方赤字。”他呼籲“迫切需要的是把過時的、具有誤導作用的,而且基本是非經濟的財政政策衡量指標,即財政赤字,變為代際核算。”
Kotilikoff說明代際核算是以如下觀點為其理論根據:一個人的經濟福利取決於他整個一生的收入。因此,當評價財政政策時,不應該只關注某一年的稅收和支出,而應該考察人們在一生中所交納的稅收和得到的轉移支付。代際核算計算出各代人一生的凈稅收,即每代人一生要交納的稅收的現值減去其一生能享受的政府支出的現值。由此可見,代際核算衡量財政政策對各代人一生的影響。代際核算對於財政政策如何在各代人之間分配資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彌補方法及效果
動用歷年結餘
動用歷年結餘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財政收大於支形成的結餘來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出現結餘,說明一部分財政收入沒有形成現實的購買力。在我國,由於實行銀行代理金庫制,因此,這部分結餘從銀行賬戶上看,表現為財政存款的增加。當動用財政結餘時,就表現為銀行存款的減少。因此,只要結餘是真實的結餘,動用結餘是不會存在財政向銀行透支的問題。
但是,財政結餘已構成銀行的信貸資金的一項來源,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用於信貸支出。財政動用結餘,就意味著信貸資金來源的減少,如果銀行的準備金不足,又不能及時通過適當的收縮信用規模來保證財政提款,就有可能導致信用膨脹和通貨膨脹。因此,財政動用上年結餘,必須協調好與銀行的關係,搞好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平衡。

增加稅收

增加稅收包括開增新稅﹑擴大稅基和提高稅率。但它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並不是彌補財政赤字穩定可靠的方法:
首先,由於稅收法律的規定性,決定了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增加稅收,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這使增加稅收的時間成本增大,難解政府的燃眉之急。
其次,由於增加稅收必定加重負擔,減少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所以,納稅人對稅收的增減變化是極為敏感的,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稅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試圖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從而使增稅可能議而不決。
最後,拉弗曲線標示增稅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無限的增加,否則,必將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惡果。

增發貨幣

增發貨幣
增發貨幣
增發貨幣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一個方法,至今許多發展中國家仍採用這種方法。但是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的增長速度,過量的貨幣發行必定會引起通貨膨脹,將帶來惡性後果。因此,用增發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發行公債

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作法。這是因為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和流動性的特點。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行公債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認購者都有好處,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最易於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但是政府發行公債對經濟並不是沒有影響的,首先,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公債發行會對私人部門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其次當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持有公債時,通過貨幣乘數會產生通貨膨脹效應。因此,政府以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並不意味著一國經濟由此而避免了通貨膨脹壓力。
擠出效應:發行國債,貨幣資金將被回收,市場流通的貨幣量下降,貨幣供求關係導致利息率上升,借貸數額下降,投資下降。
影響
通常赤字增加,很容易導致通脹。那麼在通脹情況下,借款人會增發債券(通脹情況下借款人借錢是有力的)而貸出資金者會把資金更多進行事務投資而減少債券購買。此外,如果考慮“李嘉圖等價效益”由於政府發債最終都要依靠未來的增加稅收來償還。當人們意識到這點也就意識到今天購買國債未必能獲得收益(因為在未來政府有可能通過提高稅率來償還國債),那麼人們就不會購買國債。因此,一方面是國債供給增加;另一方面是債券需求的不變、甚至下降,都會導致債券價格下降。我們知道債券價格與利率是成反比,因此,此時利率就會上升,所以連續來看赤字會導致利率上升。
相關政策
重要性
在經濟蕭條時期,赤字財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這樣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凱恩斯認為,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因此,赤字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
貨幣
貨幣
第一,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
第二,政府的政權是穩定的,這就保證了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第三,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
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行公債來進行的。公債並不是直接賣給公眾或廠商,因為這樣可能會減少公眾與廠商的消費和投資。使赤字財政政策起不到應有的刺激經濟的作用。當經濟恢複發展起來后,就可以向政府繳納更多的稅收,從而償還政府債務。
積極作用
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消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暴發。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指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財政赤字規模存在著一個具有客觀性質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規模過大,會引發國家信用危機。對財政赤字風險性的評價,國際上通常用四個指標:一是財政赤字率,即赤字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3%為警戒線;二是債務負擔率,即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60%為警戒線;三是財政債務依存度,即當年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當年到期國債還本付息),一般以不超過30%為警戒線;四是國債償還率,即當年國債還本付息/當年財政支出,一般以不超過10%為警戒線。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與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係。其原因並不難尋。在一個社會裡,赤字財政導致貨幣需求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卻沒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這必然要使經濟產生一種通貨膨脹缺口,引起價格水平提高。在財政赤字不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的情況下,赤字與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有直接關係。

政策使用規則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人們的前車之鑒。
財政政策相關漫畫
財政政策相關漫畫
中國與美國相比,有許多劣勢決定了中國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的負面影響會更大。首先,中國所處環境與當時的美國不同,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國家失去債務償還能力,由此帶來的金融崩潰危險對發展中國家一直是忽隱忽現的陰影。作為通貨,美元赤字使美國在國際經濟中漁利,而中國只有保持充足的財力才能抵禦各種可能的國際風險。其次,中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落後於美國,許多配套政策措施的運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對赤字財政可能帶來的危害,缺乏應變能力。經濟資源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這是因為赤字財政政策以國民經濟中存在閑置資源為前提,中國儲蓄率高於投資率,銀行資金存大於貸,財政用發債方式籌集適量資金,專項用於基建,可直接增加社會需求,使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國民收入增加。但閑置資源畢竟有限,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超過經濟承受能力,會導致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
所以,當前運用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加快基本設施建設,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採取的一種暫時性的財政政策。從中長期看,仍然要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因為財政存在大量的赤字,無論對財政本身的運作,還是對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在赤字長期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從長期來看,赤字財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錢,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在國民經濟中,儲蓄由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財政盈餘)組成。財政赤字是負儲蓄,會減少儲蓄。長期經濟增長要依靠投資,投資來自儲蓄。今天的赤字支出減少了明天的儲蓄,從而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還應該注意的是,赤字籌資的錢一定要用於有利於長期增長的項目。如果把這些錢用於錯誤的投資,財政支出就會成為浪費,結果是付出了代價又無所收益。在社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興建鐵路、機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是適當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長期供給。但從長期看,也不能持續不斷地採取興建大型工程的辦法,特別是不宜把建設周期過長的公共工程作為穩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應或乘數作用會呈現遞減趨勢,待公共工程一旦飽和時,則只有刺激需求效應,而增加供給的效應即將消失。二是當需要轉入緊縮時,公共工程要麼繼續,則發揮不了收縮作用;要麼停工,則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浪費和損失。
因此,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複建設。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考慮到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係,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後果


美國前總統布希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R.Glenn Hubbard說,美國財政赤字高達每年一萬億美元,佔GDP比重很快將達到90%的臨界點。如果預算失控,將出現重大問題。
R.Glenn Hubbard警告,發達國家的高債務主要由於福利支出失衡,這種狀況非常危險,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破壞性的結果。“因為它偏離了經濟實力的源泉,讓政府支持經濟實力的軟體和硬體職能都無從發揮。”
“從西方的制度上看,現在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非常難,但是我們必須要改變一些現有規則。”R.Glenn Hubbard表示。
他繼續提醒,中國應該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
中國中央財政赤字
2010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中國中央公共財政赤字8000億元,比預算減少500億元。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67548.11億元,在年度預算限額以內。
2016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提至3%,創歷史新高。

削減


美國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芬13日表示,美國削減赤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兩黨目前在削減財政赤字上的努力尚不夠。
布蘭克芬當天在美國《政治報》舉辦的早餐研討會上說,美國國會議員在財政議題上缺乏妥協精神,抗拒妥協的美國國會是阻礙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當面臨要調高公共債務上限時,民眾和投資者就開始為國會的癱瘓狀況感到擔憂。
布蘭克芬認為,讓人最擔憂的風險和一年前已有不同,目前最讓他感到擔憂的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可能圍繞調高公共債務上限再度交鋒以及歐債危機的局勢,這兩者是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
他徠表示贊成進行金融監管改革,儘管他並不喜歡2010年出台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中的所有內容。布蘭克芬還否認了近期他將要離職的傳言,他表示高盛的高管團隊合作多年且非常穩定。
美國國會預算局在最近一次預測報告中說,得益於經濟復甦帶來的政府財政收入增長,2013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預計為6420億美元,這將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四個財年以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門檻。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個任期內,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連續四個財年超過1萬億美元。

中國現況


2014年中國擬安排財政赤字13500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9500億元,由中央代地方發債4000億元。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隨著經濟總量擴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穩定在2.1%,體現了財政政策的連續性。
分析認為,2014年中國赤字規模儘管較去年的1.2萬億元有所擴大,但赤字率穩定在去年水平,這種既帶有積極色彩,又力求穩妥的安排凸顯當前複雜的財政經濟形勢。總體來看,赤字率仍處在安全區之內。
國際上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評價一國財政風險:一個是赤字率,即赤字佔GDP比重不超過3%;另一個是國債餘額佔GDP比重不超過60%。
2014年3月5日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財政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中央財政國債餘額限額為100708.35億元。測算顯示,這一規模佔GDP的比重不足20%。
全面審計摸底出的全國政府性債務規模超過20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超過一半,潛在的風險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吃緊,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應引起高度重視。”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謝超英說,當前應警惕一些地方過度依靠賣地、融資等手段獲取城市建設資金,未來可賣的資源越來越少,如何還債成了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不排除一些地區會引爆風險。”
2017年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赤字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2016年增加2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55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83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8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2017年4月,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財政部部長肖捷: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2017年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併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
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作了關於2020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中央決算情況總體較好,財政赤字27800億元與預算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