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蘇嘉甬高速鐵路

高鐵線路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Nantong-Suzhou-Jiaxing-Ningbo High-speed Railway)是中國境內一條連接江蘇省南通市、蘇州市與浙江省嘉興市、寧波市的高速鐵路。途經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甬杭州灣鐵路大橋 ,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修訂版)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的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際通道,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帶”城鎮體系的重要紐帶 。

2018年1月16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南通西至張家港段開工建設,預計2022年與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同步建成通車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由南通西站至庄橋站,全長332千米,設10座車站,設計最高速度350千米/小時。

鐵路介紹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
通蘇嘉甬鐵路即南通—蘇州—嘉興—寧波鐵路,其中嘉興—寧波段將跨越杭州灣海域。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城際通道,長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帶”城鎮體系的重要紐帶。

歷史沿革


通張段(南通西至張家港段)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南通西至張家港段(不含張家港站附近)橋樑工程及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鋪砟由鹽通高速鐵路工程代建;張家港站通蘇嘉場及相鄰區間同步實施工程(包括所有線下和線上工程)13.600千米由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工程代建。
2017年4月20日起,《新建鹽城至南通至張家港鐵路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發布。8月7日起,《新建鹽城至南通鐵路(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發布。8月22日起,《新建鹽城至南通鐵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全本公示。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新建鹽城至南通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批文中指出:“同步實施南通西至張家港段部分橋樑工程等(含滬蘇通鐵路長江大橋鋪砟)”。10月3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江蘇省政府聯合批複《新建鹽城至南通鐵路初步設計》。
2018年1月16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南通西至張家港段開工建設。4月19日起,《新建鐵路蘇南沿江鐵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全本公示。
張甬段(張家港至寧波段)
2018年12月13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嘉甬段專題研究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
2019年4月19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預可研在北京通過審查。5月28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跨杭州灣大橋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啟動。6月30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寧波段為期3至4個月的海上勘察作業正式啟動。8月19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跨杭州灣通道完成地質勘察
2020年3月24日,“通蘇嘉甬鐵路工可預審會”召開。3月25日,“通蘇嘉甬鐵路前期工作推進會”召開。7月14日至17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鑒定中心在蘇州召開“通蘇嘉甬鐵路可行性研究評審會”並對寧波至嘉興至蘇州段進行了現場踏勘。9月11日至12日,“通蘇嘉甬鐵路修改可行性研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10月,《通蘇嘉甬鐵路跨杭州灣通道工程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報告》通過交通運輸部組織的專家評審;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上詳勘工作啟動,詳細查明橋址區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11月,《新建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海域使用論證報告書》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陸地地質勘探正式啟動;通蘇嘉甬鐵路項目初步設計定測工作完成中期檢查。12月22日,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啟動海上鑽探。
2021年4月13日,新建南通至蘇州至嘉興至寧波鐵路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在”江蘇環保公眾網“公示。4月14日,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的前期地質勘探作業全部完成。

線路站點


沿線車站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全線設10座車站:南通西站、張家港站、常熟西站、蘇州北站、汾湖站、嘉興北站、嘉興南站、海鹽西站、慈溪站、庄橋站。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沿線車站
序號站名里程(千米)車站位置運營管理
1南通西站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鎮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
2張家港站——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鎮
3常熟西站————
4蘇州北站——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南天城路
5汾湖站————
6嘉興北站————
7嘉興南站——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
8海鹽西站————
9慈溪站——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 
10庄橋站332——
線路走向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起自南通,跨越長江,經張家港、常熟、蘇州城區、吳江、嘉善至嘉興城區,引入嘉興南站,經海鹽西設站,以單建鐵路橋的形式跨杭州灣,在杭州灣新區登陸並經慈溪設站,至慈城北設線路所,通過聯絡線引入庄橋至寧波站,並預留慈城線路所銜接擬建的寧波西站和甬台溫高鐵的通道接軌條件。

建設成果

●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通蘇嘉甬高速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位於蘇州張家港市和南通市之間,全長11.072千米,其中公鐵合建段長6993米;是世界上首座千米級公鐵兩用斜拉橋;大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下層為4線高速鐵路。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所經過的杭州灣水域海況複雜,施工面臨潮差大、流速快、流向亂等惡劣條件,施工風險較高。跨杭州灣鐵路大橋是通蘇嘉甬鐵路項目中的控制性工程,全長29.2公里,建成后將是全世界最長、建設標準最高的跨海高速鐵路橋

建設規劃

截至2020年7月,通蘇嘉甬高速鐵路通張段仍處於建設狀態,預計將隨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同步開通運營。
截至2020年12月,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張甬段仍未開工。
2021年1月蘇州市鐵路辦會同市軌道交通集團組織召開鐵路下穿軌道交通工程方案諮詢會。

價值意義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建成后,將串聯起蘇州南北多個行政區域,成為蘇州“豐”字形鐵路網縱向主骨架,同時將打通東部沿海更為順直的鐵路客運通道,成為沿海通道的重要輔助通道,預計將吸引沿海通道中現需繞行杭州等樞紐的車流,大大縮短蘇北、蘇中及蘇錫常都市圈與杭州都市圈的距離。(《蘇州日報》評)
通蘇嘉甬鐵路是浙江省大灣區、大通道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也是寧波打通北向高鐵通道、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浙江新聞網評)

施工進展


2018年12月13日,鐵總發改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通蘇嘉甬鐵路跨杭州灣專家評審會議,對項目運量預測及開行方案、接軌及線路走向方案、跨海方式方案、公鐵合建分析四項專題研究進行了專題評審。會議強調了本項目高標準、大能力客運通道的功能定位,明確通蘇嘉甬鐵路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沿海鐵路客運通道的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城際通道,是長三角城市群“一核五圈四帶”城鎮體系的重要紐帶。會議穩定了本項目的線站位方案,推薦本線自嘉興南經海鹽西跨杭州灣,經慈溪至寧波的線路方案;基本認可本線初、近、遠期1836萬人、2378萬人、2795 萬人的跨灣通道預測客流水平和相應列車運行方案。會議明確了本項目的跨海方式,推薦經海鹽西線為單建鐵路橋樑。同時,會議建議結合相關規劃路網構成和建設時序,進一步優化項目初期至上海的通道方案以及寧波西站的建設時機等有關問題。通蘇嘉甬鐵路嘉甬段專題研究專家評審會取得圓滿成功,為穩定項目建設方案、深化可行性研究和相關專題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為明確下步工作方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4月19日,通蘇嘉甬鐵路預可研在北京通過審查。通蘇嘉甬鐵路預可研審查會議審查通過了項目總體技術方案,主推方案擬在杭州灣新區登陸並經慈溪北設站。線路全長338公里,速度目標值為每小時350公里。項目建成后,將大大縮短寧波至上海、蘇州、北京等地的出行時間和出行成本,有望實現寧波至蘇州、上海“1小時交通圈”,寧波至北京5小時內到達。
2019年5月28日上午8時,一艘勘察作業船在杭州灣靠嘉興港區洋麵順利完成設備平台安裝、定位,開始鑽孔作業,未來世界最長的跨海高鐵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啟動。通蘇嘉甬鐵路跨杭州灣海域里程約26公里,地質層主要以砂礫、黏土及基岩、泥岩為主,局部可能有花崗岩,本次海域地質勘察工期為3至4個月。
2019年12月6日,從浙江省交通集團獲悉通蘇嘉甬鐵路將開工,浙江省交通集團2020年鐵路建設投資將超過500億元。
2021年4月14日,新建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完成工程地質勘探工作。
2021年4月,在“茸洋288”號鑽探船上隨著最後一根鑽探套管從波濤起伏的海面取出,通蘇嘉甬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上勘探工作勝利完成,為項目設計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