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知

詞語

見知,漢語詞語,意思是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出自《孟子·盡心下》。

引證解釋


(1).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以別於後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語本《孟子·盡心下》:“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清·顏元《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效使見知聞之者,知尊慕孔孟,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老名號。”
(2).謂明見明知,並不隔膜。《韓非子·難一》:“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於前,賞罰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汾水》:“飛廉以善走事紂,惡來多力見知。周武王伐紂,兼殺惡來。”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王逢原見知王荊公,一時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譽獻諛,初不及文字間也。”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元子》:“嵩陽守重慶,銅梁大司馬張襄憲公佳胤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
(4).為人所知。清·侯方域《管夫人畫竹記》:“而天下之文雅鑒賞者,固雖欲觀之,而祕閣禁嚴,不能到也,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
(5).見“見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