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峰

石人峰

石人峰位於黃山西南部,石床峰之西,近石柱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310米。峰體小而險峻,峰頂有石酷似兩位相對而坐的老人。餐風飲露,滄海變遷,始終不改,由此得名。

簡介


石人峰
石人峰
石人峰,其峰雖小,卻頗為險峻。峰頂有聳立於危崖邊的兩奇形石,酷似一對相向而坐的老人,昔人喻為“高不逾丈而下臨百仞”,餐風飲露,桑海變遷,其度不改。石人峰由此得名。宋人焦翠峰有詩曰:“石為肌骨應成假,鐵作肝腸未必真。當日容成丹就去,何當點化作仙人。”作者認為,石人峰乃容成丹就點化而成,這樣就賦予石人峰以神奇的色彩,增添了它引人的魁力。明人陳恭亦有詩寫道:“口口煙霞望里收,項強曾有一低頭?高岩獨立真千古,愧殺人間軟美流。”

特點


石人公原有頭、有頸、有肩、有身軀。漢、唐以來,無論僧道,都尊稱石人公為玉帝派來靈山的保護神,為邑人降魔伏虎,除病消災,澇年防洪,旱歲施雨。傳說自李德勝成仙后,石人公常與李老真君於棋盤峰對弈,二仙棋藝在仲伯之間,有一次二仙弈前商定,此次對弈為判定輸贏終局,輸者割頭以許。石人公輸棋后,被李老真君誤用茅葉割下頭顱,向西北峰下擲去,鮮血染紅柴草,至今那一山柴草深秋都成紅色。擲頭時有36滴血向西飛濺,飄至道士仙峰南降落,化成了三十六尖峰。石人公雖然割去頭顱,仍是神通廣大的仙人,年年歲歲忠於職守,時時顯靈,保佑一方黎民安康,因此鄉民在石人公腳下築廟祀之,進香者絡繹不絕。
石人公形象偉岸、逼真,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名人前來觀光瞻仰,並刻石游志。元朝有一姓彭俠士,在石人公肚臍上親鐫“口吐霓虹,氣凌霄漢”八字以頌其魁偉,清文人周永清作詩刻在石人公的腳趾上,盡情謳歌石人峰的瑰麗風光,詩云“同友來登石人峰,峰前不見葛仙翁。翁飛化作雲外客,客亦難攀石上松。松間子規啼夜月,月中丹桂舞秋風。風吹山花處處落,落盡山花景不同”。
文化大革命時期,石人被當作“四舊”炸毀。今當地居民募資按原貌重壘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