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八味

浙八味

浙江的道地藥材很多,但其中以“浙八味”最為有名。“浙八味”實際上是指白朮、白芍浙貝母杭白菊元胡玄參、筧麥冬、溫鬱金這八味中藥材,由於其質量好、應用範圍廣及療效佳而為歷代醫家所推崇。早在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有58處運用“浙八味”。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宋代的《圖經本草》說:“白朮生杭、越。”可見“浙八味”早已馳名中外。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杭州胡慶余堂等一些名老藥店,都選購“浙八味”作配方用。 “浙八味”在浙江的栽種已有悠久的歷史。

發展歷史


中藥“浙八味”屬浙江地區道地藥材,即在浙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等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高、炮製考究、療效突出且帶有地域性特點的中藥材。而所謂的“道地”既有相對性,又有絕對性,二者是辨證統一的,是經過歷史演變並在某一特定歷史階段下的經驗積累,具有最佳和穩定藥效的藥材生產基地。中藥“浙八味”歷史悠久,根據歷史史籍的記載,“浙八味”作為浙江省道地藥材種植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引宋代的《圖經本草》說:“白朮生杭、越。”明代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新昌縣誌》記載:“白朮出十四都彩煙山,即《本草》所謂越州術”。

考證


名稱與內容考證

我國遼闊的大地和海域廣布著品種繁多、產量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僅正式藥典所載已達3 000多種,而有初步資料證實已達5 000多種。浙江省作為中藥材大省,資源種類近2 400種,蘊藏量達10多億公斤。“浙八味”等道地藥材更是馳名國內外。通過考證得出:沿用“浙八味”的名稱比較久遠,但無從確認其最早出處,且隨著歷史變遷,“浙八味”的內容也出現了一定的差異,即除了公認的道地藥材(白朮、白芍、杭白菊、溫鬱金、浙貝母、玄參、麥冬延胡索)以外,中藥山茱萸也被列入其中。其實浙江省除了“浙八味”之外的道地藥材比比皆是,例如烏葯烏梅玉竹梔子烏賊骨,蠶桑資源如蠶砂蠶蛹、蠶蛾、桑葉、桑椹桑白皮等等。因此廣義的“浙八味”已遠遠超出了它最初的內容所指,而是以“浙八味”為代表的浙江道地藥材的總稱,其名稱與內容更多反映的是一種“浙八味”文化理念與範疇,是浙江“中藥文化”的具體代表。

地域性特徵考證

浙江省地理位置處於中緯度地帶, 屬亞熱帶, 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日照時數長, 熱量資源豐富, 有利於常綠闊葉樹的生長和發育。在植被分佈上, 南部以常綠闊葉林為主, 北部則落葉林樹種增多。由於海拔較高, 氣候垂直差異明顯, 而夏季又較冬季差異大, 且山地上部風大, 雲霧多, 日照短, 因而自山麓至山頂, 呈現明顯的地帶性。這些氣候條件在北部平原區和南部丘陵山地之間,在東南沿海和西北內陸之間呈過渡性變化, 形成不同的道地藥材生成環境。浙江省土壤主要為山地黃泥土, 山地石砂土, 高山香灰土和紫丘砂土等, 酸鹼度 (pH值)4.5 ~ 6.0。由於本省的優勢自然環境, 給動植物生長帶來有利條件, 故野生植物種類繁多,而且有栽培中藥材的習慣, 有規模生產管理的先例。而“浙八味”基本上分佈在寧 (波 )紹(興 )平原和北部太湖流域, 尤以鄞縣、磐安、嵊縣、杭州、金華、東陽 等處為著名產地。

性味功效


中藥“浙八味”多以苦、辛,寒或溫為性味的主要特徵,歸經涉及內容較廣。而功效結構似可歸結為兩類,一類是“清、散”(如浙貝母、杭白菊、玄參、元胡、溫鬱金),另一類是“調、補”(如白芍、白朮、山茱萸)。其中“清”包括泄熱、逐淤,“散”包括開郁、散結、活血,而“調、補”則以調理氣血陰陽。
“浙八味”性味歸經與功效
名稱性味歸經功效
浙貝母苦、寒,歸肺、心經化痰止咳,清熱散結
杭白菊辛、甘、苦、微寒,歸肝、肺經疏風清熱,解毒, 明目
玄參苦、甘、咸、寒,歸肺、胃、腎經清熱,解毒, 養陰
元胡辛、苦、溫, 歸心、肝、脾經活血,行氣, 止痛
溫鬱金辛、苦、寒, 歸心、肝、膽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郁, 涼血清心
白芍苦、酸,微寒, 歸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 平抑肝陽
白朮苦、甘、溫, 歸脾、胃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止汗安胎
麥門冬甘、微苦,微寒, 歸心、肺、胃經潤肺養陰,益胃生津, 清心除煩
山茱萸酸、微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相關介紹


浙八味:杭菊花、杭麥冬、白芍、白朮、玄參、延胡索(元胡)、溫鬱金、浙貝母 口訣為:杭菊麥冬白芍術;(杭菊花、杭麥冬、白芍、白朮)
玄參元胡金貝母;(玄參、延胡索(元胡)、溫鬱金、浙貝母)
八大祁葯:菊花、山藥、紫菀、北沙參、薏米、荊芥穗、白芷、天花粉
口訣為:菊花山藥紫菀沙;(菊花、山藥、紫菀、北沙參)
薏米芥穗白芷花;(薏米、荊芥穗、白芷、天花粉)
四大懷葯:懷地黃、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
(以前,河南有個地方叫:懷慶府,這個地方的這幾種藥材比較道地,所以稱之為“懷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