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水頭的結果 展開

水頭

福建南安市下轄鎮

水頭鎮位於南安市南部,距市區28千米。轄4個社區、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廈盛路。面積約為127平方公里。324國道,水(頭)瀏(吾店)公路和安(海)水(頭)公路,福廈高速公路過境。

水頭鎮境內有蟠龍開發區,古迹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五里橋)、鄭成功墓。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42名(福建省內排名第三)。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2700公頃,常住人口206770人。

歷史沿革


因文斗、朴山等處溪流與石井的五馬江漲潮交錯,此處成為潮水頂托之頭,故稱“水頭”。
宋時分屬太平鄉常樂里、常安里、崇教里。
元、明、清改隸於卅七至四十一都。
水頭鎮主街道
水頭鎮主街道
民國17年在水頭設第四區(后改名為第三區),轄今水頭、官橋、石井一帶。
民國35年置水頭鎮、大盈鄉。解放初在水頭設第十一區,轄今水頭(不包括大盈)、石井。
1956年大部分地區屬官橋區,其餘屬石井區。
1965年,原併入官橋、石井管轄的地區析出成立水頭公社。
1984年公社改建鄉。
1985年改鎮。
1997年,轄水頭、呈美、邦吟、星輝、文斗、曾嶺、新營、大盈、南僑、上林、朴山、西錦、埕邊、朴一、朴二、朴三、山前、巷內、勞光、仁福、龍風、後房、下店、江崎24個村委會和水頭居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頭
水頭
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位於南安東南部,地緣濱海,東與晉江安海鎮。
隔“安平橋”相望,西與同安馬巷鎮以嶺分界,南連石井,北接官橋。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廈通泉州、晉江石獅必經之地。
面積127平方公里。區位獨特,地處廈、泉、漳閩南“金三角”中心區域,與廈門經濟特區接壤,有南安的“南大門”之稱。交通便捷,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距離廈門機場和港口僅幾十公里。
該鎮依山傍海,與台灣隔海相望,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是閩南重鎮和著名僑鄉。

地形地貌

地勢西高東低,海岸線11公里。國道324線及福廈漳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碼頭直通外洋。

行政區劃


全鎮劃為4個社區居委會(時代,世紀,濱海,水頭)和28個行政村。居民漢族。

人口民族


戶籍人口119836人,常住人口206770人,海外僑親5萬多人。主要姓氏有黃、李、呂、林、吳、蔡、王、陳、高、鄭、魏。
總人口121620
62938
58682
家庭戶戶數27126
家庭戶總人口96999
家庭戶男47350
家庭戶女49649
0-14歲(總)27970
0-14歲男14709
0-14歲女13261
15-64歲(總)86519
15-64歲男45325
15-64歲女41194
65歲及以上(總)7131
65歲及以上男2904
65歲及以上女4227
戶口本地住本地89272
2017年,常住人口206770人。

經濟


綜述

新建縣屬大盈糖廠、南安瓷廠、南安耐火材料廠、水頭福利廠、康龍農場和市屬石壁水庫、良種果苗繁殖場。新建西大街和草港市場和大盈、仁福、文斗農貿集市點。1987年新建日產3000噸自來水廠。
引進外資成片開發蟠龍工業區。鄉鎮企業以製鞋、紡織、建材、食品罐頭,糧食加工、運輸服務等行業為主,新建110千伏變電站一座。198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033.1萬元。
獨特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水頭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3.66億元,上繳稅收2.42億元,經濟綜合實力居“福建省50強鄉鎮”第八名。工業是水頭鎮的經濟支柱,已形成建材、輕紡、食品、工藝、機械、化工等眾多生產行業。企業680家,規模以上126家。蟠龍開發區是全省首家外商成片開發的綜合開發區,首期開發1800畝。外資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36家。
6家企業榮獲“省名牌產品”稱號,5種產品列著名商標。閩南建材第一市場是輻射全國、影響亞太、規模最大、檔次最高,以石材為龍頭的大型建材批發市場,日交易額300多萬元。
從1999年起,每年5月18日-20日隆重舉辦大型建材經貿洽談會。環球傢具城是集傢具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商城,首期工程投資1.2億元,已於2005年5月開盤招商入駐。
水頭鎮擁有獨特的產業基礎優勢。從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光英為水頭閩南建材第一市場題字“中國石材城”后,石材產業就在水頭鎮鑄就了它不可動搖的支柱產業地位,為水頭鎮經濟的發展撐起了一片藍天,並促使水頭鎮逐步形成國際建材的人、財、物、信息流重要集散地。
石材之鄉---水頭
2007年,全鎮共有石材企業1000多家,擁有先進專業生產設備300多台(套),從事石材產業生產的管理、技術、經銷人員近7萬人,年生產加工能力1億多平方米,石雕刻品3000多萬個,佔全國市場需求量的40%以上。其中,全國石材前十強中的環球石材、高時石材、康利石材等九強企業已經入駐水頭,加上東升股份、華輝股份、溪石集團等當地企業的迅猛發展,水頭鎮已逐漸成為石材產業聚集,產業巨頭群英薈萃的地方。
為了更好地服務石材產業的發展,水頭鎮大力促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配套,使得與石材相配套的石材機械、輔助材料、磨料磨具、刀頭刀具、石工藝品等產業快速發展起來,
形成了較為齊全的石材產業供應鏈。2007年,全鎮有石材機械企業10家,磨具磨料生產企業8家,金剛石生產企業100家;其中全國知名石材機械製造上海飛宙、廣東科達等均已入駐;人造石、圓型材、異型材、薄板材、複合板、馬賽克加工等應有盡有,並且技術全國領先。
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發展,是水頭石材產業迅速膨脹、高速發展的一大特色。水頭鎮按照“大市場、大商業、大流通”的要求和“高起點規劃、高速度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目標,加快市場建設步伐,把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建成由石板材城、閩南石材荒料市場、石材陶瓷綜合城、石材加工區和石材展覽中心等五大板塊組成的全國最大“建材超市”和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管理最規範的石材批發市場、全國首批“五星級建材市場”、亞洲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大的石材進出口基地。通過市場的帶動和輻射,大大地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在水頭的涌動,吸引了眾多石材界精英入駐水頭投資建設,帶動了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省最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2017年,水頭鎮耕地面積2090公頃,山地面積4683.33公頃,農業勞動力7235人。實施13個農業項目建設,其中在建農業項目1個,完成農業項目建設12個;開展糧食生產工作,春耕水稻播種秧苗近15萬公頃,完成春收馬鈴薯生產面積133.33多公頃,平均每公頃產233.3斤,實現產值400多萬元;蔬菜種植面積500公頃,總產量3.6萬噸,利用文斗村土地流轉項目建設46.67公頃大棚疏菜基,引進紅蘿蔔新品種日本坂田316號35斤,推廣面積10公頃,每公頃用種233.33元,平均每公頃產200千克,產出紅蘿蔔450多噸。 
2019年,全年完成工商稅收14.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6.25億元,限上商業零售額13.88億元。

第一產業

水頭鎮
水頭鎮
2019年,水頭鎮有耕地面積2063.58公頃,山地面積4683.33公頃,農業勞動力9303人。實施農業項目7個,完善農業生產設施。實施朴一村、大盈村等5個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13.33公頃。加強“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工作,組織5家生產主體開展一品一碼可追溯工作。新增農場6家,總投資約230萬元。華興麵粉有限公司獲評泉州市第九輪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高效林業和生態林業,構建“樹在林中,路在綠中,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03.33公頃,成活率90%以上,發動全鎮500多人義務種植櫻花、大葉紫薇洋紫荊香樟等綠化苗木2000多株。開展林木疫情防治,掛設誘捕器151盞,誘殺松墨天牛12878隻,施放白僵菌粉炮2000發。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審批林地林木採伐26宗,採伐面積63.87公頃,採伐蓄積量4546立方米。

第二產業

2019年,水頭鎮以石材、機械、食品、輕紡、化工為重點產業,以建築裝飾用石材加工為支柱產業。石材企業運用“石材+”與文創、設計、科技相結合。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泉州市級重點技術改造項目4個,2家公司入選福建省龍頭企業,20家企業入選南安市民營工業龍頭企業。
工業園區
2019年,水頭鎮有工業園區八個,面積1266.67多公頃,入駐企業500多家。其中蟠龍工業區首期開發120公頃,入駐企業70家,6家企業獲評福建省名牌產品,5種產品列著名商標;奎峰工業區園區面積53.33多公頃,以石材產業為首;五里橋工業區佔地面積約40公頃;國道324複線工業走廊園區面積約320多公頃;福山工業區佔地面積約為220多公頃,入駐企業70多家;濱海工業區園區面積80公頃,入駐企業20餘家;永泉山生態科技園完成征地313.33多公頃,簽署預約用地協議書企業43家,其中投產企業24家,在建企業15家。

第三產業

水頭郵電通訊發達便捷,全鎮擁有1個郵政局和1個電信局以及大盈、蟠龍等2個郵電模塊局,裝機容量達2.5萬門,建立移動通訊基站七座中滿足水頭持續發展三年的需要。
鎮安裝電話28600戶,網際網路用戶達1613戶。
2019年,水頭鎮實施建鏈強鏈補鏈工程,推進中民投石材產業基金落地水頭融入產業,完善世界石材全產業鏈交互平台。發展“泛家居”營銷,探索跨行業合作共贏模式,鼓勵石材、機械、家私、五金等行業融合發展。完善商業中心區規劃和布局,推進海聯片區商圈、弘超大酒店、宗藝大酒店等生產性服務項目建設,發展商貿服務業。加強五里橋文化公園、鄭成功文化中心、英良“五號倉庫”、天心洞、飛瓦岩等的管理,發展以歷史人文、工業名品、農家體驗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旅遊產業。規範石材貿易中心管理,整合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開拓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領域。

交通


交通方面:水頭區獨特,山海兼備,水陸交通便捷,國道324線橫貫全境,長達18.4公里,泉廈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在朴里設有一個入口處;積極籌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國道324線水頭複線已建成通車,大減輕了國道324水頭路段的車量負荷;
沿海大通道水頭路段、成功公路、大深公路、福山西路等工程竣工,城區交通網形成,村村通公交。水頭距廈門國際機場僅58公里,距晉江機場僅15公里;搭機之便,近在咫尺,海運發達,全鎮擁有5個上百噸級的碼頭,可直達廣州、上海、寧波等城市,距石井5000噸級碼頭僅8公里。構成了海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為水頭經濟發展提供了必備的客觀條件。

社會


民生保障

2019年,水頭鎮開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調整評定和申報工作,確認審批低保戶(含特困人員)583戶、1092人,年應發放保障金445.26萬元。其中特困人員(五保戶)79戶、82人,年應發放金額81.28萬元,享受全護理補貼特困人員9戶、9人,半護理補貼4戶、6人,全自理66戶、68人。有2位孤兒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年應發放生活保障金2.16萬元。慰問貧困戶192戶,發放慰問金5.76萬元,慰問社會特困戶、計生三戶特困戶、特困黨員250戶,發放慰問金7.5萬元。開展“扶貧濟困·走千家”慰問系列活動,走訪慰問40戶,發放慰問金2萬元。走訪慰問重點優撫對象132人,發放慰問金7.92萬元,建軍節期間走訪慰問重點優撫對象132人,發放慰問金5.28萬元。開展脫貧攻堅工作,538戶1237人實現穩定脫貧。發放光伏幫扶資金323戶89.5萬元,補助“雨露計劃”29人8.7萬元,實施扶貧項目236個、撥付專項資金157萬元;續簽生產性小額貸款2戶10萬元;實施修繕項目45個,撥付資金78.3萬元;撥付應急救助資金17戶11萬元。水頭鎮商會獲評福建省“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新增就業人數1502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人員936人,調解處理12345案件87起,涉及181人,金額250.27萬元;調解處理工傷、勞資糾紛303起,涉及723人,金額908.36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2739人(其中新參保擴面8546人),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員18752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5354人,參保率99%以上,住院人數12415人次,累計報銷金額4660.79萬元,門診報銷金額2014.67萬元。

科教文衛

2019年,水頭鎮有中學5所,小學28所。擴容改造水頭中心小學等學校,新增學位120個。南星中學通過一級達標複評驗收。大盈小學等4所學校通過泉州市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評估認定。北大新世紀附屬博雅公學建成招生。文斗小學、下店小學、西錦小學被認定為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龍風中學獲評全國象棋特色學校會員單位;水頭中學獲評泉州市示範家長學校、南安市文明學校;錦龍小學獲評泉州市優秀少先隊集體(大隊);龍門小學被確定為首批中小學藝術特色學校(音樂舞蹈、合唱、繪畫);朴里小學獲泉州市小學體育聯賽二等獎。
有室內體育館、老年人大學、多功能文化中心、影劇院、電信中心局、模塊局、自來水廠、各星級酒店。新增城鄉公共文體設施15處,開展南音、文藝演出、拔河比賽、燈謎競猜、球(棋)類比賽、擲圈等節日活動。建設農家書屋、老人活動中心、健身場館等。五里橋愛心書院獲評福建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泉州刣獅(南安市朴里武術館)獲評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二級乙等達標醫院海都醫院、二級醫院泉州濱海醫院。開展送醫下鄉,免費為3500多名老年人體檢,訪視貧困戶並進行健康教育1278人次。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家庭健康檔案7600戶、個人健康檔案30690份。海都醫院(水頭中心衛生院)獲評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優秀單位。

城村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多沿用傳統建築形式,新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80年代末,新建築的商品房達2.0萬平方米。
50年代始擴建南星中學教學樓、科學樓。新建南僑中學、新營中學、龍鳳中學等4所中學,擴建31所小學。至1988年,新建水頭影劇院,水頭僑聯,水頭糧站
2012年上級下達南安市造林綠化任務7.23萬畝,主要包括:城市、村鎮和通道綠化1.23萬畝,環城(鎮)周邊、交通幹線兩側一重山林分補植修復提升5萬畝,完成人工造林更新面積10023畝,
“三沿一環”林分修復提升面積50950畝,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面積11932畝;其中,瀋海高速南安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完成造林面積350畝,完成率達111.8%,大幅超過全省31.4%的平均水平,完成情況居全省各縣(市)前列。
2019年,水頭鎮完成分區單元控規,完成教育設施專項規劃、福頂美麗鄉村規劃、生態連綿帶專項規劃、永泉山控規修編、老舊街區傳統保護提升規劃、近期交通綜合改善規劃、五里橋公園水環境綜合治理及配套設施項目規劃編製。實施小城市試點建設項目29個,完成投資31.66億元,推進五里橋休閑漫道、石材精品體驗營銷中心、濱海學園、源昌·天悅灣、中駿·璟峰城、保利第五灣、中梁海峽1號等項目建設。推進五里橋公園周邊水環境治理及配套設施建設,啟動朴里互通安置區、荷樓片區改造、聯11線等項目前期工作。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426戶,完成星輝村、文斗村等9個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初步方案設計,開工建設勞光后壩自然村生活污水管道。

文化


水頭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水頭,即水運貨物集散之埠頭。境內的大盈港昔有古船灣之稱,是古代閩南的重要港口。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繁衍,戰國時期這裡遺留著豐富多彩的青銅文化。六朝時,南來外船多在此登岸。唐朝而下,大盈港海市蓬勃發展。
至宋代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建成,水頭便成為商貿雲集的貿易場所。宋建炎四年(1130年),官府在水頭下坊(現下邦自然村)設石井鎮榷稅,首任鎮監是朱熹之父朱松。
水頭鎮
紹興十四年(1144年)又下坊置石井巡司,管理船舶出入。古代官道穿道而過,設在水頭的康店驛是福建、廣東的重要驛站。安平、鎮安兩座跨海長石橋是晉南交通要衝。歷代王朝都在此設防駐兵,大盈(大營之諧);因駐重兵而得名。
該鎮民風淳樸,人才薈萃,素以“海濱鄒魯”名聞遐邇,古往今來,水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北宋的呂惠卿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制定者和推行者;
南宋的理學名宦呂大奎官至朝散大夫,因積極反抗元軍而慘遭殺害;明末的沈全期是南安最後一名進士、任右都察院御史,曾帶領九溪十八壩鄉民在白蓮寺起診治,后投入鄭成功抗清和收復台灣的隊伍;
復台後,他在台灣濟世行醫,被台灣人尊為醫祖;還有何廷斌對鄭成功收復台灣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他擔任荷蘭通事,因不滿荷蘭殖民統治,秘密測繪台灣鹿耳港地圖獻給鄭成功並作為鄭軍收復台灣的嚮導。還有史學家呂夏卿、廉政名臣呂圖南、語音大師黃謙、革命僑領王宣化、愛國華僑呂達民等。
境內五里橋、安平橋墩和鄭成功陵園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景點均入選為泉州十八景之一。天心洞、飛瓦岩、白蓮寺、楊肅紀念館是市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該鎮曾先後獲“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中國石材城”、“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國家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11月,被表彰為福建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2020年11月,水頭鎮黨委被授予“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