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廠

1964年創立的軍工企業

自1964年起,我國中西部三線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軍工企業“三線廠”建設。在1964年至1980年,貫穿三個五年計劃的16年中,國家在屬於三線地區的13個省和自治區的中西部投入了2052.68億元巨資。

概況


400萬工人、幹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和成千萬人次的民工,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號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艱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稱為“三線廠”。其中的佼佼者如:攀枝花鋼鐵集團,酒泉鋼鐵集團,金川有色冶金基地,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壩、劉家峽等水電站,六盤水工業基地,渭北煤炭基地,成昆、襄渝、川黔陽安、青藏(西格段)等鐵路幹線,貴州、漢中航空工業基地,川西核工業基地,長江中上游造船基地,四川、江漢長慶、中原等油氣田,重慶、豫西、鄂西、湘西常規兵器工業基地,湖北中國第二汽車廠、東方電機廠、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鍋爐廠等製造基地,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這些代表性的企業和科研力量,後來都被稱為西部的“脊柱”。

特色


1、遍布廠區、家屬區的有線大喇叭,每天早上6點半喇叭里開始吹起床號,然後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節目,伴著新聞人們開始吃早飯,開始騎著自行車奔向車間和學校,最後大喇叭以《運動員進行曲》或《三大紀律八項主義》結束廣播。早中晚各廣播一次。
2、露天電影,暖和的天氣里每周1--2場,下午小娃兒們就開始佔位子了,沒佔到好位子的還可以看銀幕的反面。後來有電視了,露天電影就消失了,不是家家都有電視機的時候,就在露天放投影電視
3、自行車是主要交通工具,每家都有幾輛自行車,上班時由自行車匯成壯觀的長龍,三線廠5--6歲的小孩都會騎自行車,那裡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車技都很高。
4、四川話、普通話、東北話、上海話。。。。。應有盡有,農轉非的普通話都說得十分流利。
5、半軍事化管理,那裡最早時車間主任叫連長、工段長叫排長、小組長叫班長,很長一段時間是軍管會的軍代表是廠里的老大,任何事情是軍代表說話才著數,軍管會主任是一言九鼎。
6、三線廠人們的糧票與人民幣一樣在市場里流通,糧票可以換雞蛋、蔬菜、水果、當然也可以換回老母雞。
7、三線廠的小孩過得都很快樂,男孩都會滾鐵環、摻陀螺、打彈弓,贏煙盒,女孩都會跳皮筋、丟沙包、踢毽子。
8、三線廠的小孩都會游泳,一般三線廠在選址時就考慮到水源問題,都是沿河而建,廠區一般都有條十分乾淨清澈的小河,夏天的河裡就是三線廠小孩的天然游泳場,小孩們無師自通,從狗刨開始學會了游泳。
9、三線廠的小男孩一定不會把稻苗認成韭菜,一定知道什麼樣的藤子下長的地瓜什麼樣藤子下長的是紅薯,知道什麼時候玉米熟了,什麼時候向日葵熟了,因為基本上都去挖過農民的紅薯、地瓜吃,去掰過農民的玉米、向日葵。
10、三線廠的小孩胸前都掛得有一把家門的鑰匙,因為家裡除了上班的父母就是小孩自己了,學校不會像現在這樣天天補課,下課了就自己打開家門,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11、三線廠的車間都在山洞裡,山洞裡面就是大廠房,各個岔洞就是各車間班組。一個廠往往有好幾個山洞,山洞都有編號。
12、隨著九十年代國家體制的改革,大部分三線廠經歷了改革合併重組,也有很多三線廠遷入就近的城市,三線廠原來的閉塞性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