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愛村

廣東汕尾市捷勝鎮下轄村

近年來,五愛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通過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雙融雙建”主題實踐活動,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結合本村實際,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努力,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村集體有了自己的企業和相對固定的經濟收入,村黨支部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2006年村黨支部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村支部書記林貴樣同志被省委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書記。

基本概況


位於捷勝鎮東側,毗鄰紅海灣,下轄大塘、寶頭、馬鞍山和格塘四個自然村,分設9個村民小組,截止到2007年10月,總戶數628戶,總人口3016人;總耕地面積819畝,其中水田196畝,旱坡地623畝,人均耕地0.273畝;人年均收入3881元,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15.3萬元。村現有黨員66人,本屆“兩委”幹部5名,其中村黨支委成員3名,正副書記各1名,委員1名,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村委會5名,正副主任各1名,委員3名,“兩委”交叉任職率達100%。

黨政建設


找准方向,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村黨支部以“理想、能力、責任、形象”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兩個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雙融雙建”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在駐村工作組和區“雙融雙建”掛駐單位的大力幫助下,通過開展村情、民風、黨建等調研,從查擺整頓“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努力加強支部自身建設。目前,村“兩委”幹部團結協作,黨員隊伍不斷壯大,黨員結構不斷優化,與2005年換屆前相比,村幹部平均年齡由51歲下降到46歲,黨員隊伍由原60人增加到66人,平均年齡下降了4歲,黨建工作不斷完善,主要體現如下:
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近年來,村黨支部積極當好輔導員,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全體黨員學習《黨章》和省、市、區黨代會精神,努力提高黨員幹部的黨性觀念。同時,定期組織村“兩委”幹部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使全體黨員和“兩委”幹部的綜合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工作積極性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改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促進了村委各項工作的良好運轉。
過好黨日,增強使命——針對當前個別黨員宗旨觀念淡化,服務意識弱化的狀況,村黨支部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連續三年在“七一”期間結合紀念建黨組織了有意義的黨日活動。如2005年7月1日村黨支部與區委組織部、省監獄管理局共慶黨日,時任區委組織部部長林建隆和省局紀委書記李信佳同志親自為全體黨員上了生動的黨課;又如今年7月1日,村“兩委”組織部分黨員幹部到海豐縣參觀革命先烈彭湃故居紅宮紅場,緬懷革命先烈。通過一系列的黨日活動,增強了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村黨支部始終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做到“困難面前有黨員、關鍵時刻有黨員”。如2006年6月2日至3日,特大暴雨襲擊汕尾,降雨量達212毫米。五愛村由於地勢較低,幾處排洪堤圍出現滲水現象,隨時都有發生決口的危險,危及民居和農田。村黨支部正副書記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率領一支由35名以黨員為主組成的搶險隊,用沙包加固堤圍,連續奮戰十多個小時,成功排除了險情。這次救災充分體現了黨的先進性,感動了群眾,災后13位村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向支部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3名群眾遞交入黨申請書,這相當於過去五年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總和。又如在前不久抗擊颱風“聖帕”期間,村黨支部又一次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黨支委成員衝鋒在前,組織村民救災搶險,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經濟建設


找准路子,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五愛村可開發利用的資源貧匱,靠海無海,人多地少,基礎設施薄弱,發展養殖業前景淡,發展農業不理想,發展工業不現實,項目又缺乏資金投入,2005年以前該村集體經濟主要依靠向私人老闆出讓採石權收取年管理費7000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低於省里確定的3萬元以上的標準。
2005年以來,特別是開展“雙融雙建”活動以來,在省、市、區駐五愛村工作組和區“雙融雙建”掛駐單位的幫助下,村委逐步理清了發展思路,從實際出發,選擇風險小、有市場、群眾易接受的服務型項目,決定依託汕尾市豐富海產品資源,將海產品銷售與監獄內部消費需求聯繫起來,成立了“汕尾市城區順興五愛水產品購銷部”,購銷部先將海產品批發到我省部分監獄,供服刑人員食用,同時,逐步拓寬監獄以外的銷售渠道,並形成一定的規模,這樣,既為當地漁民解決海產品的銷售出路,也為村集體增加收入,同時在經營的過程中努力培養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該項目從2005年3月正式運作兩年多來,共創利稅64萬多元,依法納稅21萬多元,利潤43萬多元,近三年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達15萬元,一舉改變了過去村集體經濟落後的窘迫局面,為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

新農村建設


找准載體,不斷推進和諧新農村建設——幾年來,村“兩委”幹部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以“雙融雙建”主題實踐活動和“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工作為載體,全面加強全村的各項工作,有力地推進和諧農村建設。特別是自“雙融雙建”活動開展以來,該村“兩委”與省市區駐隊工作組和區“雙融雙建”掛駐單位一起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五愛村和諧農村建設進程。
進村入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村“兩委”幹部配合區“雙融雙建”掛駐單位區司法局和省、市、區駐村工作組同志深入到田間地頭、走家串巷,聽民聲、察民情,摸准村情民意。在此基礎上,區司法局17名黨員幹部掛鉤聯繫該村20戶貧困戶,每月堅持進村入戶,與群眾同勞動、同生活、同商量。通過“中秋魚水情”活動,為群眾送月餅食用油;通過“黨愛民、民愛黨”活動,為貧困戶送大米、慰問金;通過“吃農家飯、商農家事”活動,與群眾拉家常、談生產、謀發展;通過“三關注一促進”活動,發動村民整治環境衛生;通過“雙融雙建”百題有獎活動,積極宣傳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通過“法律進農村、法律進農家”活動,提高幹部群眾的法律意識等等。一年多來,區司法局千方百計為基層、為群眾排憂解難,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拉近了與當地群眾的距離,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行路難”等問題——兩年多來,村“兩委”在駐村工作組和區“雙融雙建”掛駐單位的幫助下,爭取資金38萬元,建成總長1000多米的寶頭、馬格、村委會3條水泥路,解決了“行路難”問題。同時,籌集資金2.2萬元,為馬鞍山自然村建造公廁1個;籌集資金17多萬元,修通、建設排洪渠80多米;籌集資金14多萬元,投入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發展經濟,解決“發展難”的問題——根據五愛村的實際困難,該村通過認真調研,理清發展思路,長遠規劃,成立了海產品購銷部,並取得了可喜成績,僅幾個月就還清了村集體債務,近三年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達到15萬元,村集體經濟呈現快速、穩定、持續發展勢頭。
發展教育事業,解決“上學難”的問題。——多方籌資15萬多元改善了該村屬下天寶小學校道狹窄狀況,購置了一批教學設施,進一步完善了學校設施。同時,通過區“雙融雙建”駐村單位和省監獄管理局結對助學的形式,資助42名瀕臨失學的學生繼續學業。
開展扶貧安居工程,解決“住房難”的問題——針對馬鞍山自然村特困戶“住房難”的情況,通過多方爭取80萬元建設資金,在馬鞍山開展扶貧安居工程,建設24套解困安居房,基本解決了該自然村特困戶“住房難”的問題。
組織開展義診活動,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通過邀請省南方科技大學珠江醫院義診隊到該村開展免費義診活動,為群眾檢查和看病共1000多人次,贈給患者藥品價值2萬多元。
積極籌措資金,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多方籌措資金20多萬元,架設自來水管道1000米,完成寶頭自然村的自來水工程,為當地群眾送上“放心水”。
組織黨員幹部參加學習培訓,解決村“兩委”幹部“提高難”的問題。——近年來,先後3次組織村幹部赴廣州、番禺東莞揭陽韶關等地開展以黨務、財會、經營管理等知識為內容的培訓活動,努力提高村幹部的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