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光餅
以白面為主材的傳統餅類名點
光餅是福建省地福州、建甌、順昌等地最受喜愛的傳統餅類名點之一。
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與每年清明節掃墓時,在眾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餅”,它成了人們懷親念祖的一種鮮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光餅用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的餅類食物,直徑約6厘米,中間帶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光餅還有另一種類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咸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但無論“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咸光餅
當戚軍南行前,為使行軍迅速,以麵粉製成圓餅,中打一孔,串掛在戰士身上,作為行軍乾糧。八閩人民為了紀念戚公的豐功偉績,競相仿製稱之為“光餅”,相沿成習,成為建甌人喜愛的食品。現此食品仍在福建福州街邊隨處可見。
咸光餅
有一天,營前來了一位中年婦女。她手裡提著一隻籃子,籃子里盛滿了她自家做的薄餅。薄餅用米粉做成,帶有鹹味,中間留有一個小洞,她是拿來慰問戚家軍的。那天,戚將軍手頭沒什麼緊要大事處理,於是,就請這位大嫂坐下聊天。
戚將軍拿著餅好奇地問大嫂,這餅中間為什麼都有一個小孔
大嫂笑著表示,這叫是咸光餅,是大嫂特意為丈夫做的。因他丈夫天天上山打獵,帶飯很不方便,就將這餅用繩子串起來帶在身邊,餓了撕下一塊就可以充饑。戚將軍連聲稱讚表示,當兵的倘若也帶上這種咸光餅,不是同樣方便嗎,以後行軍作戰再也不會耽誤時間,貽誤戰機了。
中年婦女去后,戚繼光命人照樣製做,下令所有將士都帶上這種薄餅。各地百姓聞訊,也紛紛製做咸光餅慰勞戚家軍。從此,咸光餅就在浙東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