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吳康的結果 展開
吳康
佛教居士
吳康(1888~1956)字致覺,法名契悲,晚年自號悲翁。江蘇蘇州人。哲學家,佛教居士。
先後就讀於蘇州中學、上海復旦公學、北京清華大學。1912年大學畢業后,公費(庚子賄款)留學美國,入哈佛大學,專攻西洋哲學。1916年得文學碩士學位。歸國後任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旋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專事英漢辭典編審十餘年。1928年母亡,悲痛欲絕,得滬上黃幼希居士勸導而學佛,開始戒殺茹素。翌年於蘇州靈岩山印光大師座下受五成,誠修蓮宗。此後歷任上海大同、復旦、暨南、光華諸大學教授。1942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期間,曾師事弘一、持松,聆受教益。1943年入《普慧大藏經》編印會,校注大藏經。旋應開明書店請,為之編譯《英漢辭典》。1945年後皈依興慈,受大戒,香燃三點。最後得虛雲攝受,授皈依牒,賜法名寬慈。建國後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居家註疏佛經,從事佛經的漢譯英工作。一生布衣素食,持戒嚴謹,日誦《彌陀》,悲願深切。著有《往生確證》。曾校勘《楞嚴經》,英譯《稱讚凈土佛攝受經》,並為豐子愷《護生畫集正續合刊》畫題英譯。早年著有《心理學原理》(附《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年10月初版))、《現代師範教科書——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8月出版),譯著有《西洋哲學史》、《謙屈拉》([印]泰戈爾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出版)。
【附:關於張東蓀與吳康】
近八年來,我瀏覽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書庫中外文藏書,斬獲頗多,其中就有直接涉及張東蓀與詹姆士的史料。比如我在書庫中借閱過一冊吳康(字致覺,英文名SolvistoK.Wu;民國時還有一個研究哲學的吳康,字敬軒,和他不是一個人)的《心理學原理(附:教育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0年10月初版),發現書前有張東蓀所寫序(寫於民國10年9月1日),此序似不為左君所知。張序中談到:“吳君致覺,余之老友也。余識吳君在清代光緒末季。時余方在日本,吳君突以書抵余,詢研究佛學之法。余報書謂學佛不若學哲學。此吾二人定交之始,亦余知吳君發心探索本體問題與人生問題之由來也。自是每相晤,輒談竟夕不休,余平生引為樂事。余讀乾姆斯(即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轉載者注)《心理學原理》,嘆為當代一人。嘗以此告吳君。吳君大喜,乃以書直投哈佛大學。未幾乾姆斯果以書來,諄諄而誨,言且累紙。自是吳君常與乾姆斯書札往還。乾姆斯並贈以照像及著述。而吳君常引以為憾者,即其赴美之歲,正大哲逝世之年。吳君歸后執教鞭於南高。是書即其講義之修正本也。”詹姆士去世的具體日期是1910年8月26日,吳康抵美時間大概在這之後。吳康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A.M.)后,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高等師範學校,講授心理學。他的《心理學原理》原有英文獻辭“Dedicatedtothe Dear and Revered Memory ofWilliamJames”,翻出來就是“紀念敬愛的乾姆斯”。我拿到哲學所這本《心理學原理》后,發現粘藏書袋和借閱期限表的地方,覆蓋了原有的毛筆簽名和印章:“東蓀老友惠存吳康謹贈(章:吳康)。”原來,這還是當年吳康出書後簽贈張東蓀的樣書,對考證張東蓀早年交遊很有史料價值。張、吳二人的這段交往,左先生寫《張東蓀傳》時似不知曉。
(摘自《寫在<張東蓀傳>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