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灘鎮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轄鎮

中灘鎮,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2018年,戶籍人口36845人。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第五區,后屬三陽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中灘鎮。1950年,分設為中灘鎮和演營鄉。1956年,三陽川區撤銷。1966年,演營公社併入中灘公社。1983年,撤銷中灘公社,改為中灘鄉。2003年6月30日,撤鄉建中灘鎮。截至2020年6月,中灘鎮下轄3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

徠2018年,中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歷史沿革


中灘鎮
中灘鎮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第五區,后屬三陽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雷王集。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中灘鎮。
1950年,分設為中灘鎮和演營鄉。
1951年,中灘鎮改鄉。
1954年,設置東灘鄉。
中灘鎮
1955年,演營鄉、東灘鄉併入中灘鄉后稱三陽川區。
1956年,三陽川區撤銷。
1958年,中灘、渭南、石佛合併成立三陽川公社。
1961年7月,三陽川區轄中灘、演營、西坪、石佛、渭南等7小公社。
1966年,演營公社併入中灘公社。
1968年,三陽川區撤銷。
1983年,撤銷中灘公社,改為中灘鄉。
2003年6月30日,撤鄉建中灘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灘鎮轄雷王、渠劉、背灣、汪李、后川、余峽、陳大、四合、演營、毛家、謝坪、漆李、種田、趙崖、霍坪、劉陽、丁趙、楊成、文溝、文岔、張白、蒲甸、四合23個行政村;下設8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中灘鎮下轄3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雷王村。
渠劉社區毛家村余峽村謝坪村
汪李社區陳大村丁趙村種田村
后川社區演營村霍坪村楊成村
雷王村緱楊村漆李村文溝村
背灣村蒲甸村趙崖村文岔村
四合村張白村劉陽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灘鎮
中灘鎮
中灘鎮,地處麥積區西北部,東與花牛鎮相連,南與渭南鎮毗鄰,西接新陽鎮,北抵石佛鎮,區域面積48.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灘鎮地處三陽川渭河與葫蘆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為河川地,最高點位於楊成村,海拔1600米;最低點位於雷王村,海拔1160米。

氣候特徵

中灘鎮
中灘鎮
中灘鎮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均氣溫10.9℃,1月平均氣溫-3.2℃,極端最低氣溫為-21.3℃(1982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氣溫為25.5℃,極端最高氣溫38.1℃(1976年7月22日),生長期年平均201天,無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降水量497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552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248.6毫米(1976年)。
氣候特點
中灘鎮屬大陸半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從南向北依次減少。年均日照2090小時,每天平均5.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日照地域間差別大,北部山區較多,東南部林區較少。太陽輻射總量在2395~2703MJ/M2,全年無霜期170多天。鎮內旅遊資源富集,區位優勢明顯,地熱資源豐富,樊家城、演營寺均屬歷史名勝遺址,汪李溫泉前期風險勘探鑽井工作已全面完成。另外,還能依仗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發展旅遊觀光農業。

水文

中灘鎮境內河道屬渭河流域,流域面積3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渭河、葫蘆河2條,河流總長度13.1千米;其中渭河長8.6千米,葫蘆河長4.5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渭河,從余峽至渭南鎮團庄流經境內渠劉、毛集,長8.6千米,年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中灘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霜凍、暴雨等;暴雨災害頻繁,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2年7月,使文岔村斜坡地質災害點山體滑坡,造成村上數根變壓器電桿折斷,斜坡下面30畝果樹及6畝糧田被淹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6.8萬元。

經濟


基礎設施

中灘鎮
中灘鎮
鄉徠鎮總人口36845人(2018),鄉鎮從業人員18972人。33個村全部通電、通電話、22個村通郵,8個村通自來水,5個村通有線電視。有醫院、衛生院2所,醫生48人,病床33張。國內生產總值9999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838公頃,糧食總產量621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92元,財政收入370萬元,財政支出370萬元。

綜述

中灘鎮
中灘鎮
2011年,中灘鎮財政總收入779.5萬元,比上年增長11.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60萬元,企業所點稅16.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03.4元,比上年增長10%;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1%;各項貸款餘額870萬元,比上年增長15.2%。

農業

中灘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9.2%,農業增加值0.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770噸,人均176.7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產量2.1萬噸,主要品種有大蒜、香菜、芹菜、黃瓜、西紅柿、蘆筍等。
中灘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牛飼養量0.2萬頭;家禽年飼養量5.3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53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3.6%。
中灘鎮
中灘鎮
截至2011年末,中灘鎮累計造林0.7萬畝,林木覆蓋率達10.4%;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為0.6萬畝,產量0.7萬噸,主要品種有葡萄、蘋果等。
2011年末,中灘鎮有小型農業機械620台,綠色環保農產品有香菜等;農民人均純收入3538元。

工業

中灘鎮工業以菌業、乳業及食品加業為主;2011年,各類工業企業54家,從業人員5920人,實現工業生產總值3.2億元,比上年增長2.8%。

商業

2011年末,中灘鎮有商業網點101個,從業人員3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340萬元,比上年增長11.8%;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400萬元。
2018年,中灘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1個。

經濟發展

中灘鎮由天水民達房地產公司新建的民達商城、中灘投資服務中心在2004年底全面建成並開業。中灘農貿綜合市場擴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並投入使用,這兩個市場的開業標誌著中灘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是三陽川十餘萬人經濟交流的中心市場,日平均人流量1.3萬人次,高峰期達到2萬元餘人次,年交易收入高達1460萬元,隨著商貿業的日益繁榮,還帶動了交通、餐飲、服務行業迅猛發展,效益明顯,成為全鎮經濟的又一增長點,全鎮現有個體戶512個,其中工商戶270,運輸戶152個,餐飲58個,其它服務行業32個,實現經濟收入2280萬元。
中灘鎮張白新農村圍繞“兩個最大”,建立百畝大櫻桃基地和天網一號蘋果基地,示範種植多功能型蘆筍104畝。建成了貯藏能力為300噸的“義安”蔬菜果品保鮮冷藏庫,完成畝收入萬元的露地高效種植模式試驗田100畝,完成佔地42畝的隴峰公司養殖小區標準化圈舍16棟,完成生活區建築面積3650平方米,全部圈舍進豬生產。佔地31畝的天蓬豬業20棟標準化圈舍已完成10棟豬舍的建設,10棟正在建設當中。通過中低產田改造,新打深井4眼,恢復大口機井7眼,架設灌區線路5500米,水泥襯砌灌渠3公里,實現了農田100%的保灌,新修寬7米的農機路11公里,襯砌渠道2600米。

特色農業

中灘鎮面積2000畝的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是天水高科技農業發展的龍頭與隴東南旱區農業發展的藍圖。園區已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204個,相繼開展了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航天育種等20多項技術示範工作。尤其是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在園區建立了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已開始對40多個航天新品種(系)和天水市提供搭載的20多個蔬菜、牧草、沙棘品種進行試驗示範和新品種選育,其中航遺1號黃瓜新品種已通過國家級鑒定驗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天水中灘鎮農田
天水中灘鎮農田
中灘鎮以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為依託,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突出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積極培植壯大以雙孢菇為主的新興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和天水眾興菌業公司現有大棚100座,這100個棚經過兩年的生產運作,效益非常明顯,可觀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切切實實能使農民富起來,在不久的將來雙孢菇生產定會成為中灘的一大重要支柱產業。全鎮糧食、經濟作物、蔬菜、林果種植比例優化調整為30:15:50:5。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中灘鎮轄區總人口383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38人,城鎮化率2.7%,另有流動人口7889人。
2017年,中灘鎮常住人口35002人。
2018年,中灘鎮戶籍人口36845人。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中灘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6戶,各類圖書室農家書屋23個,藏書12餘萬冊。
2011年末,中灘鎮有學校體育場17個,90%的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1%。
2011年末,甘肅、陝西等6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村村通”和“戶戶通”電視用戶957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灘鎮有小學22所,在校生2597人,專任教師21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32人,專任教師166人;小升初升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9.4%。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灘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4個;病床90張;專業衛生人員60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註冊護士1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8萬人次。
2011年,中灘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15/10萬;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為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2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7萬人,參合率99%。

社會保障

中灘鎮
中灘鎮
2011年末,中灘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4戶,人數2530人,支出221.6萬元,比上年增長11.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3人,支出49.1萬元,比上年增長10.6%;醫療救助6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0人次,共支岀6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灘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5萬份、期刊0.1萬冊,業務收入62.2萬元;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6個;固定電話用戶5800戶;行動電話用戶72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36萬元。

文化


中灘鎮
中灘鎮
中灘鎮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32所,教師372人,在校學生9711人,教學設備先進,學校已配置微機115台,教學質量及學生升學率不斷提高,學齡入學率達到99.9%,高中入學率達到95%,全鎮有16個圖書室,12個村辦文化室,擁有藏書1.2萬冊。衛生事業發達,有中心衛生院2所,醫生32人,床位86個,綜合門診大樓一幢,群眾就診方便。現有程式控制電話3734部,行動電話1300多部,小靈通基站8座。全鎮5個村安裝了有線電視,鎮境內有110KV變電站一所,電力充足。

交通


中灘鎮境內有天峻公路過境,境內長15千米;麥甘公路境內長26千米,有鄉級公路8條,總長27.8千米;日均客運量400餘人次。
2011年末,中灘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5.9千米;橋樑5座,總長度190米;鎮區開通公共汽車線路1條,每天共發48趟,日均客運量440餘人次。
中灘鎮鄉村道路四通八達,極其便利,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天巉高速公路斜穿渠劉等6個村,秦南公路橫貫全境,鄰園路、中卦路已鋪油通車,北甘路中灘段、雷張公路主幹道、秦南公路中灘段經過全鎮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努力,於去年年底路基拓寬改造已全面結束,雷王老街硬化工程全面啟動,極大的改善了受益群眾行路難的問題,鄰園路路燈設計已完成。
行政圖
行政圖
中灘鎮先後對鄰園路、中卦路、雷張公路、麥(積)甘(谷)公路中灘段、中(灘)石(佛)公路鋪油,鋪油達9.2萬平方米;完成10村的人飲工程,解決2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在臨園路新建7.6萬多平方米的民達商城和佔地1200平方米的汽車站;完成3400平方米的標準化農貿市場改擴建工程,形成臨園路至農貿市場的主街道3500米。在街道上設置垃圾箱4處,購置垃圾清運人力車2輛;安裝路燈20站。鎮區農宅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商鋪面積4.3萬平方米,栽植各類花木2萬多株,鎮區綠化率達到22%。

旅遊


演營寺,原名靈源寺,據說為隋朝高僧慧遠路經此地,捐款修建而成。后因唐代女將樊梨花西征,駐守樊家城,經常在靈源寺內演練軍隊,因而被改名為演營寺。據說演營寺為佛道共住寺院,既有佛,菩薩、羅漢,也有玉皇、老君、財神等,共計89尊塑像。寺內原有古柏10株,古槐2株,民諺有“十柏九座殿,兩槐抱一塔”。
演營寺磚塔高約3米,東西各有唐槐兩株,相傳此地為古戰場,葬埋著陣亡將士,磚塔就是為紀念陣亡將士而修造的。可惜,寺內殿宇和眾多古樹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僅存4株蒼勁雄偉的古柏。其中最高的一株高約17米,樹齡約1200年,僅次於南郭寺的“南山古柏”樹齡,位列天水市第二。“平疇二里好家園,玉樹瓊花鎖堤岸。古寺興衰留佳話,靈鳥仙雀常往還。”從清末渠劉村秀才劉寶賢的這首《演營寺即興》中可以窺見當年演營寺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