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

唐朝女英雄

樊梨花,女,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

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與丈夫薛丁山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人物生平


拜師梨山

樊梨花是西涼寒江關守將樊洪之女,自幼隨梨山老母習藝,歷時八載,武藝高強。后蘇定方孫子蘇寶同(有的版本作蘇寶童)本為青龍星下凡,先後轉世為單雄信和蓋蘇文,至此已是第三世,蘇寶同此時擔任西涼元帥,為報唐將羅通(羅成之子)殺祖之仇,起兵攻唐,界牌關一戰,西涼先鋒王伯超和羅通同歸於盡,蘇寶同則在鎖陽城一戰力斬唐駙馬秦懷玉(秦瓊之子),圍困唐太宗和薛仁貴於鎖陽
民俗工藝精品《樊梨花》
民俗工藝精品《樊梨花》
城中,二路帥薛丁山援救唐太宗,攻打寒江關,樊洪寫書與女,故此樊梨花下山助父樊洪守衛寒江關。

恩怨情仇

薛丁山與樊梨花交鋒,梨花一見鍾情,唯有裝敗。丁山欲乘勝追擊,再次挑戰樊梨花,梨花顯出真功夫,丁山被擒。梨花要丁山娶之為妻,丁山假意應承,梨花勸父樊洪投唐,樊洪不允,梨花誤殺其父兄,樊梨花開關降唐。薛仁貴即從其志,令丁山成婚,丁山誤以其有心殺父,休棄之;仁貴怒而責令賠禮,薛丁山不從。薛丁山後陷西涼陣中,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救丁山,丁山因薛應龍和自己年歲相當且英俊異常,疑樊梨花和薛應龍有私情,而再休樊梨花。后丁山兵敗,不得已再求助於梨花,梨花詐死,丁山悔悟,夫妻合好。

姑嫂英雄

元帥薛仁貴在白虎關被圍,讓妻子柳迎春到樊江關求救,梨花用兵持重,不主張冒進,小姑薛金蓮認為其不肯發兵,肆意罵樊梨花,梨花忍無可忍,姑嫂竟然動手交鋒,后經柳迎春的調解,以薛金蓮賠禮,樊梨花發兵解圍告終。

力斬楊藩

西涼大將楊藩(有的版本作楊凡)任白虎關的總兵,其貌不揚,但是力大無窮,掌中一口金背大砍刀,有萬夫不當之勇。其父楊虎和寒江關總兵樊洪有交情,所以沒出生前就和樊梨花指腹為婚,長大后樊梨花始終對他沒有情意,寧死不嫁。楊藩認為薛家和自己有奪妻之仇,在白虎關大戰唐軍,設計打傷了薛仁貴,打敗了薛丁山。唐軍受阻,薛仁貴也被薛丁山誤傷射死,萬般無奈之下,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楊藩擺下白虎陣,結果被樊梨花打破,樊梨花最終斬殺了楊藩。

梨花掛帥

樊梨花於薛仁貴身亡后,繼任征西大元帥,戲劇《樊梨花征西》劇情:薛金蓮因哥哥薛丁山屈居樊梨花之下,不服梨花掛帥,多次違反梨花將令,梨花為整頓軍紀,將薛金蓮重責八十軍棍。

梨花封候

戲劇《龍虎川》劇情:樊梨花受封元帥,薛丁山正妻竇仙童心中不服,見樊梨花責打薛金蓮,出計逼迫梨花至老羊山上,並唆使薛丁山休棄梨花,番王周雄造反,困唐王於龍虎川,竇仙童戰不能勝。徐茂功奉聖旨接管軍權,責打竇仙童四十軍棍,逼薛金蓮帶竇仙童去老羊山樊梨花處驗傷,竇仙童和薛金蓮不得不低頭認錯,請梨花下山,梨花最終使得薛金蓮認識了自己錯誤,姑嫂同心,攻破番陣,救出唐王。唐王封樊梨花為威寧侯,鎮國一品夫人。由此樊梨花與竇仙童並為薛丁山正妻。

梨花斬子

樊梨花奉命征討西涼,其義子薛應龍私自招贅黑龍女為妻違犯軍規,樊梨花怒斬之,薛丁山出面求情以母子之情打動樊梨花,命眾將做保寬釋薛應龍。

梨花生子

樊梨花身懷六甲,生子薛剛,闔家歡喜,卻不知原來楊藩鬼魂記恨前仇,告准天狀,被允復仇,受命在樊梨花腹中投胎,也就是薛剛,以後要借薛剛一腳來報復薛家人。

助子復唐

樊梨花子薛剛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驚死唐高宗,這也導致了後來的薛剛反唐。樊梨花在薛家被滿門抄斬時,被梨山老母從刑場救出,后曾奉命下山相助薛剛於潼關斬殺驢頭太子,事成后依舊回山修鍊,最後位列仙班。樊梨花成仙后又曾下凡點化薛剛,使其解脫劫難,返回五鬼星位(具體見薛剛結局條),《月唐後傳》又寫樊梨花收徒紅線女,讓紅線女指點解救薛強之子薛平(歷史原型為薛嵩之子韓國公薛平),從而在薛家因安祿山造反引起的滿門之劫中留下了唯一血脈。(註:薛蛟滿門在安祿山之亂中殉國事,可參見《月唐演義》第九十四回 烏鳳妖術敗唐兵 焚山谷八將歸天和第九十五回 絕龍嶺薛蛟殉國 無極圖殺退救兵)

軼事典故


玉女轉世

根據清代薛家將系列小說,蟠桃會上,群仙赴會,玉帝駕前,金童打碎瓊瑤,玉女失手打碎水晶屏,玉帝大怒,欲將金童、玉女問罪。因南極老人保本,玉帝准奏,命金童玉女立刻降下凡塵歷劫,玉女含愧走出天宮,低頭撞了五鬼星,便抱歉一笑,誰知五鬼星因此也隨之下凡,糾纏玉女,五鬼星便是後來的楊藩。金童轉世為薛丁山,玉女轉世後為樊梨花。

傳說遺跡

延慶火焰山:高1141米,峰型一般,因其九眼樓和長城結點,才算勝地。火焰山又稱火藥山,傳說唐朝女將樊梨花曾在此製造火藥,並大敗番將楊凡於撣馬峪。至今還有當年樊梨花製作火藥的碾盤。
矗立在火藥山之巔的九眼樓
矗立在火藥山之巔的九眼樓
火藥山東西線一帶,在唐朝時即是邊防地區,像‘晾馬山’、‘火藥山’等都是女將樊梨花留下的遺跡與傳說。
四海鎮:軍事重鎮,據說是因有四條河彙集於此而得名。傳說樊梨花曾經在此打仗,附近村子的地名也都很有意思。比如第一座敵樓所在的村子就叫一樓,第二座就叫二樓。郭家灣原來叫裹腳灣,是因為在此薛丁山槍挑了樊梨花的裹腳布而得名。
樊梨花點將台:九眼樓的西邊,為樊梨花的點將台,這裡氣勢極為雄險,是駐守在這裡的士兵將領的營地。據史料記載當年著名的巾幗英雄樊梨花,曾引軍駐守於此。這段“野”長城的陌生和攀爬難度對於人們無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後世紀念


歇後語

樊梨花下西涼------馬到成功。
樊梨花救援北平關------不記前怨。

藝術形象


相關載體
樊梨花顧全大局、聰慧勇敢、忠於愛情的藝術形象,經過民間的傳說、說唱、演義等不斷的再加工、再創作,愈加
影視中
影視中
鮮明、豐滿,廣為流傳,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絹人工藝精品《薛丁山與樊梨花》
樊梨花形象最早源出上溯至唐代,見於各地史志稗史,后歷代以傳說、話本的形式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清代,乾隆年間中都遺叟雜采歷代民間傳說、角本子編纂成講史小說《說唐三傳》,又名《異說後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傳》,後人亦稱《征西全傳》;如蓮居士編輯成《反唐演義全傳》等書,典藏於經文堂。
《征西全傳》,書中敘述樊梨花與薛丁山馬上訂親及薛丁山三休三請樊梨花的故事,給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間有很大影響,戲曲中一些劇目即取材於此,如《寒江關》《馬上緣》《三休三請樊梨花》《姑嫂英雄》《梨花掛帥》《梨花巡營》等等,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相關劇目舞台上盛演不衰。
著名京劇人物繡像《樊梨花》。
京劇、婺劇、豫劇越劇、秦腔、粵劇、崑劇、黃梅戲歌仔戲等劇種都有該劇的傳統版本。
明清講史小說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許多歷史、英雄傳奇采自民間口頭傳說,經文人創作加工為案頭讀物,隨即又為廣大的市井說唱藝人借鑒為話本,口傳心授、世代流傳,後來也有人整理為“說書體小說”.以純散文形式出版。由民間演義、雜說到說唱,再到“說書體小說”的過程中,故事情節得到提煉,人物形象愈加豐滿。在眾多有關樊梨花故事的說書體小說中,西河大鼓名家黃佩珠所作《少西唐演義》對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創作,就最具代表性。

文學形象

精典連環畫《樊梨花傳奇》
如蓮居士:《反唐演義全傳》
清代無名氏《唐薛家府傳》
中都遺叟:《說唐三傳》
陳素真《樊梨花》
陳麗君《大西唐演義》《樊梨花》
單田芳《薛丁山征西》《薛家將》
陳青遠《樊梨花招親》
郝艷霞《薛丁山征西》
樊梨花戲曲藝術照-戲曲大師陳素真作品
黃佩珠《少西唐演義》
劉林仙《薛丁山征西》
陳鳳芸《薛家將》
石連君《樊梨花》
張震佐《薛家將》
劉蘭芳《樊梨花》
張少佐《薛家將》

影視形象

劇名飾演者
《薛丁山三戲樊梨花》趙雅芝
《烽火奇遇結良緣》宣萱
《移山倒海樊梨花》孫翠鳳
《薛丁山征西》陳敏兒
《樊梨花與薛丁山》許秀年
《大唐女將樊梨花》秦嵐
《大唐女將樊梨花》閆學晶
《隋唐英雄4》孫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