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灶鎮

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下轄鎮

頭灶系沿海鹽文化的發祥地,明洪武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明朝中後期,因國家動亂,蘇州閶門人自找營生之道,在此利用自然資源搭灶燒鹽。因羅、李二人興灶首張而得頭灶之名,素有“天下第一灶”美稱。

東台市頭灶鎮位於蘇中東部黃海之濱,屬北亞熱帶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年日照2210小時,平均無霜期237天。境內屬於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地面平均高度海拔3.5米,地基承受力大於10T/平方米。頭灶屬於長江金三角沿江經濟開發帶,在上海經濟輻射圈之內。轄1個社區管委會,34個行政村,鎮總面積206.75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75151人(2017年)。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頭灶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2010年,撤銷曹丿鎮、頭灶鎮建制,將原曹丿鎮、原頭灶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頭灶鎮,鎮政府駐頭灶集鎮新鎮路48號。行政區劃調整后,頭灶鎮行政區域面積為206.82平方千米,人口7.8萬人,轄34個行政村。4月19日,新的頭灶鎮正式掛牌成立,同時成立頭灶鎮曹丿社區管理委員會。現轄6個居委會、28個行政村。
頭灶鎮
頭灶鎮
原【曹丿(釒敝)鎮】位於東台市東北部,東與新曹鎮隔西潘堡河相望,南與三倉鎮交界,西與頭灶鎮相連,北與大豐市大橋鎮毗鄰,距東台市區35千米。。面積83.66平方千米,人口31710人(2008年),其中農業人口25798人。轄3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139個村(居)民小組。省道226和333線在境內縱橫交匯,老梁垛河、何垛河、東台河流經鎮境。〖沿革〗曹釒敝始建於17世紀初。蘇州閶門移民北遷鎮江、丹徒一帶,後於清初遷至泰縣,而後到達曹釒敝一帶海邊落戶。有一曹姓在本地用釒敝燒鹽,以此謀生。曹釒敝因此而得名。1957年為曹釒敝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設鎮。1996年,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張港、港邊、華撇、楊岸、行北、顧撇、嚴墩、光集、潘南、聯港、中盪、行勝、姜盈、蔣柏、韓立、祝林、潘窪、姜窪、下舍、五套、孫撇、中聯、中橋、南盪、港東、新村、陳墩27個行政村和曹撇、華撇2個居委會。〖2006年代碼〗320981117:~001曹丿居委會~002張港居委會~003華丿居委會~200顧丿村~201韓文村~202蔣泊村~203南胖村~204下舍村~205潘港村~206雙中村~207新中村~208港東村~209南窪村~210姜祝村
原【頭灶鎮】位於東台市東部。面積123.161平方千米,人口46262人(2008年),其中農業人口40538人。轄3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屬於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地面平均高度海拔3.5米。333省道過境,川東河、中心河、頭富河、紅躍河縱橫交錯。〖沿革〗1957年為頭灶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7年設鎮。1996年,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蘆港、東港、保豐、永豐、永紅、五灶、蘆家、郜灶、永勝、建中、建設、川港、六興、西夏、東夏、陳港、中渠、陳章、徐灶、窪灶、徐窪21個行政村和頭灶居委會。〖2006年代碼〗320981118:~001六灶居委會~002徐灶居委會~003保豐居委會~200黃尖村~201前進村~202海聯村~203袁陳村~204練坳村~205瀋河村~206金康村~207金灶村~208金東村~209永紅村~210建設村~211川港村~212興灶村~213新合村~214中渠村~215陳章村~216建中村
原【六灶鄉】位於東台市東南部,距市區30千米。1981年為六灶公社,1983年改六灶鄉。1996年,面積65.7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蘆港、東港、保豐、永紅、王灶、蘆家、郜灶、永勝、建中、建設、川港、六興、西夏、東夏、陳港、中渠、陳姜、徐灶、潘灶、徐窪20個行政村和六灶居委會。
地名含義
據縣誌記載,明萬曆年間,有羅、李二姓遷此燒鹽為生,為當時以東第一個灶,故名頭灶。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台市頭灶鎮旅遊景點高清組圖
東台市頭灶鎮旅遊景點高清組圖
頭灶鎮隸屬於江蘇省東台市,是東台市東蹲線上的中心區域鎮,南與東台市南沈灶鎮相鄰,北與鹽城市大豐區萬盈鎮隔河相望。是東台市的工業重鎮。
頭灶地處東台城郊,地理位置優越,南有梁垛河,中有東台河,北有川東港,333省道和226省道貫穿境內,水陸交通便捷。因實施區劃調整,先後與原六灶鎮、原曹丿鎮合併,新組建的頭灶鎮,鎮域總面積為206.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9萬畝,轄1個社區管委會,34個行政村(居委會),361個村民小組,2.69萬戶,總人口7.8萬人,是東台市重點鎮。

地形地貌

頭灶鎮
頭灶鎮
頭灶鎮地呈蘑菇形,地勢南高北低,明洪武以前,這裡曾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潮水波濤滾滾奔騰不息。由於海水衝擊,大量的泥沙在海濱淤積,海水漸漸東移,逐步形成海灘。明朝中後期,因國家動亂,蘇州閶門人自找營生之道,遷居這裡落戶。他們插草為標,劃地為界,搭建草房居住,並利用自然資源搭灶燒鹽。由於當時閶門人在此搭起了第一口鹽灶,故命名為“頭灶”。頭灶是蘇中鹽阜地區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在這片熱土上,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保衛國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陳毅、粟裕等浴血奮戰的英姿,曾激勵過英雄的頭灶兒女,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行政區劃


名稱簡介
前進村前進村:位於曹丿社區西南7公里處。
六灶社區六灶社區:位於頭灶鎮以西2公里處。
金東村金東村:位於頭灶鎮以南4公里處。
金灶村金灶村:位於金東村東側。
金康村金康村:位於頭灶鎮東南4公里處。
瀋河村瀋河村:位於頭灶鎮以南5公里處。
練坳村練坳村:位於頭灶鎮以南6公里處。
建設村建設村:位於六灶社區以北1公里處。

人口民族


總人口75151人(2017年)。

經濟


綜述

頭灶鎮
頭灶鎮
頭灶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一直處於蘇中、蘇北領先位置,已連續七年獲得江蘇省文明鎮命名,2002年又獲國家命名表彰為全國文明鎮。以工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為新一輪跨越發展集聚了後勁,國家中型企業東強股份有限公司、天騰化工有限公司、江佳機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中小型企業與國內著名企業和德、美、韓、日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保持著緊密性的貿易合作往來,鐵路信號電纜、氯化聚乙烯等一批產品獲國家高新技術重點產品認證,江佳木工機械等產品進入西歐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市場。規劃佔地12000畝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已有眾多客商加盟投資興辦企業。經國家註冊的“怡豐”牌青椒系列蔬菜已形成地方特色、市場品牌,2個國家級萬畝農業開發區成為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棉花、油料、山羊、三黃雞等農副產品獨樹一幟,形成規模化產業。集鎮縱橫八大街道市面繁榮、路面寬暢、綠島成帶,構築了一個鄉村城市化的高標準集鎮大框架。
頭灶鎮境內設有東台市高新技術園區,規劃總面積6平方公里。有工業定報企業20餘家,民營企業3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兩家。該鎮走以工強鎮之路,以大投入推進大發展,從大招商向招大商轉變,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4個,外資項目兩個,累計技改投入10.5億元。有國家重點產品項目、江蘇省星火計劃項目、江蘇省工業推廣項目、江蘇省農業攻關項目。已形成機械電纜、紡織印染、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經濟總量規模達30億。
在工業經濟方興未艾的同時,市場農業蓬勃發展,投資600萬元的百畝連棟鋼架大棚葡萄園,投資1000萬元年飼養蛋禽15萬羽的現代禽業公司等,亮點紛呈,引人注目,百戶徐灶中心村彰顯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氣息。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57億元,工業增加值6.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和45%;實現財政收入5208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55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1%和39%;利用外資895.0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2.8%;農民人平純收入8467元,同比增長12%。09年年規劃工業技改投入5個億,招引兩個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建設竣工七個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新開工8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引進外資1000萬美元,財政總收入620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00萬元,城鎮化率達45%,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

第一產業

頭灶鎮農業風景
頭灶鎮農業風景
頭灶地理位置優越,屬於典型的濕潤氣候,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可是新中國成立前,這裡土質貧痛,鹽鹼嚴重,且水系不暢。發生水災時,陸地可行舟,每遇乾旱,地生鹽霜,莊稼枯死。窮苦的農民在鹽鹼地上終年耕耘不輟,卻依然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生活。頭灶東北角的東夏村長有一棵“五穀樹”,樹上每年結出形似各種穀物的果實,像哪種穀物的最多,則預示著當年這種穀物就豐收。不少窮苦百姓常到樹前燒香敬神,盼望五穀樹能給他們帶來好收成,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五穀樹沒有使他們擺脫貧困的命運。新中國成立后,經過20多年的大面積綠肥種植,土壤改良成效顯著,有機質含量明顯提高,當年茫茫的鹽鹼灘,如今已變成了阡陌縱橫的良田。頭灶鎮的農業生產發展很快,生產方式得到了改變,全鎮人民努力增加農業投入,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糧棉油產量穩中有增。隨著農業生產結構的不斷調整,多種經營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各類專業大戶蓬勃湧現,人均純收入達3000元的大戶,全鎮就有500多個,除傳統副業項目外,牛蛙、螃蟹、甲魚、鬍子鯰、烏骨雞等發展較快,山雞、肉鴿、獺兔、香豬、藍狐、銀黑狐、荷蘭鼠、黃鱔、黑魚等20多個品種已來頭灶“安家落戶”。

交通


頭灶鎮是東台市重點鎮之一,緊臨市政府駐地東台。鎮區西端緊依新長鐵路,鐵路交通北與隴海線、南與滬寧線相連。境內有226省道,333省道,344國道,頭富公路與204國道、寧靖鹽高速,高速入口處距本鎮僅10公里。兩小時公路交通可分別抵上海、南京、連雲港等國內大中城市,100公里內有南通興東國際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頭灶鎮水陸交通方便,南有東台河,北有川東港,百噸運輸船舶暢通無阻,內河水域可航行50噸的船舶。內河航運便捷,沿泰東河、通榆河直接交匯京杭大運河。大豐港、南通港、上海港為南北主要出口口岸。

社會


集鎮建設

鎮區建成面積3.48平方公里,組織修編《頭灶鎮控制性詳細規劃》、《頭灶鎮鎮南新區城市設計》、《頭灶鎮曹丿社區規劃》,並順利通過規劃評審。組織對333、226省道、頭富路、頭灶集鎮、曹丿社區、六灶社區等鎮村環境綜合整治。落實鎮村組三級包保長效管理措施,大力推進農村公路管護,河道清潔、垃圾處理、綠化美化“四位一體”的長效環境管護,疏浚村莊河道11條、17.18公里,縣鄉河道4條、22.32公里,新建垃圾池(箱)1450個,垃圾房34個,順利通過江蘇省衛生鎮檢查驗收。拉開集鎮新區框架。東強路、希望大道、濱河路、御景華庭等重點工程正在加緊施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全年新建農村等級公路24.6公里,新建改造危窄橋染32座,改造舊村部12個,中心村修建下水道3200米,新做道路5825平方米,新栽行道樹2560棵,徐灶村被列為城鄉統籌建設試點村。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頭灶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