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孟松林的結果 展開
-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平武縣政協主席
孟松林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孟松林,男,大學普通班文化程度。
1988年3月入黨,1974年10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社科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呼倫貝爾市《蒙古秘史》研究會會長。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學習、研究蒙古語言和蒙古族歷史文化,先後用蒙漢兩種文字和新蒙古文出版了《走進蒙古國》、《成吉思汗與蒙古高原》等著作。在《呼倫貝爾日報》蒙古文版上發表了《感受蒙古國》、《聚集蒙古馬》、《闊亦田古戰場考證》、《祖孫三代情系蒙古秘史》等多篇涉及蒙古民族歷史文化、中蒙文化交流和研究《蒙古秘史》的文章,在《大眾攝影》、《民族畫報》期刊上發表了反映北方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攝影作品,在《人與生物圈》雜誌上發表了《蒙古國還有個馴鹿部落—查騰》一文。孟松林先後策劃拍攝了《呼倫貝爾交響詩》音樂風光片和《尋找鐵木真》(4集)、《長生天下的蒙古國》(7集)、《蒙古高原的記憶》(7集)、《蒙古之源—呼倫貝爾歷史遺跡考證》(8集)等電視紀錄片,為繁榮發展蒙古族文化做出了貢獻。
《蒙古秘史》是一部用漢字注音獨特方式保存下來的蒙古民族史詩,其中大量有關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歷史謎團,至今仍吸引著全世界蒙古史學者前赴後繼、皓首窮經去尋求真相。
孟松林,一個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的鄂倫春人。大學畢業后從醫10年,曾任鄂倫春自治旗旗長,現任呼倫貝爾市統戰部部長、政協副主席。數年間,他懷揣著《蒙古秘史》,不辭辛苦,30多次行走蒙古高原,幾乎走遍了這裡的每一處草原、山岡、河流、森林。
中國《蒙古秘史》研究專家、內蒙古社科院副研究員阿爾達扎布這樣評價孟松林和他的《成吉思汗與蒙古高原》:這部書記錄了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走過的山山水水及當地的名勝古迹、人文習俗。這種用自己的腳步踏踏實實追尋成吉思汗一生,帶領我們重溫蒙古族先祖的一言一行,樹立了今後蒙古學及蒙古秘史學研究中的一支標桿。
孟松林在《成吉思汗與蒙古高原》一書中,用他的筆和相機記錄著從蒙古祖先聖地額爾古納河、鐵木真的出生地、大蒙古帝國興起的斡難河,到成吉思汗征服蒙古各部的古戰場,以及一代天驕魂歸草原的六盤山,用生動的文字和優美的圖片剝開層層歷史迷霧。
《蒙古秘史》記載,訶額侖在斡難河(今鄂嫩河)畔的迭里溫·孛勒答黑(形如脾臟的山)的地方生下了鐵木真·成吉思汗。孟松林說,關於“迭里溫·孛勒答黑”的具體地點,至今蒙古國的歷史地理學界仍有激烈爭論。一派認為是肯特省達達勒蘇木的德倫寶立德格山,一派認為是賓德爾蘇木境內的德倫寶立德格山。
“現在這兩個蘇木仍在爭搶成吉思汗出生地這個殊榮。”孟松林說,他先後5次去達達勒蘇木、4次去賓德爾蘇木,通過實地考察選擇支持後者。“我的結論是用雙腳走出來的。秘史中提到成吉思汗出生在斡難河邊,前者距斡難河26公里,而後者僅為1公里。秘史成書在成吉思汗去世不久,作者不會犯捨近求遠的錯誤。”
然而,兩人對於《蒙古秘史》的解讀,有時也會產生激烈爭論。比如,蘇和巴特爾等蒙古國歷史學者認為,成吉思汗第六次攻打西夏途中狩獵受傷的“阿爾不合”之地,在蒙古國戈壁省布爾干蘇木境內。而孟松林認為,那裡與西夏國相隔千里,成吉思汗受傷后不可能在這麼遙遠的地方指揮數十萬大軍集結休整、攻打西夏。孟松林說,經幾次考察后,他認為成吉思汗受傷地應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阿爾巴斯阿爾寨石窟附近,或者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額日布蓋蘇木。而這些學術觀點的爭論絲毫不影響兩國學者的深厚友誼。
台灣著名作家席慕榮說,她始終夢想著,循著先祖的腳步,帶著一本《蒙古秘史》走進蒙古高原去一一踏勘。讀了孟松林的大作,讓她“美夢成真”,極為欣慰,充滿感激。
著名蒙古族歌詞作家克明說,作為一個森林之子、鄂倫春人,孟松林為人們解讀《蒙古秘史》編織出一個獨特的歷史坐標系,給我們帶來了一份最珍貴的禮物。
1974.10—1977.03黑龍江省鄂倫春自治旗嘎仙溝林場下鄉知青;
1977.03—1980.07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
1980.08—1991.12呼倫貝爾盟人民醫院外科醫生、主治醫師;
1991.12—1992.03鄂倫春自治旗副旗長;
1992.03—1993.10鄂倫春自治旗旗委常委、副旗長;
1993.10—2001.11鄂倫春自治旗旗委副書記、旗長;
2001.11—2002.03呼倫貝爾盟盟委統戰部部長;
2002.03—2003.11呼倫貝爾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
2003.11—今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2011.09-今 呼倫貝爾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