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行政區

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區縣級行政管理區

大柴旦行政區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轄的縣級行政管理區,不屬於法定的縣級行政區但基本類似,行政區域包括德令哈市的柴旦鎮、錫鐵山鎮2個鎮,其行政機關大柴旦行政委員會是海西州政府派出機構而非獨立一級政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柴旦行政區常住人口為16287人。

大柴旦,蒙古語稱伊克柴達木,意為大鹽湖,位於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北緣,青新公路(315國道)、柳格公路(215國道)和青藏鐵路貫穿全境,其中315國道和215國道於柴旦鎮交匯。

大柴旦行政委員會駐地柴旦鎮東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約200公里,距省會西寧市732公里,南距格爾木市約190公里,西北距甘肅省敦煌市320公里,是柴達木盆地的“北大門”。

歷史沿革


建國以前

大柴旦歷史悠久,早在2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這裡生息。現小柴旦便保留有舊石器文物遺址。
隋唐時期(公元329至663年),先後為吐谷渾、隋朝、吐蕃轄區。后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統治。元、明、清時期,為蒙古族左翼和碩特部北左旗駐地。

新中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隸屬青海省都蘭縣管轄。
20世紀50年代,在國家開發柴達木盆地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建設者紛至沓來。
1956年,大柴旦為柴達木工作委員會、柴達木行政委員會駐地。
1958年,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遷至大柴旦。
1959年,設大柴旦市,成為當時柴達木盆地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1962年11月12日,柴達木工行委撤銷,同年11月17日,中共海西州委員會、海西州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駐地大柴旦。
1964年,撤銷大柴旦市,改設大柴旦鎮,由海西自治州直轄。
1992年6月14日,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員會、大柴旦行政委員會成立,為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縣級派出機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柴旦行政區地域遼闊,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地處柴達木盆地北緣,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轄區。東部自科克希里山脈的羊腸子溝山頂與德令哈相連;南部自達布遜湖北堤至西台吉乃爾湖與格爾木市接壤;東南部自埃姆尼克山西段至達布遜湖北堤與都蘭縣相接;西部自當金山口經賽什騰山中部,西台吉乃爾湖西岸與冷湖鎮分界;北部自當金山口經黨河南山西段與甘肅省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大柴旦行政區東西最大直線距離250公里,南北最大直線距離21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90°10′至96°22′,北緯37°35′至39°12′之間,總面積為2.10萬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大柴旦行政區海拔在2829—5655米之間,平均海拔3400米以上。區內山高水凈,風光獨特。大柴旦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形成了貧地特有的現代自然荒漠景觀,其中南八仙雅丹地貌地最典型、最奇特的地貌之一,有“帝王墳”、“千軍帳”等自然景觀。

氣候

大柴旦屬典型的內陸高原荒漠氣候,四季不明,紫外線強,溫差較大,乾旱少雨,多風寒冷,含氧量為73%,年平均氣溫為1.4℃,年均降水量為83.5毫米,無霜期為108天。

水文

大柴旦行政區河流屬柴達木內陸水系。有大小河流33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6條,區內河流年均總流量19.79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魚卡河、塔塔棱河、波門河、嗷嘮河等,湖泊有伊克柴達木湖、巴嘎柴達木湖、德宗馬海湖和西台吉乃爾湖等。由於盆地區降水稀少,邊緣地區降水相對較多,山區河流匯集了山區集岩地下水流入盆地,成為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神奇的雅丹地貌
神奇的雅丹地貌
大柴旦行政區境內高山縱橫,鹽湖遍布,地質結構和土壤結構複雜,成礦條件好,因而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等特點。截至2008年,已編入青海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能源礦產3種,金屬礦產13種,鹽類礦產7種。有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14處。鉛、鋅、岩金、重晶石、伴生銀、伴生鉻等7種礦產位居青海省之首;湖鹽芒硝、溴、鋰、鉻等多種礦產也位居青海省前列。優勢礦種為鉛、鋅、岩金、硼、鋰、煤。潛在優勢礦種為鉀鹽、鎂鹽、重晶石、芒硝、溴等。大柴旦溫泉是天然的泉水,富含有益微量元素20多種。

土地資源

大柴旦牧場
大柴旦牧場
截至2008年,大柴旦行政區共有可利用農業用地19.7萬畝。草場面積為568.5萬畝,草場可利用面積為300.2萬畝。

動物資源

大柴旦境內主要有野氂牛野驢雪豹等獸類40餘種,野雞、雪雞等禽類50餘種。

水利資源

大柴旦地下水資源量為2.65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為2.87億立方米,水資源儲量為3.507億立方米,水資源總儲量十分豐富。

行政區劃


大柴旦行政區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設置的縣級行政管理區,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大柴旦行政委員會駐柴旦鎮人民東路。
柴旦鎮
錫鐵山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戶籍人口10127人,比上年下降1.94%。其中:女性4765人。少數民族人口1657人,年末全區共有4496戶。人口自然增長率14.4‰,人口出生率6.2‰,計劃生育出生政策符合率達100%。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柴旦行政區常住人口為16287人。

民族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居住有漢族、蒙古族、哈薩克族、藏族、回族、滿族、土族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以蒙古族和哈薩克族人口居多。

經濟


綜述

經濟總量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697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同期增長2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00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379304萬元,增長27.9%;第三產業增加值38893萬元,增長10.1%。人均GDP280465元,增長43.9%。三次產業比重由2012年的0.8:87.4:11.8轉變為0.6:90.2:9.2。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0.2%、96.4%和3.4%,拉動經濟增長0.1、24.4和0.8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仍是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工業貢獻率93.3%,拉動經濟增長23.6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3102萬元,增長35.14%。按產業結構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11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420034萬元,增長32.7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7958萬元,增長45.68%。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64555萬元,下降22.71%;民間投資287354萬元,增長121.41%,外商投資11193萬元。
2013年共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3個,比2012年增加27個。其中:續建項目29個,減少8個;新開工項目44個,增加19個。
招商引資
2013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個,簽約資金達126.16億元,其中,煤炭化工業項目2個,金額121.2億元,化工業項目2個,金額0.96億元,新能源項目1個,金額4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63億元;其中省外到位資金18.63億元。

第一產業

2013年牧業總產值3642萬元,牧業增加值2500萬元,同2012年比增長4.3%。
2013年末各類牲畜存欄6.59萬頭(只),其中:能繁殖母畜3.73萬頭(只)。2013年共繁殖各類仔畜3.09萬頭(只),育活仔畜2.67萬頭(只),仔畜成活率為86.41%;成幼畜減損0.14萬頭(只),成幼畜減損率1.96%。2013年內出欄各類牲畜3.14萬頭(只),出欄率43.92%;出售各類牲畜2.92萬頭(只),商品率達40.84%。

第二產業

2013全年,大柴旦行政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47530萬元,比2012年增長30.2%;其中行屬工業增加值273963萬元,同2012年比增長43.2%,高於大柴旦行政區工業增速13個百分點。行屬工業佔地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9%,較2012年同期提高9個百分點。
大柴旦行政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戶,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36802萬元,增長32.4%,其中行屬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63235萬元,增長44.3%。
大柴旦行政區工業經濟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52450萬元,增長18.96%;私營企業完成增加值165842萬元,增長220.4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129238萬元,增長7.2%。
大柴旦行政區工業經濟中,五大支柱行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46946萬元,同比增長44%。其中:煤炭採選業67467萬元,增長54.36%;有色金屬礦採選業138163萬元,增長47.57%;非金屬礦採選業2816萬元,增長93.45%%;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45036萬元,增長158.15%;電力生產業19896萬元,增長19.74%。
大柴旦行政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71488萬元,其中行屬工業總產值465955萬元;實現工業銷售產值341017萬元,增長1.13%,其中行屬工業銷售產值234866萬元,增長3.83%。大柴旦行政區產品銷售率達60%。
大柴旦行政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0299萬元,下降17.1%;實現利潤87623萬元,下降26.3%。
2013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2101萬元,增長11.7%。大柴旦行政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377萬元。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97萬元,同2012年比增10.41%。其中,批發業實現零售額4195萬元,增長1.4%;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498萬元,增長17.07%;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040萬元,增長14.99%;餐飲業實現營業額2564萬元,增長14.52%。
交通和郵電業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9587萬元,增長6.7%。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郵電業務總量2252萬元,增長1.46%。其中,郵政業務量172萬元,下降8.59%;電信業務量2080萬元,增長1.46%。2013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242戶;行動電話用戶18150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742戶。
金融和保險業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各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4319萬元,下降29.6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6394萬元,增長20.25%;貸款餘額91870萬元,增長27.54%。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各類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41萬元,下降29.37%。已決賠款232萬元,下降7.41%。

交通


公路

大柴旦城市
大柴旦城市
青新(315國道)與柳格(215國道)公路貫穿大柴旦行政區全境,並於柴旦鎮交匯。格爾木至柴旦(215線)二級公路已建成,德令哈至柴旦(315線)、柴旦至當金山(215線)二級公路建設工程正在實施。全區年末公路通車里程1156公里。

鐵路

青藏鐵路從境內通過,設有飲馬峽站錫鐵山站2個火車站。

運輸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公路運輸完成貨物運輸量728萬噸,周轉量2357萬噸公里;2013年旅客運輸量5.33萬人,周轉量1504萬人公里。

社會


教育

截至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有各類學校3所,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完全小學2所。在校學生776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85人;初中在校學生188人;小學在校50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適齡少年初中階段入學率104%,初中畢業升高中階段比例為100%。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共招收各類學生197人,其中:普通高中31人,普通初中59人,小學生107人。大柴旦行政區各類學校教職工人數49人,其中專任教師42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教職工30人,專任教師25人;完全小學教職工19人,專任教師17人。另外,有代課教師30人。

文化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2個,閱覽室1個,藏書量2336冊。無公共圖書館。

衛生

截至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14所,病床數202張,在職衛生技術人員1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6人,註冊護士31人。

環境保護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國家重點公益林67.81萬畝,新增綠化面積214.6畝,種植喬木及花灌木1647955株。2013年,重點企業污染排放達標率穩定在90%以上,二氧化硫最終排放1607.66噸,同2012年比上升57.2%;化學需氧量最終排放403.68噸,同2012年比下降4.16%。

社會保障

2013年末,大柴旦行政區參加養老保險職工6092人,2013年擴面凈增1544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2142人,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220人。參加城鎮工傷保險5876人,其中農民工4339人。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1791人,比2012年增加65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3359人,比2012年增加25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186人,參保率達99%。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農牧民732人,參合率達100%。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12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牧民58人,農村傳統救濟人數1381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6人。

就業

2013年,大柴旦行政區安置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22人,2013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1076人,培訓下崗及城鎮失業人員3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56%。

市政

截至2010年,柴旦鎮區供水能力已達到5000噸/日供水能力,主管網覆蓋率100%。程式控制電話裝機3000餘門,移動通訊覆蓋大部分工礦區。電力供給以35KV和110KV輸電線路供給,湟源---烏蘭---錫鐵山---西台330KV輸電線路正在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