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豫東紅臉王的結果 展開

豫東紅臉王

“紅臉王”是豫東觀眾對唐玉成的專有稱呼

“紅臉王”最初是豫東觀眾對唐玉成先生的專有稱呼,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後來,唐玉成的弟子楊啟超因在同輩弟子中表現突出,被人們稱為“小紅臉王”(以區別於“老紅臉王”)。

20世紀八十年代初恢復古裝戲,劉忠河及其紅臉劇目走紅。八十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等人的錄音錄像,發行了命名為《豫劇八大紅臉》的6碟裝VCD。

從此便有了比較流行的“豫劇八大紅臉”的說法。逐漸地,又把“豫劇八大紅臉”的稱呼,演變成了“豫劇八大紅臉王”的稱謂。八大紅臉王源於唱片公司所錄製的影碟唱腔專輯,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人物經歷


紅臉王

唐玉成(1895-1973),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著名豫劇大師,原名子信,譽名“紅臉王”,豫劇“麒麟童”。唐玉成是豫東紅臉唐門流派創始人,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鬚生演員,師從況鳳仙,1920年後拜師馮垛,賜名玉成,他虛心學習馮垛的演唱技巧,技藝提高,名聲大震。其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態,唱腔不同一般,別具風采。演唱多是真假嗓結合,剛柔相濟,渾厚樸實,耐人尋味。特別擅長運用偷字、嵌字、閃板及哀顫(寒顫)等巧妙唱法,使人聽起來既感到粗獷豪放,又別具風采。”河南紅臉在豫東,豫東紅臉出唐門。自唐玉成以其獨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創立紅臉一派以來,紅臉廣為戲迷津津樂道。其所創立"唐門“紅臉流派對後來豫劇老生流派及豫東紅臉影響頗深使唐派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1949年,他參加了虞城縣人民劇團,還先後演出過現代戲《小女婿》、《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傳槍》等。

小紅臉王

圖像1
圖像1
楊啟超(1931-1993),男,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紅臉王唐玉成親傳弟子、創立豫劇“楊派”老生流派。楊啟超先生小學輟學后,隨父經商,後到商丘市合聲戲園當勤雜工。1948年末,因戰亂、災荒,戲園關門倒閉,為求生計,即下海從藝。1952年應邀進入谷熟縣豫劇團(虞城縣豫劇團前身),自始至終均被視為劇團的主角之一。楊啟超師承唐(唐玉成)派,但又自成一體。早期以二本嗓為主,後期以大本嗓為主。唱、做、念俱佳。表演灑脫,極負盛名,是河南省20世紀後半世紀(1950-1990)豫劇紅生演員的佼佼者。楊啟超先生天資聰慧,學戲較晚,但聲名鵲起。生性桀驁不馴,這也是註定了他的前生後世。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戲,一時間獨領風騷。曾與豫東著名武生李國范、名旦陳玉英組成“黃金三角”,從蘇揚至武漢,一路演去,處處開花,好評如潮,京班亦多向其學習。據傳80年代在曹縣演出的時候舞台下面擺滿了錄音機,藝術魅力可見一斑。楊啟超先生的代表劇目《劉墉下南京》、《闖幽州》、與劉新民合作的《龍虎鬥》、與吳心平合演的《高平關》等俱為傳世經典,至今仍為戲迷津津樂道。楊啟超先生一生演戲頗多,且出處不俗,各具特色,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輕裝戲有《五姑娘》、《從天行》等。楊啟超先生一生創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表演手段,是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八大紅臉王

劉忠河
劉忠河,男,1943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首,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商丘市豫劇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曲家協會理事,素“有“豫劇馬連良”的美譽。其唱腔古樸、豪放、大方、獨特,自成一派。與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劉忠河在繼承唐玉成的唱腔基礎上,結合自己嗓音特點演出了《十五貫》,在當時的老豫東劇場進行頭場演出時,劉忠河第一句唱腔剛落,台下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從此,《十五貫》一炮走紅。1980年,他代表豫劇豫東調被邀請去河南省參加首屆豫劇流派匯演,又以一出《打金枝》轟動省城,確立劉派。1986年,中央電視台專門錄製了劉忠河演唱的《打金枝》、《三打金枝》、《血濺烏紗》和《三哭殿》等。從此,劉忠河的“紅臉”唱腔,響遍大江南北。同時劉忠河也名滿海內外,被人稱為“豫東紅臉王”。
張枝茂
圖像2
圖像2
張枝茂,男,1937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譽為豫劇"活諸葛"、豫劇"活海瑞"、中國劇協會員、河南劇協會員、商丘市戲協理事、商丘市政協委員。豫劇“唐門”流派第三代正宗傳人和代表人物,師從朱勤堂。由於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對戲曲有敏感的領悟力,被豫劇"紅臉王"唐玉成得意弟子朱勤堂收入門下。在名師的指點下,他勤奮鑽研豫東唐派唱腔,用心領悟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使他的演出很快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憑藉良好的天賦、勤奮的練功、靈敏的戲曲領悟力,他又被師爺豫劇"紅臉王"、豫東唐門藝術創始人唐玉成看中,對他進行精心指點和悉心教導並帶他隨班演出。他很快便從同輩演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後起之秀,得到觀眾的喜愛。后入夏邑縣豫劇團,成為該團台柱子,並長期擔任該團團長。其間,被小皇后豫劇團邀請到省里演出,長期與唐喜成、閻立品王清芬王紅麗等藝術家同台演出,以其精湛的技藝、出色的表演和謙遜的品德受到其他藝術家的尊重和敬仰。革故鼎新破中立繼承創新兩相宜在唐玉成和朱勤堂的悉心教導下。張枝茂的表演藝術講究真實、蓄斂、生動,他的表情生動真實,尤其是眼神的運用更是深刻地感染了觀眾,在水袖功、髯口功、台步等技巧的使用上,不追求張揚,而以真實表達人物當時的思想情感,以追求人物的"神"為基準。張枝茂的唱腔藝術在豫東唐派紅臉唱腔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嗓音特點,運用真假聲結合的發聲方法,以本嗓起腔,假嗓揉腔、拖腔,從而創造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真假聲相間的唱法。從藝不輟傳紅臉老當益壯彌篤堅張枝茂在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演出了100多個劇目。
劉新民
表演照
表演照
劉新民,男,1937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又名劉孚,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豫東紅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繼承唐玉成的唱腔風格而聞名,他嗓音特別高亢明亮,唱腔特點突出,做戲認真,登上舞台,便容光煥發,勁頭十足。與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劉新民師從李洪友,接受過唐玉成的教誨,師從李洪友,工鬚生(紅臉),由於他唱戲從不惜力,自幼便有“捨命王”的美稱,劉新民一生演戲頗多,多為古裝袍帶戲。如《劉墉下南京》、《串龍珠》、《陽河堂》、《地塘板》、《斬黃袍》、《龍虎鬥》、《十五貫》、《狀元媒》。特別是《劉公案》,不僅是其拿手戲,也是其看家戲,代表性劇目。每每必演,每演必響,唱遍了蘇魯豫皖諸縣市及豫北、豫南的廣大地區,廣泛流傳,在蘇魯豫皖一帶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被譽為"紅臉王"、"拼倒山、"捨命王"、"常勝將軍"等。其傳人有魏新建,邵留新等人。
索文化
索文化,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首屆“木蘭杯”豫魯蘇皖紅臉觀摩匯演“十大紅臉”之首,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平煤豫劇團主要演員。他嗓音寬廣,唱腔優美,吐字清晰,既有紮實的武生功底,又善於汲取其他劇種的精髓,擅長生、丑和架子花臉,既有武生的紮實功底,又有刻苦學習和吸收其他劇種優點的精神;他曾從京劇馬派里學了不少東西,可見他的好學。他是目前豫東紅臉名家中唯一一個現在還能演武生戲的紅臉名家。與其他豫東紅臉名家相比,索文化不僅注重唱腔,而且重注身段表演和唱詞的精鍊。其扮相貼切自然,表演細膩生動,以二本腔演唱豫東調,唱腔同時兼具了唐玉成的粗狂高亢、激揚奔放和唐喜成的柔和悅耳、穩健大方,在眾多紅臉演員中別具一格。他是活躍在基層的演員的傑出代表,名副其實的豫劇大家。
洪先禮
表演照2
表演照2
洪先禮,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一,首屆“木蘭杯”豫魯蘇皖紅臉觀摩匯演“十大紅臉”之一,他嗓音寬廣,唱腔激揚奔放、古樸大方。與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但他的唱功卻轟動蘇魯豫皖。他沒有國家級、省級演員的名號,但他卻創造了許多國家級、省級演員所不能企及的演出成就,至今已出版發行由他主演的音像作品十餘部。
謝慶軍
表演照3
表演照3
謝慶軍,男,1963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1992年獲“東南五省戲曲匯演”一等獎,期間也曾跟著馬金鳳大師同台演出過三四年,為馬金鳳配過不少齣戲,曾被馬金鳳稱為“豫東之寶”。1994年榮獲“河南豫劇大賽金獎”。其拜師豫東紅臉名家張萬雲、楊啟超。其原來是大本腔,倒嗓后,又練出來唐(喜成)派路子的嗓音,後來跟著楊啟超老師演出十幾年,終於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集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祥符調之演唱方法,練就了一條能高能低、運用自如的獨特嗓音。其唱腔與眾多豫東紅臉王唱腔有所不同,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唱代說、吐詞清晰、聲音悅耳動聽,激越奔放,即有豫東調的大腔大韻,又有豫西調的細膩圓潤。謝慶軍自分別和黃河音像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合作錄製了近1000餘張VCD和DVD光碟,可以說豫劇中錄製光碟最多的演員之一。
朱坤芳
表演照4
表演照4
朱坤芳,男,1968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朱坤芳出身於梨園之家,其父朱瑞傑師從紅臉王唐玉成。朱坤芳自幼就開始跟唐玉成的大弟子李克讓學戲,後來到虞城縣豫劇團拜師楊啟超。之後又和"白三"、"白四"學習發音。其唱腔優美,大本嗓和二本腔結合完美,聲音十分有穿透力,唱腔里高亢中帶有幾分蒼涼,灑脫帶有幾分悲壯,粗狂中含有幾分細膩,可謂穿帛裂雲,擲地有聲,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韻。如他在《楊家將》中的唱段,在老師楊啟超的基礎上又加以創新。
陳傳明
表演照5
表演照5
陳傳明,男,1949年出生,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東“八大紅臉王”之一,原柘城縣豫劇團團長,現為商丘紅臉王豫劇團團長。師從潘玉成,劉玉龍,豫東唐門旁系三代弟子,豫東唐門戲曲藝術第三代傳人,主演各種文武鬚生,與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並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陳傳明老師現任商丘紅臉王豫劇團團長,現自帶劇團演出,活動區域商丘周口開封居多,作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傳明老師曾參加2011年首屆“木蘭杯”豫魯蘇皖紅臉觀摩匯演,並成為該屆“木蘭杯”十大紅臉之一。

個人作品


人物名稱代表作品名稱
紅臉王《火燒紀信》、《串龍珠》、《陽河堂》、《白玉杯》、《晉陽宮》、《闖幽州》、《泗水王》、《劉公案》、《取成都》、《回西岐》、《扒墓》、《江東橋》、《碰碑》、《地塘板》、《黃鶴樓》、《臨潼山》、《刀劈三關》、《卧龍奔喪》、《將相和》、《千秋燈》、《七星燈》、《白馬關》、《黃飛虎》
小紅臉王《劉墉下南京》、《高平關》、《四進士》、《狀元媒》、《天水關》、《戰洪州》、《串龍珠》、《陽河堂》、《白虎堂》、《地塘板》、《八郎探母》、《刀劈楊藩》、《程咬金照鏡子》、《黃鶴樓》、《闖幽州》、《花打朝》、《八大鎚》、《碰碑》、《取滎陽》等。現代劇目:《亂世荒唐人》、《楊山角與馬蜂》、《紅燈記》、《沙家浜》、《李雙雙》、《杏花園》、《小白鞋說媒》;輕裝戲有《五姑娘》、《從天行》
劉忠河《打金枝》、《十五貫》、《金水橋》、《陽河堂》、《清風亭》、《血濺烏紗》、《孔明拒諫》、《三打金枝》、《白虹貫日》、《轅門斬子》、《狸貓換太子》、《朱元璋斬婿》
張枝茂《嚴海斗》、全本《劉公案》、全本《呼家將》、《二下南京》、《卧龍奔喪》、《七星燈》、《泗水王》、《忠烈千秋》、《取滎陽》、《錢塘縣》、《五台山》、《白玉帶》
劉新民《劉公案》、《懸空案》、《反陽河》、《反徐州》
索文化《劉墉下南京》、《地塘板》、《斬紅袍》、《下南唐》、《少國公》、《三下南京》、《泗水王》、《陽河堂》、《推磨》、《斬壽廷·龍虎鬥》、《回北京》、《讓帥印》、《黃鶴樓》、《白馬坡》、《對花槍》、《楚宮恨》
洪先禮《七星燈》、《冀陽關》、《陰陽恨》、全本《劉墉下山東》、《回北京》、《趕元王》、《狀元媒》、《麒鵬寨》、《大保國》、《二進宮》、《劉公案》、《龍虎鬥》、《扒墓》、《哭頭》、《譚香女》、全本《火龍陣》、《戲牡丹》、《鍘太子》、《珍珠衫》、《泗水王》、《界牌關》、《卧龍奔喪》、《文王訪賢》、《五雷陣》、《困龍床》
謝慶軍《劉墉下南京》、《回北京》、《煤山恨》、《扒墓》、《罵閻羅》、《七星燈》、《紀曉嵐》、《劉和斗》、《單刀會》
朱坤芳《斬紅袍》、《高平關》、《扒墓》、《取滎陽》、《兩狼山》、《泗水王》、《斬黃袍》、《串龍珠》
陳傳明全本《劉公案》、全本《赤須火龍》、《小紅袍》、《鍘太師》、《界牌關》、《御裘引》、《溫涼盞》、《碰碑》、《串龍珠》、《鍘西宮》、《雙開鍘》、《千秋燈》、《千里駒》、《奇雙會》、《烈火旗》、《楊業歸宋》、《七神歸天》、《賀后罵殿》、《刀劈楊藩》

十大紅臉


首屆“木蘭”杯豫魯蘇皖豫劇豫東紅臉觀摩匯演“十大紅臉”
表演者作品名稱
索文化《地塘板》
景富倉《轅門斬子》
陳傳明《兩狼山》
洪先禮《冀陽關》
黃友良《卧龍奔喪》
趙輝《下南京·搶棺》
種慶祝《鍘西宮》
魯家勝《泗水王》
付青松《斬紅袍》
秦付軍《三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