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奧·努奇

里奧·努奇

在義大利的歌劇舞台上,只有男中音歌唱家裡奧·努奇經常與帕瓦羅蒂的名字相提並論,他們曾經合作過200多次,一起灌唱了12張經典CD專輯。里奧·努奇已經在舞台演出42年,僅歌劇《弄臣》就已經演出過429場。義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2010年6月18日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弄臣》中,里奧·努奇將第430次為“弄臣”利格萊托粉墨登場。這位67歲的歌唱家說:“《弄臣》曾經成就了我人生中最美妙的時刻,在演出《弄臣》的過程中,我和六十年代所有最著名的指揮家都合作過。演了這麼多年的駝背角色,我自己都快成羅鍋了。”他說:“36年前,也就是1973年10月,我第一次演‘弄臣’,當時我31歲。女高音吉爾達由我妻子扮演,那時她還懷有六個月的身孕。當晚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掌聲和歡呼,那是我事業的巔峰,而‘三口同台’演出帶來的幸福與滿足,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人物介紹


雖然演出過400多場《弄臣》,但里奧·努奇每一次演出都對這個角色進行一次探索。他說:“其實我無法訴說我對‘弄臣’這個角色的理解,因為我也在繼續的探究和體會中。但這部作品反映了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他努力地討得貴族們的歡心,卻對自己女兒的死萬般無奈,在他身上有著人性脆弱的一面,也反映出當時複雜的社會情況。每次演出中,我都在努力發掘這個角色新的內涵。在北京的這場演出將是我演繹‘弄臣’的第430場正式演出。演歌劇就像生活,每天都有新的變化。在每次演出中去捕捉、去改變,這就是歌劇藝術的魔力。”
在《弄臣》中,利格萊托是一個宮廷中駝背的弄臣,在400多場演出中,里奧·努奇每次都要扮演駝背,他說:“幸運的是我只有1米75的身高,慢慢地我也習慣了在那樣的狀態下發音,為此沒有過不適,只是劇情需要的這個羅鍋造型從頭到尾的演出讓我有長時間的負重感,當然就像大家所知道的一樣,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艱辛。”
如今已經是67歲高齡的里奧·努奇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活力詮釋每一個角色。他說:“我的身體一直都讓我感到很幸運。我熱愛學習、讀書,因為這樣能使自己平靜,坦然面對生活。我知道中國有個著名的思想家叫做孔子,中國有很多感人的諺語。我的業餘生活非常有規律,每天即便沒有演出也要在早7點半起床,過著一個67歲普通老人的生活。割草,騎馬,給寵物洗澡,和小孫子們一起玩耍,讀詩歌,欣賞音樂作品。我常和夫人一起乘坐公交地鐵。我追求歌唱的完美境界,而不是名人生活。我不會停下來,會努力地取得更大成就,但樸實的人生、腳踏實地的生活是我的準則。”
“狂歡之夜”不可思議
在2009年歌劇《弄臣》的演出中,“男中音之王”里奧·努奇和帕爾瑪皇家歌劇院的藝術家們為北京觀眾帶來了一個極為火爆的“歌劇不眠夜”。尤其是努奇大師,以爐火純青的表演和輝煌飽滿的音色成為當晚的最大亮點,一次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第二天本報熱評這個夜晚“與其說是一次演出,不如說是一次狂歡”。當晚演出結束后,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幾近瘋狂。努奇大師也被深深感染,不但以跪姿長謝觀眾掌聲,更當即立下“宏願”:“明年我還要來這裡演出。”
相隔整整一年之後,努奇大師不但如約而至,更特意增加了場次,領銜6月16日、18日的兩場《弄臣》,這無疑讓北京樂迷喜出望外。大劇院演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前期在與大師的溝通中,我們只是試探地問努奇大師有沒有可能增加一場演出,沒想到大師很快就痛快答應了下來,而且告訴我們,‘我簡直太喜歡中國的觀眾了。中國觀眾太不可思議了,他們甚至比義大利的觀眾還了解歌劇《弄臣》。這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百演“弄臣”仍不滿足
在義大利乃至世界歌劇界,里奧·努奇被視作一個傳奇人物,歌唱演員和指揮家都以與他合作為榮,他還是高音C之王帕瓦羅蒂生前的摯友,是帕瓦羅蒂臨終前唯一一個被叫到病床前與他道別的歌劇演員。而這位傳奇歌唱家對威爾第筆下的“弄臣”一直情有獨鍾。“從31歲我開始飾演這個角色開始,算上各種慈善演出和公開排練,恐怕已經演出過上千場了,但我還沒演夠,希望能一直演下去。”
歌劇《弄臣》在演出中
歌劇《弄臣》在演出中
2010年1月份,里奧·努奇剛剛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進行了第440次出演“弄臣”的紀念演出。儘管已經將“弄臣”這一角色演繹得出神入化,但面對即將在中國的二度亮相,里奧·努奇依然很用心地準備,拿出大量的時間研究威爾第《弄臣》手稿的副本。努奇表示,“《弄臣》是我必須不斷溫習的‘功課’,這就像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不管你覺得對它有多熟悉,每次溫習都一定會發現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讓我對作品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希望這一次帶給中國觀眾的‘弄臣’仍能為大家帶來新鮮的感覺。”
13日下午,有著“世界男中音之王”美譽的里奧·努奇甫一現身“大師課”,滿滿一屋子人都沸騰了,所有人站起身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樂評人陳立先直言:“畢竟男中音很少演英雄人物,不像男高音富有光彩。這樣熱烈的場面太少見了。”事實上,在去年國家大劇院歌劇節期間,努奇即已經領教過北京觀眾的熱情,在《弄臣》的演出中他不但以跪姿長謝觀眾掌聲,更罕見得第二幕就進行了返場以謝觀眾。而這也正是大師今年再度來京的重要原因。
在義大利乃至世界歌劇界,今年68歲高齡的里奧-努奇被視作一個傳奇人物。他是帕瓦羅蒂生前的摯友和最佳拍檔,。在42年舞台生涯中,他有著3000餘場的演出經歷。今天的現場里奧·努奇絲毫不見老態,這絕對可以歸因於他幽默、快樂的人生態度。這個自稱“瘋子”的老人現場時不時正話反說,露出頑皮的笑臉。
他毫不吝嗇地與大家分享他68歲依然保持旺盛舞台生命力的“獨家秘笈”:“第一,要重視生活,保持每天開心,進行大量的運動;第二,要經常學習,多看書。”
說到自己的藝術之路,里奧·努奇說:“我從小就喜歡唱歌,在舞台上我以此為樂,舞台是人生最美妙的地方。現在的大問題是我什麼時候離開舞台。我希望‘死得其所’,死在那個音樂那個節奏點上。”這次活動是里奧·努奇大師首次在舞台之外與中國觀眾近距離接觸。除了與觀眾們交流,大師還在現場指點了中國青年歌唱家孫礫周曉琳的演唱。
這傳奇音樂劇對威爾第筆下的“弄臣”情有獨鍾。“從31歲我就開始飾演這個角色開始,算上各種慈善演出和公開排練,恐怕已經演出過上千場了,但我還沒演夠,希望能一直演下去。”就在今年1月份,里奧·努奇剛剛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進行了第440次出演“弄臣”的紀念演出。6月16日和18日,努奇大師將在大劇院再度出演其最擅長的“弄臣”一角,更將在6月20日帶來一場獨唱音樂會。在義大利乃至世界歌劇界,里奧·努奇被視作一個傳奇人物。歌唱演員和指揮家都以與他合作為榮。而這位傳奇歌唱家對威爾第筆下的“弄臣”一直情有獨鍾。“從31歲我就開始飾演這個角色開始,算上各種慈善演出和公開排練,恐怕已經演出過上千場了,但我還沒演夠,希望能一直演下去。”
在2009年歌劇《弄臣》的演出中,“男中音之王”里奧·努奇和帕爾瑪皇家歌劇院的藝術家們為北京觀眾帶來了一個極為火爆的“歌劇不眠夜”。尤其是努奇大師,更以爐火純青的表演和輝煌飽滿的音色成為當晚的最大亮點,一次次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演出結束后,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幾近瘋狂。努奇大師也被深深感染,不但以跪姿長謝觀眾掌聲,更當即立下“宏願”:“明年我還要來這裡演出”。
相隔整整一年之後,努奇大師不但如約而至,更特意增加了場次,領銜6月16日、18日的兩場《弄臣》。大劇院演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前期在與大師的溝通中,我們只是嘗試問有沒有可能增加一場演出,沒想到大師很快就痛快答應了下來,而且告訴我們,‘我簡直太喜歡中國的觀眾了。中國觀眾太不可思議了,他們甚至比義大利的觀眾還了解歌劇《弄臣》。這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就在2010年1月份,里奧·努奇剛剛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進行了第440次出演《弄臣》的紀念演出。儘管已經將“弄臣”這一角色演繹得出神入化,但面對即將在中國的第二度亮相,大師依然很用心準備,拿出大量的時間研究威爾第《弄臣》手稿的副本。努奇表示,“《弄臣》是我必須不斷溫習的‘功課’,這就像莎士比亞的作品一樣,不管你覺得對它有多熟悉,每次溫習都一定會發現以前從未注意到的細節。正是這些細節讓我對作品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希望這一次帶給中國觀眾的“弄臣”,仍能為大家帶來新鮮的感覺。”
“這是帕爾瑪皇家歌劇院第一次讓義大利以外的劇院使用自己版本演出,在合作的過程中,大劇院不僅收穫了寶貴的行業經驗,也擁有了這部作品在北京的演出權,今後帕爾瑪版《弄臣》還會有機會與中國觀眾見面。”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表示。
現場:“演出中止”與國內首例幕間加演
“感謝國家大劇院特別邀請里奧·努奇(Leo Nucci),讓我也衝動了一下。”歌唱家張建一說。
《弄臣》首演的北京一夜,見證了少有的中國歌劇界風雲人物濟濟一堂的壯觀場景。“我看到了幾乎所有中國不唱了的和正在唱的男中音,甚至還看到了不少長年在海外生活演出的歌唱家,而更多‘無名無姓’的歌唱家們就像是努奇的‘超級粉絲’。”張建一道出的不是全部,除了他關注的歌唱界,努奇之夜還聚集了鋼琴家陳薩、導演李衛及京城各大樂評人齊齊亮相,開場前的入場過程儼然是古典樂界“走紅毯”。
即將步入古稀之年的努奇依舊能煥發出青壯年般的純粹的音色和持久的恆力。“第二幕第九段,弄臣吃閉門羹后演唱的大段‘索女’獨白,從天真到憤怒,再到求饒和悲慟,情感表達淋漓盡致,引爆了觀眾熱情。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劇院內甚至喊出了‘bravi’和‘bravissimo’這類高級叫好用語,還有人大叫‘encore’,企圖復燃百多年前義大利歌劇院演出間加演詠嘆調的絕種狀況。掌聲和叫好聲持續數分鐘有餘。努奇不得不保持跪姿,手中拿著玩偶指向指揮和樂團成員,聊表謝意和致敬,演出則一度陷入中止和混亂,直到指揮多納托·蘭傑蒂示意演出繼續為止。”樂評人唐若甫回憶說,“這股高漲的熱情在第二幕第十段努奇與飾演女兒的德西蕾的二重唱《復仇的鐘聲已經敲響》中簡直‘火上澆油’,‘變本加厲’,最終在第二幕終場后達到了臨界值。努奇偕德西蕾謝幕數次后‘知趣’地加演了《復仇的鐘聲已經敲響》。全本歌劇加演,就我在內地現場欣賞歌劇近十年來,尚屬首例,實屬難得。”
不再是演唱生涯巔峰,但由於過去430場同一個角色的演唱,早已使努奇能夠輕鬆地對弄臣這一人物進行入木三分的刻畫。“十多年前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我聽過他的《弄臣》、《塞維利亞理髮師》、《游吟詩人》、《假面舞會》,五年前我還與他在大都會歌劇院同台演出威爾第的歌劇《納布果》。那時的他除了足夠的音量、如雷的高音,還能唱弱聲、半聲和氣聲。雖然在北京他沒有靈巧的弱音與音色的變換,但他的音量,他在演唱時的爆發力,他的形體和他所塑造的人物足以讓北京的觀眾為之傾倒。他喜歡在唱高音前稍稍喘口氣,停唱兩至三小節,然後爆發出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高音。”張建一評析道。
生活:樸實人生與威爾第的價值觀
“截止到這次北京演出,我演唱過430場《弄臣》。如果加上另外60多場公開排練,還有慈善音樂會的話,少說也有上千場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努奇語氣里不帶半點炫耀,“對我來說演出威爾第的作品不是因為他是名人,劇作家,而是他能夠深刻地感受到並懂得用最樸實,最真切的方式表現出人類社會生活。他所塑造的角色具有社會性,他能用生動的語言和細微的動作捕捉到生活中最鮮活的鏡頭。我最喜歡出演的就是‘弄臣’這個角色。它反映了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塑造的是有血有肉充滿人情味的一個小人物。他努力地討得貴族們的歡心,卻對自己女兒的死表示出萬般無奈,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當時的社會情況。”
回想當年和《弄臣》結緣,努奇清楚地記得那次唱完《弄臣》,接連又跑到蘇黎世唱《西蒙·博凱涅拉》,去斯卡拉歌劇院唱《夫斯卡里父子》和唐尼采蒂的《愛之甘醇》。“唱完那些歌劇,我決定除了威爾第的歌劇,不再唱別的作曲家的作品。因為威爾第賦予了我價值觀,那是我上一代人和我爺爺那代人的價值觀。我是個愛國主義者,喜歡自然。我在義大利繳稅,因為我愛我的國家和文化。我喜愛義大利文化中的人文主義,從但丁到文藝復興主義,一直到19世紀末期的曼佐尼和威爾第。所以威爾第喜愛莎士比亞,因為兩者都是人文主義者。人文關懷就是懂得人民的疾苦,理解他們的內心深處。”
努奇所認為的“事業的巔峰”是和妻子同台的一晚,那是1973年10月,36年前他初演《弄臣》,當時劇目里的女高音就是他的妻子,“就在此時她還懷有六個月的身孕(女兒),當時我31歲,那天晚上的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掌聲和歡呼聲。”
如今,努奇說自己依然保有36年前的熱忱,每次演出前都激動無比,像是第一次登台演唱這部巨作。18日晚演出結束后,同事們以及在場觀眾都不停讚歎,問努奇為什麼越唱越年輕。他回答說:“我想我並沒有把歌唱完全當作必須成名的事業,而是努力地把歌唱好,那是我的愛好,是我身體里的那種情感的宣洩幫我抒發著我內心的愛和激情。”
正如努奇所言,他從不像大牌明星那樣小心謹慎地保護嗓子(諸如要求劇場空調溫度、不許台前擺放鮮花以防花粉過敏等),他只是要求自己過正常的生活,保持快樂的心情,腳踏實地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超出能力範圍。“1967年,也就是40多年前,我做過一次扁桃體手術,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我熱愛學習、讀書,因為這樣能使自己平靜,坦然面對生活。我知道中國有個著名的思想家叫做孔子。現在的年輕人總是想走捷徑,結果把什麼都弄得那麼複雜。其實,樸素的、正常的、簡單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做事方法。”
割草、騎馬、給寵物洗澡、和小孫子們一起玩耍、朗讀詩歌,觀賞音樂作品,沒有演出的時候,努奇過著一個67歲普通老人的生活,常和夫人一起乘坐公交地鐵。“我追求歌唱的完美境界,而不是名人生活。我不會停下來,會努力地取得更大成就,但樸實的人生、腳踏實地的生活是我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