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黎廣場

培黎廣場

培黎廣場,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為紀念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紐西蘭著名作家和詩人、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原培黎石油學校創始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1987)為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而修建此廣場。

簡介


培黎廣場位於蘭州著名的科教文化之區安寧區,這裡彙集了西北師範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甘肅政法學院、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蘭州城市學院等數十幾所大中專院校,而培黎廣場就坐落在通往這些學校的中心位置,其南側西北師範大學、甘肅省委黨校呼應,東側和南側則被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城市學院、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包圍。

舊貌

路易·艾黎雕像(改造前的培黎廣場)
路易·艾黎雕像(改造前的培黎廣場)
培黎廣場佔地面積不大,約兩三畝許,然而卻規劃設計的非常具有自然和諧之美,首先並不刻意改造地形強行整成一望無際的“廣場”,而是按照周邊地形順勢而建,用不規則的青石板鋪砌而成的地坪高低錯落,廣場與街道的分界用青石矮牆砌成花壇,內植以各種花草樹木,每逢夏秋季節,自街道上看培黎廣場就像一座大花壇。
其實培黎廣場的文化價值早超過了廣場的園林和園藝價值,培黎廣場是為為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紐西蘭人路易·艾黎而修建的,廣場的文化性也就是體現在這裡。在廣場偏東北的一角,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群雕塑像,那是路易·艾黎和甘肅的孩子們在一起的雕像,只見路易·艾黎和藹地坐著,身邊圍著幾個可愛的小學生,廣場北邊則是一面約100米長,數米高的浮雕牆,浮雕以時間順序記錄和反映了路易·艾黎在甘肅山丹創建和發展培黎學校的感人事迹。
廣場有近60% 的面積被草坪和各種樹木佔據,主要的樹種有桃樹,松柏樹和垂柳。

改造

培黎廣場
培黎廣場
2008年12月22日,改造后的培黎廣場交付使用,目前佔地66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招商工作已啟動,集休閑、娛樂、健身、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新”培黎廣場初具規模。根據規劃,廣場中心區是一個直徑18米的圓形噴泉,路易·艾黎雕像在噴泉中心處,廣場地面全部是用花崗岩配出來的圖案,道牙採用黑基石,使整個廣場顯得莊重、時尚。整容后的培黎廣場面貌全新改觀,將集休閑、娛樂、健身、觀光、購物等功能為一體。新建成的培黎廣場地下是人防工程,平時主要用於商業經營。地面共分為觀景平台區、廣場中心區和入口區三大部分,廣場北側的浮雕用花崗岩來還原,效果更加逼真。培黎廣場還修建了佔地6600平方米的地下商場。目前,“新”培黎廣場佔地9000餘平方米的地上休閑廣場已經基本竣工,健身器材等設施到位,綠化景觀和噴泉等將陸續添加完善。佔地6600平方米的地下商城已於2009年國慶正式營業,將其定位為中低檔消費水平。

歷史背景


1940年9月,路易·艾黎到陝西寶雞一帶視察,在秦嶺腳下的小鎮雙石鋪選定了他後來孕育培黎學校的搖籃之地。1942年6月,主體校舍在清水河畔落成,教工宿舍就是柏林山下的窯洞。為了紀念在上海已故的美國科學家約瑟夫·培黎(Joseph Bailie),根據漢語音譯,艾黎把他創辦的學校都取名為“培黎學校”,意即培養迎接黎明的人。
路易·艾黎雕像(廣場改造前)
路易·艾黎雕像(廣場改造前)
1943年8月,艾黎和前往玉門油礦講學的朋友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李約瑟博士一起路過甘肅山丹時,考察選定了山丹作為遷移的新校址。1943年初秋,艾黎在蘭州公路局雇傭 一輛“老羊毛車”(拉運羊毛的老式卡車),裝了四大缸鹹菜及棉花、火柴、煤油等物品。喬治·艾溫爾·何克帶著雙石鋪的近60名學生,長途跋涉,徒步行走700餘公里到達蘭州。他們迎著陣陣秋寒,艱難地開始向河西進發,到達山丹。1944年初春,山丹培黎工藝學校的第一棟教室落成。在四壁還帶有潮濕土味的教室里,一位東北籍的教師給同學們開始講第一課: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這一年,何克創作了校歌,同時制定完善了一套中等專業的教學大綱,把艾黎提出的“創造分析,手腦並用”的校訓貫穿到教學當中。這期間,艾黎任校長,何克任教務主任,專業也增設了化學、冶鍊、畜牧、測繪等十幾個專業。學校在迅速發展。 1945年7月17日,何克和同學們在操場上一起踢足球時,碰破了右腳小趾頭,最後傷口感染,病情惡化。7月22日,何克去世,時年30歲。失去了得力助手,艾黎在悲痛中獨自挑起了繼續辦校的重擔。 1945年8月15日,中國抗戰取得勝利,山丹培黎學校的師生們在狂歡中,盼到了自由的曙光。但是戰爭結束后,國民黨政府再也不提供經濟保障,艾黎四處奔走,一大批國際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學校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艾黎寫信給遠在紐西蘭的母親,希望以母愛之心把她的存款和養老金寄來,救救學校,救救中國窮苦的孩子。善良的母親滿足了兒子的願望。艾黎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還說,艾黎在美國有一位女朋友,在辦學經費十分緊張的條件下,這位女朋友從美國給艾黎籌措資金,幫助艾黎渡過難關!艾黎終身未娶,但對培黎學校的貧窮子弟和戰爭遺孤卻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愛護和心血!何克臨終前,將他撫養的4個孤兒託付給了艾黎。艾黎還撫養了另外兩名孤兒,他們是解放後分別在石油部工作的黎雪和在蘭州培黎石油技工學校(1953年,山丹培黎學校遷址到蘭州安寧十里店后改的校名)任校長的段士謀。培黎學校在艱難中發展,到1948年達到頂峰,學生有400多人,他們畢業后,都按專業分配到全國各地。
1942年,路易·艾黎和喬治·何克等人在陝西雙石鋪創辦了培黎學校。學校幾經輾轉於1943年底遷往甘肅山丹,1953年遷往蘭州市安寧區十里店。2003年,培黎石油學校與蘭州師專合併。2006年,蘭州師專升格為本科層次的蘭州城市學院。路易·艾黎1927年來到中國后,倡議成立了中國工業合作社協會,“工合”生產的軍需物資支持了抗日戰爭,並解決了無數難民的生計問題。他在全國各地試辦“培黎學校”,探索形成了“創造分析、手腦並用”辦學指導思想。路易·艾黎先生對培黎學校和甘肅懷有深厚的感情,稱甘肅為“第二故鄉”,上世紀80年代,他將自己收藏的許多文物捐贈給了培黎學校和山丹縣。他88歲壽辰時獲得了甘肅省榮譽公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