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

饒孟侃所作新詩

《招魂》是現代詩人饒孟侃創作的一首新詩。這首招魂詩是詩人寫給亡友一同屬新月派的詩人楊子惠的。詩人選擇了封建迷信中所謂鬼魂出遊的時間,安排好亡友習慣使用的茶具,坐在燈下等他歸來,一器一物、一舉一動都在深情地呼喚亡友。全詩既具有縈迴纏綿、一唱三嘆的音樂美,又具有排列整齊中有變化的建築美。

作品原文


招魂
——吊亡友楊子惠
來,你不要遲疑,
趁此刻雞還沒有啼;
你瞧遠遠一點燈光,
漁火似的一暗,一亮
那燈下是我在等你。
來,你不要遲疑!//
來,為什麼徘徊?
我泡一壺茶等你來。
你看這一隻只白鶴
一隻只在壺上飛著,
是不是往日的安排?
來,為什麼徘徊?//
來,用不著猶夷;
趁我在發愣沒想起,
你只管輕輕的進來,
像落葉飄下了庭階
冷不防給我個驚喜。
來,用不著猶夷!

創作背景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的北京文壇,流傳著關於“清華四子”的佳話。所謂“清華四子”,指子沅(朱湘)、子潛(孫大雨)、子離(饒孟侃)、子惠(楊世恩),當時他們“同住在西單梯子衚衕的兩間屋子裡,每天作詩,寫文章”(羅念生《朱湘選集·序》),和聞一多等人切磋詩藝,在新月詩派的主要陣地《晨報詩鐫》上發表詩稿,因此又被人稱為“新月四子”。“四子”中子惠英年早逝,饒孟侃的《招魂》就是為悼念楊子惠所作的一首短詩。

作品鑒賞


賞析

哀悼追懷亡友的詩,最容易犯幾種毛病,一是或頌品德、或敘舊情而落入陳套,二是絮叨於往事的追述,質實不靈,傷衷之情被汩沒在瑣瑣舊跡里。《招魂》卻能盤空落筆,純以虛行,然而追悼深情卻已滲透字裡行間。詩的著墨處是一個“等”字,也就是對亡者的“盼”,一種無可復得的重逢之盼。等待,不僅是焦渴的事,有時甚至是大痛苦的體驗。更何況是無望的等待,所等待的是絕無可能來到的“魂”,盼望的是人間不再能重現的故友。
《招魂》悼念亡友,祭奠亡魂,正是擇取這樣一個抒情的角度來表現其特定的悲苦心境。因而,讀者完全可以不必去考察本事,了解所弔唁的對象是誰,只需即其詩而感受其情,接受一種傷感的美、殘缺的美的韻味。這就是詩家的一項超凡的本領,或者說,是詩與其它文體所以相異的難以盡言的藝術功能。
《招魂》只有三個小節,每一小節都有獨特的表現角度,從而構合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境界。第一節側重於氛圍的渲染,從中體現“招魂’’者深摯情思。雞唱未起、燈似漁火,明暗搖曳,此乃夜半三更之天,既是招邀亡魂最貼切的肘空,又足見后死猶生之“我"的長夜難寐,肝腸寸斷地傷悼情懷。倘要套用一句常用的話叫“切題”,那麼這是切在“我”的心魂上,即不僅僅切在“招魂"之題而是進而見出招魂者之心。饒孟侃是格律派詩人,共在“意”的組煉上也匠心不減。第二節雖屬跡似敘舊,卻別出新境。舊時有以西窗剪燭之境界來表現知音傾心交流的歡快情緒的。現在詩人用“泡一壺茶等你來/你看這一隻只白鶴/一隻只在壺上飛著/是不是往日的安排?”這組意象來憶念舊日品茗夜談,相知會心的友誼,讀來令人酸鼻,筆墨儘管很輕淡,絲毫未作多少情感渲染。關鍵的一句是“是不是往日的安排”,充分表現了往事逝去不復能再,物雖依舊而故人永去的悲哀。這一節的筆調最為空靈清虛,悼亡之情也最見濃郁。“白鶴”意象的擇取,似乎詩人在有意無意問化用了丁令或化鶴重來的舊典故,但又不著痕迹。第三小節寫招魂者切盼之心的至誠至痴。以無望之事當作猶存的希望來表現,期之以“象落葉飄下了庭階/冷不防給我個驚喜”的虛懸境界的來臨。這“驚喜”的期待愈深,悲哀的漏噴愈烈,對此可以不須贅述的了。
招魂之心愈熱,愈將顯出整個詩境的凄冷,這冷意正是赤誠之心魂在特定情境中的升華。《招魂》一詩可以說是冷與熱的結晶物。三個小節貫串在“來,你不要遲疑”、“來,為什麼徘徊”,“來,用不著猶夷”的定向發問上。這固然使得整首詩的脈絡貫連了,而更主要的效果還在於這種自我發問,與“魂”對話所透射的沉重深邃的灼痛。一股無可逆轉的吊亡之情由此躍然紙上。

評價

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孫光萱:死者已矣,可是友誼永存,音容宛在,詩人這番描述,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起死回生”,把亡友的舉止風貌寫活了,從而得以長久地浮動在讀者面前。(《新詩三百首鑒賞辭典》)
中國詩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嚴迪昌:這是一首章句嚴整的新格律詩。可是整飭的句式和精心擇用的韻腳並不讓人覺得板實、凝滯,依然靈動得很。我想其奧秘該就是以虛馭實,運筆專在心態表現上的緣故吧!(《中國新詩名篇鑒賞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鵬、姜凌:這首詩三節對稱,取AABBAA韻,每節之中籲請之詞均退後一格,句式整飭,形式最為工整,是新格律詩的典型代表。(《中國現代名詩三百首》)

作者簡介


饒孟侃(1902~1967年),現代詩人。江西南昌人。早年就讀清華大學,參加過清華文學社,為“清華四子”之一。1924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留學,回國后一直從事教學工作,曾參加《新月》 的編輯工作,是新月社早期的重要詩人之一。有詩集《泥人集》等。